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6 光合作用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定义分析题图可知,X表示二氧化碳,Y表示氧气,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遮光不严 B.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光照时间短 D.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因绿叶在光照下可以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所以影响光照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本实验。所以遮光不严、没有放在暗处处理或光照时间短都可能影响“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而暗处培养时间过长只会消耗更多有机物,对“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3.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A.
4.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需要水。
【解答】A.装置中的雪碧饮料含有碳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水可以使植物保持湿润,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有限,植物生长不如A装置茂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下列关于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遮光并光照 ④暗处理 ⑤碘酒显影 ⑥观察变化
A.④③①②⑤②⑥ B.③④①②⑤②⑥
C.④③⑤②①②⑥ D.③④①②⑤⑥②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原则。
【解答】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选:A
6.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故答案为C.
7.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8.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和B操作之间,需要用黑纸片把一部分天竺葵叶片的上、下两表面都遮盖住,这是为了 。
(2)图C中的操作的目的是 。
(3)滴加碘液后见光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 。
【答案】(1)控制变量,进行对照
(2)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
(3)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碘液试验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解答】(1)在A和B操作之间,需要用黑纸片把一部分天竺葵叶片的上、下两表面都遮盖住,这是为了控制变量,进行对照。(2)图C中的操作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3)滴加碘液后见光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淀粉。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进行对照;(2)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3)淀粉
9.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故答案为D.
10.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 中的氧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两组实验所用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 (填“控制变量”或“增加变量”)。
【答案】(1)氧气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3)控制变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表可知,本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是来自H2O还是CO2”。(2)从表中可知,生成的O2中的氧元素与H2O中的氧元素一致,故可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的结论。(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减少干扰。
故答案为:(1)氧气;(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3)控制变量
11.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毫克/(时·厘米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 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设在25 ℃,氧气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毫克/(时·厘米2)],氧气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毫克/(时·厘米2)]。
①如果23+X=9+Y,说明 。
②如果23+X>9+Y,说明 。
【答案】(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在氧气浓度为2%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23+X,在氧气浓度为20%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Y,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6 光合作用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遮光不严 B.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光照时间短 D.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3.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4.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遮光并光照 ④暗处理 ⑤碘酒显影 ⑥观察变化
A.④③①②⑤②⑥ B.③④①②⑤②⑥
C.④③⑤②①②⑥ D.③④①②⑤⑥②
6.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7.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8.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和B操作之间,需要用黑纸片把一部分天竺葵叶片的上、下两表面都遮盖住,这是为了 。
(2)图C中的操作的目的是 。
(3)滴加碘液后见光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 。
9.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0.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 中的氧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两组实验所用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 (填“控制变量”或“增加变量”)。
11.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毫克/(时·厘米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 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设在25 ℃,氧气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毫克/(时·厘米2)],氧气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毫克/(时·厘米2)]。
①如果23+X=9+Y,说明 。
②如果23+X>9+Y,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定义分析题图可知,X表示二氧化碳,Y表示氧气,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因绿叶在光照下可以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所以影响光照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本实验。所以遮光不严、没有放在暗处处理或光照时间短都可能影响“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而暗处培养时间过长只会消耗更多有机物,对“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需要水。
【解答】A.装置中的雪碧饮料含有碳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水可以使植物保持湿润,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有限,植物生长不如A装置茂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原则。
【解答】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故答案为C.
7.【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8.【答案】(1)控制变量,进行对照
(2)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
(3)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碘液试验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解答】(1)在A和B操作之间,需要用黑纸片把一部分天竺葵叶片的上、下两表面都遮盖住,这是为了控制变量,进行对照。(2)图C中的操作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3)滴加碘液后见光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淀粉。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进行对照;(2)脱去叶绿素,排除干扰;(3)淀粉
9.【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故答案为D.
10.【答案】(1)氧气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3)控制变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表可知,本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是来自H2O还是CO2”。(2)从表中可知,生成的O2中的氧元素与H2O中的氧元素一致,故可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的结论。(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减少干扰。
故答案为:(1)氧气;(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3)控制变量
11.【答案】(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在氧气浓度为2%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23+X,在氧气浓度为20%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Y,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