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第1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第1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8 20:02:0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第1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A.生物呼吸 B.物质燃烧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2.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种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3.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4.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
C.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达30%
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
5.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大量岩石风化消耗氧气 B.海水中溶解氧增加
C.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气候变迁引起森林大量减少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做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
A. B. C. D.
二、中档题
7.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  )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8.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人体的含水量 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C.球内氧气含量 D.球内的明暗程度
9.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10.电子消毒柜放电时将空气中的少部分氧转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再利用臭氧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
C.O2和O3都由氧元素组成
D.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不同
11.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下。
A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B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也死了;
C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D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B图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D图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A图对于C图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12.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均是氧化剂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拓展题
13.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填名称)。
(2)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3)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反应而消耗。
(4)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相互联系的)。
【解答】A、动物呼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的氯原子在此转化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可反复发挥作用,与氧循环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A选项考虑开窗能使外界氧气进入,促进氧循环。B选项考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空气清新装置考虑到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故很难进行氧循环。
【解答】A选项可以使氧气更新,从外界到内部循环使用 B 花草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氧气供人使用,而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释放氧气,是氧气循环 D选项既然叫空气清新装置,使空气清新的手段是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 故不能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氧循环。故选择C
3.【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通过分析题图可知,A处发生了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说明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微生物氧化分解都需要消耗氧气,也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氢燃料的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但产物是水而非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解答】A、汽车燃烧会消耗氧气,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来越多,故A说法正确;
B、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利用不会消耗氧气,所以B说法不正确;
C、现在空气中氧气含量变少,说明氧气消耗比过去增多,所以C说法正确;
D、人的呼吸、燃料燃烧等都消耗氧气,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6.【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B和D构成对比,变量是光,探究光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解答】(1)D玻璃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黑暗环境中小鱼和水藻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2)B玻璃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光的环境中水藻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它们存活的时间应该最长;
(3)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
(4)动物无论什么环境中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C瓶中生物一定时间内会发生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光合作用反应式:
故A正确,B错误;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解答】由于人呼吸时,要吸入氧气,因此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球内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自然界中氧循环途径是: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对单质和化合物理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解答】A、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正确;
C、O2和O3都是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正确;
D、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氧气分子多,臭氧分子少.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1)缺氧
(2)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解答】(1)在密闭装置中,图B中的小白鼠逐渐将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尽,最终因缺氧而死亡;
(2)在装置D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小白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装置A、C形成了一组以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实验起对照作用;
(4)CD都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能存活更长时间,说明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
故答案为:(1)缺氧;(2)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4)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12.【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
(2)bcd
(3)氧气、二氧化碳
(4)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等;
(2)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产生氧气的有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故c正确;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故d正确.
e.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e错误;
故选bcd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含有氧元素的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含氧量最高的也是水。
(4)A、呼吸纯氧则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多,会引起体温过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B、自然界中单质氧则为游离态,化合物中含氧则为化合态,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故错误;
D、人体离开氧气就不能生存,错误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③⑥;(2)bcd;(3)氧气、二氧化碳;水;(4)B
13.【答案】(1)①⑤⑥;氮气
(2)O2、O3
(3)氧化
(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1)据图示信息分析;
(2)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3)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氧化反应而消耗.
【解答】(1)据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臭氧变为氧气、水分解生成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氧气和臭氧为单质;
(3)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
(4)氧气和臭氧相同点,都是单质,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 ①⑤⑥、氮气; (2) O2、O3 ;(3) 氧化 ;(4)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第1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A.生物呼吸 B.物质燃烧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相互联系的)。
【解答】A、动物呼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的氯原子在此转化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可反复发挥作用,与氧循环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种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A选项考虑开窗能使外界氧气进入,促进氧循环。B选项考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空气清新装置考虑到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故很难进行氧循环。
【解答】A选项可以使氧气更新,从外界到内部循环使用 B 花草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氧气供人使用,而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释放氧气,是氧气循环 D选项既然叫空气清新装置,使空气清新的手段是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 故不能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氧循环。故选择C
3.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通过分析题图可知,A处发生了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说明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微生物氧化分解都需要消耗氧气,也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氢燃料的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但产物是水而非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
C.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达30%
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解答】A、汽车燃烧会消耗氧气,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来越多,故A说法正确;
B、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利用不会消耗氧气,所以B说法不正确;
C、现在空气中氧气含量变少,说明氧气消耗比过去增多,所以C说法正确;
D、人的呼吸、燃料燃烧等都消耗氧气,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5.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大量岩石风化消耗氧气 B.海水中溶解氧增加
C.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气候变迁引起森林大量减少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做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B和D构成对比,变量是光,探究光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解答】(1)D玻璃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黑暗环境中小鱼和水藻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2)B玻璃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光的环境中水藻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它们存活的时间应该最长;
(3)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
(4)动物无论什么环境中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C瓶中生物一定时间内会发生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二、中档题
7.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  )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光合作用反应式:
故A正确,B错误;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人体的含水量 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C.球内氧气含量 D.球内的明暗程度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解答】由于人呼吸时,要吸入氧气,因此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球内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C
9.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自然界中氧循环途径是: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10.电子消毒柜放电时将空气中的少部分氧转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再利用臭氧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
C.O2和O3都由氧元素组成
D.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不同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对单质和化合物理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解答】A、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正确;
C、O2和O3都是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正确;
D、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氧气分子多,臭氧分子少.正确.
故答案为:A
11.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下。
A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B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也死了;
C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D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B图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D图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A图对于C图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答案】(1)缺氧
(2)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解答】(1)在密闭装置中,图B中的小白鼠逐渐将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尽,最终因缺氧而死亡;
(2)在装置D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小白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装置A、C形成了一组以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实验起对照作用;
(4)CD都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能存活更长时间,说明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
故答案为:(1)缺氧;(2)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4)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12.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均是氧化剂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
(2)bcd
(3)氧气、二氧化碳
(4)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等;
(2)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产生氧气的有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故c正确;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故d正确.
e.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e错误;
故选bcd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含有氧元素的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含氧量最高的也是水。
(4)A、呼吸纯氧则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多,会引起体温过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B、自然界中单质氧则为游离态,化合物中含氧则为化合态,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故错误;
D、人体离开氧气就不能生存,错误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③⑥;(2)bcd;(3)氧气、二氧化碳;水;(4)B
三、拓展题
13.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填名称)。
(2)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3)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反应而消耗。
(4)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   。
【答案】(1)①⑤⑥;氮气
(2)O2、O3
(3)氧化
(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1)据图示信息分析;
(2)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3)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氧化反应而消耗.
【解答】(1)据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臭氧变为氧气、水分解生成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氧气和臭氧为单质;
(3)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
(4)氧气和臭氧相同点,都是单质,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 ①⑤⑥、氮气; (2) O2、O3 ;(3) 氧化 ;(4)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