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小空心圆”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水的液态和气态都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当只有物理性质改变时,其化学性质是不变的,分子结构也不会改变。
【解答】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的物理状态并不影响它的化学组成。所以无论是液态、气态或者是液态和气态的混合体,水分子的物理模型都不变,是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结构。
故答案为C.
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分子 物质 原子
B.分子 原子 物质
C.原子 物质 分子
D.原子 分子 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解答】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原子、分子和物质的正确关系是:原子→ 分子 → 物质。
故答案为D.
3.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 B.氧分子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当氧气分子的密度改变时,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当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这时氧气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答】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这时氧气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由气态变成液体,在这种变化中,氧气的分子结构以及氧分子的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而是氧气分子的密度改变了,变得更密集。
故答案为B.
4.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分子有两种原子构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解答】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故选项中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解答】A.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的都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空间的影响,不一定都大,原子间的间隔受电荷的影响,也不一定都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解答】同种分子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A选项中是两种原子的混合体;B选项中有三种分子;C选项中有两种分子;D选项中只有一种分子。
故答案为D.
7.“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很小。
【解答】“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充分说明了水分子很小。
故答案为A.
8.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原子核分子都是微粒,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10 -10 米数量级,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很小。
【解答】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微粒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微粒间还有间隔,而且微粒通常是运动着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水分子的电解实验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
【解答】(1)由题图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故答案为:(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0.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
(2)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混合电解实验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通电时,氮气分子分裂成氮原子,氧气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一氧化氮分子。
【解答】(1)B图表示通电时,氮气分子分裂成氮原子,氧气分子分裂成氧原子。(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3)结合题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故答案为:(1);(2)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11.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这一变化为:首先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继续加热,汞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汞,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B、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C、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D、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原子组成,如果不是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结构是不会改变的。
【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受热的情况下体积增大,但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A叙述错误;降温时,分子运动变慢,故B叙述正确;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C叙述正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D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A.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 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答案】(1)2;3;5;4;3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每种分子的结构模型分析回答。
【解答】(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看出: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氢、氧2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 1个甲烷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共4 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3个原子。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知:氢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2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结论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知:过氧化氢和水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但乙炔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碳原子构成的,而甲烷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的结论。
故答案为:(1)2;3;5;4;3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小空心圆”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分子 物质 原子
B.分子 原子 物质
C.原子 物质 分子
D.原子 分子 物质
3.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 B.氧分子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
4.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6.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7.“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
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10.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
11.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1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 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水的液态和气态都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当只有物理性质改变时,其化学性质是不变的,分子结构也不会改变。
【解答】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的物理状态并不影响它的化学组成。所以无论是液态、气态或者是液态和气态的混合体,水分子的物理模型都不变,是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结构。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解答】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原子、分子和物质的正确关系是:原子→ 分子 → 物质。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当氧气分子的密度改变时,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当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这时氧气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答】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这时氧气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由气态变成液体,在这种变化中,氧气的分子结构以及氧分子的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而是氧气分子的密度改变了,变得更密集。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分子有两种原子构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解答】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故选项中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解答】A.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的都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空间的影响,不一定都大,原子间的间隔受电荷的影响,也不一定都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解答】同种分子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A选项中是两种原子的混合体;B选项中有三种分子;C选项中有两种分子;D选项中只有一种分子。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很小。
【解答】“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充分说明了水分子很小。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原子核分子都是微粒,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10 -10 米数量级,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很小。
【解答】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微粒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微粒间还有间隔,而且微粒通常是运动着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水分子的电解实验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
【解答】(1)由题图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故答案为:(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0.【答案】(1)
(2)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混合电解实验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通电时,氮气分子分裂成氮原子,氧气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一氧化氮分子。
【解答】(1)B图表示通电时,氮气分子分裂成氮原子,氧气分子分裂成氧原子。(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3)结合题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故答案为:(1);(2)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11.【答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这一变化为:首先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继续加热,汞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汞,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B、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C、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D、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原子组成,如果不是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结构是不会改变的。
【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受热的情况下体积增大,但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A叙述错误;降温时,分子运动变慢,故B叙述正确;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C叙述正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D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1)2;3;5;4;3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每种分子的结构模型分析回答。
【解答】(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看出: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氢、氧2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 1个甲烷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共4 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3个原子。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知:氢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2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结论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以知:过氧化氢和水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但乙炔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碳原子构成的,而甲烷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得出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的结论。
故答案为:(1)2;3;5;4;3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