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16: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6课时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的第6课时它们去哪里了,主要通过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混合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对比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增进对物质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教学重点: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透明的水,并放入一块小纸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子分析:
教师将一块小纸片放入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纸片悬浮在水中,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片没有溶解或混合进水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Step 2: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质,如盐、糖、沙子、小石头等,并让学生一个个放入水中。观察物质放入水中后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描述和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则无法溶解。
例子分析:
教师可以将一小勺盐放入一杯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盐完全消失在水中,形成一个透明的溶液。然后,教师可以将同样的量的沙子放入另一杯水中,学生会发现沙子并没有溶解,而是悬浮在水中。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Step 3: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教师提供放大镜,并让学生观察一些小物体,如小纸片、小石子等。引导学生回答: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例子分析: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块小纸片,并提供放大镜。学生可以将放大镜放在眼睛前,然后将小纸片放在放大镜下方,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通过放大镜,小纸片的细节变得更加清晰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物体,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细节。
Step 4: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教师提供一些物质,如盐、糖、颜料等,让学生将其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的水中,然后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物质是否能够充分混合在水中。
例子分析: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小勺盐加入一杯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学生会发现,随着搅拌的进行,盐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同样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小勺颜料加入另一杯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学生会发现颜料无法溶解,而是形成悬浮在水中的颜色。
Step 5:总结与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而有些物质则无法溶解,只能悬浮在水中。
例子分析: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总结出盐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而沙子和颜料无法溶解,只能悬浮在水中。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可以理解溶解和悬浮的概念,并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行为不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到物质溶解和悬浮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记录得出结论。这种基于实验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心理与健康教学的原则,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板书设计: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能够较好地观察和描述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并初步理解了溶解和混合的概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搅拌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充分混合物体。下次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搅拌棒,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的方法。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课的内容,下次可以在板书设计中加入一些图示,用简洁明了的图片来概括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