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7课时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7课时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16: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7课时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7课时,题为《认识一袋空气》。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空气的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看不见的空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空气与其他物体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 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对科学研究和观察的方法还不够熟悉。他们对于看不见的事物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引导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将一袋空气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拿着一袋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袋向学生展示,并举起袋子让学生注意到其中的内容。
可以使用一个有趣的道具袋子,上面画有问号或气泡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袋子内容的猜测,例如:“你们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鼓励学生踊跃回答,提供他们对于袋子内容的各种猜测,如“是气球里的气体”、“是味道”等。
步骤二:展开探究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袋空气,询问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如颜色、味道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袋子,问他们能否看到袋子里的东西,是否有颜色、有没有味道等。
引导学生留意袋子的特征,例如,袋子是透明的,里面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2. 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有色的物体(如彩色纸片)和一小瓶有味道的液体(如香水)与学生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与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
比较后,教师可以指出空气与这些物体相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并且能够透过它看到其他物体。
3. 教师通过示范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特征,如吹气球、感受风等。
教师可以示范吹气球,让学生观察到吹气球充满空气后的变化,以及空气对于气球的支撑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室外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体会到风是由空气运动而产生的。
步骤三:总结归纳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空气的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如“空气就像看不见的东西,没有颜色和味道,但它可以让我们呼吸、吹气球和感受风。”
2.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空气与其他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空气与其他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与水相比,空气没有颜色和味道,但它们都是物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例如为什么空气是透明的,而水不是呢
步骤四:拓展应用
1. 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例子,如吹风机、风筝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的关系。
教师可以展示吹风机,并解释它是通过吹出空气来产生风的,让学生理解风是由空气运动产生的。
提供风筝的例子,让学生想象风筝飞行时的情景,引导他们理解风对于风筝的作用,以及风筝在空气中的飘动是由空气的运动引起的。
2.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中选择一个物体,观察并描述与空气的关系。
学生可以自选一个物体,如气球、吸管等,观察并描述这个物体与空气的关系。
例如,学生选择气球,他们可以观察到气球需要充满空气才能够膨胀,认识到气球内的空气使其变得鼓起来。
学生可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这个物体与空气有关。
板书设计:
空气的特征
无色
无味
透明
与其他物体的比较
不同的特征
相同的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与其他物体进行了对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亲身体验,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展示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对于看不见的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概念可能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看不见事物研究的理解。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