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16: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3课时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第3课时 观察一种动物》的教材主要介绍了蜗牛这一种常见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教材内容简洁易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 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 知道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4.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5.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难点: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习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动物的结构和行为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蜗牛的图片或者实物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蜗牛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例子:
教师展示一张蜗牛的图片,学生们看到后举手回答:“老师,这是一只蜗牛!它有一个圆形的壳和一对触角。”
Step 2: 导入讨论
在导入讨论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身体部位,例如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者幻灯片来展示蜗牛的不同部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子:
教师展示一张蜗牛的图片,然后指向图片中的不同部位,问学生:“你们能描述一下蜗牛的身体部位吗?”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蜗牛有一个圆形的壳,一对长长的触角,还有一对小小的眼睛。”
Step 3: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蜗牛的观察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分发一个小容器和一只蜗牛(或者使用放大镜观察)。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例子:
每个学生都分发一个小容器和一只蜗牛。学生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并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他们可以观察蜗牛的壳的颜色、形状,触角的长度和形态,腹足的移动方式等。
Step 4: 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同学,并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特点,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观察结果之间的差异。
例子: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轮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例如,学生A可能说:“我观察到蜗牛的壳有不同的颜色,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灰色的。”学生B可能回答:“我观察到蜗牛的触角很长,可以伸缩。”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和提问,进一步深入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Step 5: 引导思考
在引导思考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问:“蜗牛为什么要躲进壳里?”、“蜗牛是怎样爬行的?”等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它们爬行的方式。
例子:
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蜗牛为什么要躲进壳里?”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我认为蜗牛躲进壳里是为了保护自己,防止被其他动物吃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蜗牛是怎样爬行的呢?”学生们开始讨论,有的说蜗牛用腹足爬行,有的说蜗牛会释放黏液来帮助它们移动。
Step 6: 实践探究
在实践探究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模拟蜗牛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用纸板、彩色纸等材料制作模拟蜗牛的腹足,并观察它们在不同物体表面上的爬行方式。学生可以用手指轻轻触摸腹足,感受到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并观察留下的黏液痕迹。
例子:
教师提供纸板、彩色纸等材料,并指导学生制作模拟蜗牛的腹足。学生们可以在桌面上放置不同材质的表面,如纸张、玻璃、塑料等,然后观察模拟蜗牛在不同表面上的爬行方式。学生们可以用手指轻轻触摸腹足,感受到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并观察腹足留下的黏液痕迹。
Step 7: 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拟蜗牛和观察结果,并向同学们解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发现。学生可以使用口头表达、展示板、图片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例子:
学生们依次展示自己制作的模拟蜗牛和观察结果。他们可以向同学们演示模拟蜗牛在不同表面上的爬行方式,并解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发现。例如,学生可以说:“我用纸板做了一个模拟蜗牛的腹足,发现在玻璃表面上它的爬行速度比在纸张上快,可能是因为玻璃表面更光滑。”
Step 8: 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复习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关键点。
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总结一下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吗?”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蜗牛的身体由壳、腹足、触角、眼睛等组成,它们可以躲进壳里保护自己,用腹足爬行,还会释放黏液来帮助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和总结学生的回答,确保他们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培养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了对蜗牛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然而,在学生展示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提问和互动环节,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确保活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