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含素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含素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7-11 16: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枝黄花”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 引入中国的,但因其在生长过程中,挥发出一种萜类化合 物,能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所以造成当地土著植物的 大量消亡。现在当地人一看见它就咬牙切齿……“一枝黄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一枝黄花”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说明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重点)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之间怎样联系?(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包括________、水、岩石、_____、土壤、地形等。大气生物水循环(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_________和 _________,并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地理环境的组成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等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迁移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无机盐2.图解“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提示】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提示】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生物循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2.据图总结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哪些?并解释各自含义。地壳中的生物与岩石等的物质交换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典题训练】 (1)请将字母与所代表的化学式、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名称连线。 A    B     E     G ①O2 ②CO2   ③游离氧  ④CO2或重碳酸盐类 【答案】(1)A——②,B——①,E——④,G——③。(2)图中A、B的形成是由于______,M只有成为_____才 能被植物吸收。 (3)从A~M整个作用过程都是化学元素的_______过程。 A、B与C、D、E、H转换的结果,改造了______圈。F作 用的结果,改造了_____圈。【解析】本题以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为例,考查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示意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案】(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溶液 (3)迁移 大气 水(一)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光合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的能力。2.特点:主要依赖于_____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二)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使自然 地理环境的性质_________的能力。保持稳定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大气1.生产功能CO2、光热土壤岩石水圈水分、无机盐植物叶绿素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吸收CO2主要靠____________。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光合作用例如:大气中CO2、O2、N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2.平衡功能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流动 生产者 (植物) 消费者1(食草动物)消费者2 (食肉动物)分解者(微生物)土壤、水、空气中的营养物质【提示】不是。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整个自然地理 环境和单个自然地理要素都具备的功能。生产功能和 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 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 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警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单个要素的功能吗? 环境好:食物多、水源足、寒潮少、避风处多藏羚羊数量增加环境恶化:食物少、水源缺、寒潮频繁藏羚羊数量减少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能,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提示】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二)意义:保证了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 (三)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一)含义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 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_____________演化的 一个方面。统一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案例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如何演变来的? 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多洪涝土壤肥力下降【案例2】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变过程,一个要素的发 展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气候的周期性 变化等;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这种演 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分异性,而且这种地域差异性是绝 对的。 【点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变特点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球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 湖泊系统进行了模拟,下图为模拟过程。读图回答 问题。【典题训练】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地理要素有______等。 2.图示a→b阶段的湖泊系统演变,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试分析主要原因。 3.到d阶段后,湖泊周围大气环境特征是什么?【解析】第1题,通过湖泊演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 性知识,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 等要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阶段,湖泊 中的鱼类消失,而水草等植物增多,与水体富营养化 有关。第3题,随着湖泊消失,该地的自然环境变得 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出现。 【答案】1.气候、水、土壤、生物、地形 2.鱼类死亡,植物增多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3.降水减少,气候干旱,降水变化大且多暴雨等天气。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整体性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功能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解析】选B。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 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 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 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 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地壳运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选A。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如下图),回答3、4题。3.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4.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 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3选D,4选A。第3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 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 小直至消失。第4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5.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解析】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答案】(2)整体性 热带雨林人生幸福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