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植物 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植物 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1-07 12:01:02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植物 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西瓜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植株的生长
2.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小
B.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2018·北区模拟)“早穿皮袄,午穿纱”,说的是新疆地区昼夜温度差大.而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体叶片的任何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拔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是因为这样做损伤了(  )
A.幼苗的芽 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幼苗的叶 D.幼苗的茎
7.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树的顶端,其动力主要来自于(  )
A.输导组织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8.一般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这是因为(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生长会消耗二氧化碳
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 D.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暗处理 ②叶片脱色 ③光照 ④选叶遮光 ⑤清水冲洗 ⑥滴加碘液
A.④①③②⑥⑤ B.①④③②⑤⑥
C.②④⑥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些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11.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了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皮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 下表皮多
C.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
12.(2015七上·阳信期末)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最可能是(  )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致
13.(2015七上·耒阳期末)城市移栽的树木,根部通常带有一个很大的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可有效保持树木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移栽的树木不适应新的土质
C.尽量多带根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14.我们走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5.(2015·南江模拟)孙悟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他洗掉(  )
A.用洗衣粉清洗
B.用肥皂清洗
C.用沸水煮
D.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1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述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  )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17.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埴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种皮呈红色而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8.水淹后的植物却表现出缺水症状,原因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太强烈
B.根部缺氧,呼吸作用下降,吸水力下降
C.水太多,把部分根泡烂了,吸水力下降
D.水溶液浓度太小,影响了根对水的吸收
19.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
①增加光照时间 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 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0.(2017七上·江门期末)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最好是(  )
A.①和④ B.④和② C.②和③ D.③和④
二、填空题
2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如图是常见的几种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2)A和E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3)C适宜生活在   。
22.如图表示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按要求回答:
(1)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图中的 C 过程是   作用,在细胞内的   中将   和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图中A 过程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消耗   气,分解有机物,产生   气体,并释放   。
(3)图中 B是植物的   作用,通过叶的   散发水蒸气,同时带走一部分热量,防止叶片被晒伤。
23.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和叶在夏季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请分析回答:
(1)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A中[2]所示部分含有较多的   ,它是图B曲线[   ]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图A[   ]所示的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标号[   ]中的导管运输而来。
(3)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   ,释放   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4)图B中的A和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
(5)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通过叶片所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有:   、   、   。
(6)步骤①黑暗处理:这是为了避免叶片中原有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
(7)步骤②选叶遮光:选取叶片的一部分进行   处理,设置对照实验。
(8)步骤③隔水加热:图中小烧杯装的液体是   。
(9)步骤④验证结果: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几滴   ,洗净后观察。
(10)步骤⑤观察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可见西瓜的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蒸腾作用散失掉植物根吸收来的99%的水分,但这不是浪费,因为它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2.【答案】C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此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甲叶片切断了主叶脉,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部分,变量是水分,乙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
根据实验现象,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黑色,C部分呈蓝黑色,可见,B部分形成了淀粉,A部分和C部分没有形成淀粉,就是因为甲叶片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C部分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可见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此题为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3.【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贮存在地窖中的蔬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使地窖中氧气的浓度下降,故蜡烛因缺少氧气而使的蜡烛的火焰变小,可见A不符合题意。
B、堆放在一起的白菜散发出霉味是由于细菌、真菌的分解白菜中的有机物而引起白菜变质而发出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可见B符合题意。
C、潮湿的种子堆在一起发出热气,是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而导致的,C不符合题意。
D、潮湿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植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每个活细胞中,且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产生二氧化碳,并能释放出热量。
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强度与温度有关,由于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 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与温度有关,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 以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因此,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故选:B.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所以只有有叶绿体的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说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为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并熟记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6.【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毛分布在根尖上,根毛是成熟区表面的细胞突出形成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根毛很细小极易收到损伤,所以损伤了幼根及根毛就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功能,可见“拔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是因为这样做损伤了幼苗的幼根和根毛,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根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内根吸收的水分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但是这不是一种浪费,这对植物体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盐机的运输;其次能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还能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因此,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树的顶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蒸腾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需要明确的是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却不能促进根对无机盐的运输,呼吸作用能促进跟对矿物质的吸收。
8.【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放在居室中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增加居室中氧气的含量,但是到了夜间它们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夜间卧室内放置植物过多,就会与人争夺氧气,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夜间卧室内放置植物过多,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9.【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选叶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
(3)光照: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
(4)酒精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5)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因此,题干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①暗处理、④选叶遮光、③光照、②叶片脱色、⑤清水冲洗、⑥滴加碘液。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此实验很典型,为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熟记基本步骤是关键。
10.【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绿色植物也能通过蒸腾作用,将也片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故生态绿墙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有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界散失水分。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有效地散热。
(2)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气孔时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根据题干所述,此实验中,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后,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且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这就可以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可见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上的气孔的分布特点,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一般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12.【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不符合题意;B、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符合题意;C、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不符合题意;D、从A、B、C三项分析可知,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制造有机物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推出叶子内淀粉的多少.淀粉遇碘变蓝色,含碘多的蓝色最深.
13.【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解: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D
【分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据此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当我们践踏草坪时,草地中的土壤就会板结,而土壤板结后,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造成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进而影响到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导致根的呼吸作用减弱,吸收矿物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到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严重者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可见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氧气不足就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15.【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孙悟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因此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故选:D.
【分析】解此题时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中的酒精脱色入手.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16.【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大多分布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的,即使是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苔藓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只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植株比较矮小。可见题干中描述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背”描写的应该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答案】B
【知识点】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真正的果实,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如桃、梨、苹果、水稻、小麦等;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所以没有真正的果实,如松、杉等,可见题干中描述的红豆杉没有果实,只产生了种子,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裸子植物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裸子植物最大的特征是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种子是裸露的。
18.【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都会通过中耕松土、及时排涝等方法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的含量,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活,而水淹后,土壤中缺少空气,使的根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吸水力下降,植物就表现出缺水的症状,所以水淹后的植物却表现出缺水的症状,原因是根部缺氧,呼吸作用下降导致的。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付过程。
19.【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所以答案选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蔬菜的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20.【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 图①、③两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②和④可以进行比较最好,变量是叶。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1.【答案】(1)ABE;CD
(2)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3)阴湿的陆地
【知识点】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图中,A是向日葵,B是玉米,C是蕨,D是海带,E是银杏。
(1)A向日葵,B玉米,E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C蕨属于蕨类植物,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2)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有真正的花和果实,E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因为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所以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故答案为:(1)ABE 、 CD;(2)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3)阴暗的陆地上。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类群,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绿色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大多是单细胞的,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一般生活在水中。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因为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所以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2.【答案】(1)光合;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2)呼吸;氧;二氧化碳;能量
(3)蒸腾;气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可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能量转化器”,图中的C过程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C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2)
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可见图中A是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A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过程。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图中B过程是水蒸气散失出去的过程,所以B过程表示蒸腾作用过程。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叶绿体、二氧化碳、水;(2)呼吸、氧、二氧化碳、能量;(3)蒸腾、气孔。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常考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并熟记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实质、过程,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熟记:
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发生在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主要器官是叶片。
23.【答案】(1)叶绿体;a
(2)6;5
(3)有机物;能量
(4)二氧化碳;有机物
(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6)有机物(或淀粉)
(7)遮光
(8)酒精
(9)碘液
(10)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A中,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海绵组织、4是下表皮、5是叶脉、6是气孔、7是叶肉,其中,2栅栏组织和3海绵组织合称为叶肉组织,构成靠近正面(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有序,构成靠近背面(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所以栅栏组织内的叶绿体比海绵组织的叶绿体多一些,因此看起来,正面的颜色比较深,背面颜色比较浅,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图B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
(2)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是从6气孔中进入的,根吸收来的水分是导管运输到叶片上去的。
(3)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可见图B中的b过程为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表达式为:
光合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图B中,A是二氧化碳,B是能量。
(5)光合作用是指
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可见以上三种生理过程只有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时候都能进行,所以在白天三种生理作用都能进行。
(6)
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运走或耗尽,保证如果有淀粉那就是刚刚制造的。
(7)在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所以在实验中,为了保证变量唯一,选择一片叶片,把其中一部分遮盖起来。
(8)因为叶绿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进行脱色,但是酒精容易燃烧,容易挥发,在加热时要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9)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所以在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时,滴加碘液进行验证,如果变蓝,那么就证明有淀粉产生。
(10)根据实验现象,叶片上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见光部分变蓝了这就可以证明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所以可以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叶绿体、a;(2)6、5;(3)有机物、能量;(4)二氧化碳、有机物;(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6)有机物(或淀粉);(7)遮光;(8)、酒精;(9)碘液;(10)光。
【分析】此题为综合题,考查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常考的题型,需要理解并熟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含义,尤其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表达式,验证绿叶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需要熟记步骤,并主要实验中的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
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1)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选叶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
(3)光照: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
(4)酒精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5)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1 / 12018-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植物 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西瓜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植株的生长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可见西瓜的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蒸腾作用散失掉植物根吸收来的99%的水分,但这不是浪费,因为它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2.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答案】C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此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甲叶片切断了主叶脉,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部分,变量是水分,乙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
根据实验现象,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黑色,C部分呈蓝黑色,可见,B部分形成了淀粉,A部分和C部分没有形成淀粉,就是因为甲叶片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C部分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可见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此题为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小
B.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贮存在地窖中的蔬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使地窖中氧气的浓度下降,故蜡烛因缺少氧气而使的蜡烛的火焰变小,可见A不符合题意。
B、堆放在一起的白菜散发出霉味是由于细菌、真菌的分解白菜中的有机物而引起白菜变质而发出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可见B符合题意。
C、潮湿的种子堆在一起发出热气,是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而导致的,C不符合题意。
D、潮湿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植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每个活细胞中,且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产生二氧化碳,并能释放出热量。
4.(2018·北区模拟)“早穿皮袄,午穿纱”,说的是新疆地区昼夜温度差大.而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强度与温度有关,由于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 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与温度有关,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 以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因此,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故选:B.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体叶片的任何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所以只有有叶绿体的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说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为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并熟记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6.“拔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是因为这样做损伤了(  )
A.幼苗的芽 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幼苗的叶 D.幼苗的茎
【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毛分布在根尖上,根毛是成熟区表面的细胞突出形成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根毛很细小极易收到损伤,所以损伤了幼根及根毛就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功能,可见“拔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是因为这样做损伤了幼苗的幼根和根毛,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根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7.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树的顶端,其动力主要来自于(  )
A.输导组织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体内根吸收的水分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但是这不是一种浪费,这对植物体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盐机的运输;其次能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还能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因此,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树的顶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蒸腾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需要明确的是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却不能促进根对无机盐的运输,呼吸作用能促进跟对矿物质的吸收。
8.一般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这是因为(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生长会消耗二氧化碳
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 D.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放在居室中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增加居室中氧气的含量,但是到了夜间它们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夜间卧室内放置植物过多,就会与人争夺氧气,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夜间卧室内放置植物过多,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暗处理 ②叶片脱色 ③光照 ④选叶遮光 ⑤清水冲洗 ⑥滴加碘液
A.④①③②⑥⑤ B.①④③②⑤⑥
C.②④⑥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选叶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
(3)光照: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
(4)酒精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5)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因此,题干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①暗处理、④选叶遮光、③光照、②叶片脱色、⑤清水冲洗、⑥滴加碘液。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此实验很典型,为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熟记基本步骤是关键。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些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绿色植物也能通过蒸腾作用,将也片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故生态绿墙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有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界散失水分。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有效地散热。
(2)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了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皮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 下表皮多
C.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
【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气孔时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根据题干所述,此实验中,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后,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且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这就可以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可见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上的气孔的分布特点,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一般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12.(2015七上·阳信期末)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最可能是(  )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致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不符合题意;B、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符合题意;C、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不符合题意;D、从A、B、C三项分析可知,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制造有机物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推出叶子内淀粉的多少.淀粉遇碘变蓝色,含碘多的蓝色最深.
13.(2015七上·耒阳期末)城市移栽的树木,根部通常带有一个很大的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可有效保持树木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移栽的树木不适应新的土质
C.尽量多带根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解: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D
【分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据此解答.
14.我们走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当我们践踏草坪时,草地中的土壤就会板结,而土壤板结后,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造成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进而影响到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导致根的呼吸作用减弱,吸收矿物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到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严重者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可见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氧气不足就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15.(2015·南江模拟)孙悟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他洗掉(  )
A.用洗衣粉清洗
B.用肥皂清洗
C.用沸水煮
D.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孙悟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因此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故选:D.
【分析】解此题时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中的酒精脱色入手.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1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述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  )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大多分布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的,即使是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苔藓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只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植株比较矮小。可见题干中描述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背”描写的应该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埴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种皮呈红色而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B
【知识点】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真正的果实,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如桃、梨、苹果、水稻、小麦等;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所以没有真正的果实,如松、杉等,可见题干中描述的红豆杉没有果实,只产生了种子,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裸子植物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裸子植物最大的特征是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种子是裸露的。
18.水淹后的植物却表现出缺水症状,原因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太强烈
B.根部缺氧,呼吸作用下降,吸水力下降
C.水太多,把部分根泡烂了,吸水力下降
D.水溶液浓度太小,影响了根对水的吸收
【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都会通过中耕松土、及时排涝等方法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的含量,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活,而水淹后,土壤中缺少空气,使的根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吸水力下降,植物就表现出缺水的症状,所以水淹后的植物却表现出缺水的症状,原因是根部缺氧,呼吸作用下降导致的。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付过程。
19.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
①增加光照时间 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 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所以答案选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蔬菜的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20.(2017七上·江门期末)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最好是(  )
A.①和④ B.④和②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 图①、③两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②和④可以进行比较最好,变量是叶。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二、填空题
2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如图是常见的几种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2)A和E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3)C适宜生活在   。
【答案】(1)ABE;CD
(2)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3)阴湿的陆地
【知识点】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图中,A是向日葵,B是玉米,C是蕨,D是海带,E是银杏。
(1)A向日葵,B玉米,E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C蕨属于蕨类植物,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2)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有真正的花和果实,E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因为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所以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故答案为:(1)ABE 、 CD;(2)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3)阴暗的陆地上。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类群,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绿色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大多是单细胞的,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一般生活在水中。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因为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所以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2.如图表示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按要求回答:
(1)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图中的 C 过程是   作用,在细胞内的   中将   和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图中A 过程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消耗   气,分解有机物,产生   气体,并释放   。
(3)图中 B是植物的   作用,通过叶的   散发水蒸气,同时带走一部分热量,防止叶片被晒伤。
【答案】(1)光合;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2)呼吸;氧;二氧化碳;能量
(3)蒸腾;气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可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能量转化器”,图中的C过程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C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2)
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可见图中A是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A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过程。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图中B过程是水蒸气散失出去的过程,所以B过程表示蒸腾作用过程。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叶绿体、二氧化碳、水;(2)呼吸、氧、二氧化碳、能量;(3)蒸腾、气孔。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常考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并熟记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实质、过程,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熟记:
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发生在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主要器官是叶片。
23.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和叶在夏季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请分析回答:
(1)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A中[2]所示部分含有较多的   ,它是图B曲线[   ]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图A[   ]所示的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标号[   ]中的导管运输而来。
(3)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   ,释放   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4)图B中的A和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
(5)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通过叶片所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有:   、   、   。
(6)步骤①黑暗处理:这是为了避免叶片中原有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
(7)步骤②选叶遮光:选取叶片的一部分进行   处理,设置对照实验。
(8)步骤③隔水加热:图中小烧杯装的液体是   。
(9)步骤④验证结果: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几滴   ,洗净后观察。
(10)步骤⑤观察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答案】(1)叶绿体;a
(2)6;5
(3)有机物;能量
(4)二氧化碳;有机物
(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6)有机物(或淀粉)
(7)遮光
(8)酒精
(9)碘液
(10)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A中,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海绵组织、4是下表皮、5是叶脉、6是气孔、7是叶肉,其中,2栅栏组织和3海绵组织合称为叶肉组织,构成靠近正面(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有序,构成靠近背面(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所以栅栏组织内的叶绿体比海绵组织的叶绿体多一些,因此看起来,正面的颜色比较深,背面颜色比较浅,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图B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
(2)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是从6气孔中进入的,根吸收来的水分是导管运输到叶片上去的。
(3)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可见图B中的b过程为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表达式为:
光合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图B中,A是二氧化碳,B是能量。
(5)光合作用是指
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可见以上三种生理过程只有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时候都能进行,所以在白天三种生理作用都能进行。
(6)
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运走或耗尽,保证如果有淀粉那就是刚刚制造的。
(7)在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所以在实验中,为了保证变量唯一,选择一片叶片,把其中一部分遮盖起来。
(8)因为叶绿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进行脱色,但是酒精容易燃烧,容易挥发,在加热时要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9)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所以在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时,滴加碘液进行验证,如果变蓝,那么就证明有淀粉产生。
(10)根据实验现象,叶片上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见光部分变蓝了这就可以证明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所以可以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叶绿体、a;(2)6、5;(3)有机物、能量;(4)二氧化碳、有机物;(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6)有机物(或淀粉);(7)遮光;(8)、酒精;(9)碘液;(10)光。
【分析】此题为综合题,考查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常考的题型,需要理解并熟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含义,尤其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表达式,验证绿叶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需要熟记步骤,并主要实验中的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
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1)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选叶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
(3)光照: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
(4)酒精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5)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