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11 11:56:48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人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集合管 D.肾单位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
A.重吸收 B.滤过 C.运输 D.分解
3.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4.右图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5.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6.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毫升)(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7.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某患者的尿液检查中发现了少量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分子,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正常情况下,原尿中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9.(2017·渠县模拟)人体的以下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粪 B.排尿 C.呼气 D.排汗
10.(2017七下·郓城期末)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和2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喝进的部分水随4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11.(2017·高安模拟)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
12.(2017·萍乡模拟)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
A.尿素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13.下列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  )
①汗液 ②尿液 ③原尿 ④血浆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15.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17七下·沂水期中)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17.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1和2 B.1和4 C.3和5 D.2和3
18.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淸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
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20.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箭头表示某些液体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流回心脏
B.2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1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
C.3中液体不含尿素的原因是在肾小管处可以进行重吸收
D.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排列是3,2,1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2)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如果是肾脏有疾病,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
(3)图中[5]指   ,其中流动的液体是   。
(4)人每天必需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答出一点即可)。
(5)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   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   排出体外。
2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表中的A、B、C取自健康人的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和尿液),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克/100毫升) 液体名称
A B C
水 98 90 96
蛋白质 0.03 8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图中表示的是   结构示意图,这一结构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当血液流经[①]   时,[①]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血浆中的部分物质滤过到   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时发生了   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了尿液。
(3)据表中数据分析C代表的液体是   。
(4)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若某人每天排出尿液大大超出这一正常值,可能是   发生病变。
(5)与液体B相比,液体A中   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    。
(6)液体C中尿素的含量是液体A的   倍,这是由于   所导致。
23.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有关,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观察和辨析图中各数字符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②   组成,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   (填写一种气体名称),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①   ,它也是嗅觉器官。
(3)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③   ,其功能是形成   。
(4)人体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图中数字符号)。
24.如图为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   (气体)
(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   能排出部分废物。
(4)上述甲、乙、并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   。
(5)通过   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后,要通过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   的来运输。
(6)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乙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和心脏中的腔室依次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7)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25.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器官、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   。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   部位进行。此外,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   。
(2)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流经肺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   ,血液由   血变为   。
(3)④是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   等排除体外的过程,此过程称为   。
(4)⑤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直接进入血液,对人体生命活动   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答案为:D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4.【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1肾静脉与2肾动脉相比,1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浓度降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因此3输尿管的尿素浓度最高。所以比较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3—2—1,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5.【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肾小球的开始端是入球小动脉,末端是出球小动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6.【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而不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7.【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正常情况下①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①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患者的尿液检查中发现了少量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分子,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①肾小球。
故答案为:A
【分析】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人体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
8.【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液 体 水(g%) 蛋白质(g%) 葡萄糖(g%) 尿素(g%) 无机盐(g%)
血 浆 90~93 7~9 0.1 0.03 0.72
原 尿 99 微量 0.1 0.03 0.72
尿 液 95~97 — — 2 1.5
9.【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A.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10.【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A、1肾小球的开始端是入球小动脉,末端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
B、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错误.
C、人喝的水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到排出体外所经历的途径是:水→消化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可不经过肾静脉,C正确.
D、3是原尿,4是尿液,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但是4中不含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原尿,4是尿液.
11.【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人是恒温动物,当温度较低时,为了维持自身恒定的体温,机体要靠加快代谢产热,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多,而分解有机物要消耗氧气,当温度降低时(温度适宜)耗氧量增多;而当温度降低,汗液减少,代谢水分转化为尿液多,所以尿量增多.
故选:D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据此答题.
12.【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图示:A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3.【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部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废物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可见汗液、尿液、原尿、血浆中都能找到尿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4.【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肾小球不能过滤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蛋白质,所以甲、乙都不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了,因此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乙是葡萄糖;由子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素浓度升高,故甲是尿素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5.【答案】D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皮脂腺.②毛发,③血管,④汗腺.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④汗腺.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6.【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正确;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是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错误;
C、原尿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确;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正确.
故选:B.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17.【答案】D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所以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来滋润皮肤和毛发,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起保护作用.
18.【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选:A
【分析】人体产生的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 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 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19.【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图中的[②]肾小球和[③]肾小囊构成肾小体,A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图中[①]入球小动脉内流的是血液,③肾小囊内流的是原尿,原尿和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⑤]静脉和[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0.【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1肾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血液的流向由肾静脉通过下腔静脉流回心脏,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2肾动脉,进入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血液由1肾静脉流出肾脏,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随血液带走,流出肾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B不符合题意;
C、3输尿管内流的是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没有被重吸收,C不符合题意;
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经过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从而使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废物减少,因此3输尿管内尿素最高,2肾动脉次之,1肾静脉最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21.【答案】(1)1;肾脏;8;肾小管
(2)6;肾小球
(3)入球小动脉;动脉血
(4)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5)膀胱;尿道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虽然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但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9%的有用物质又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的尿量就大大减少约为1.5升。
(2)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6]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蛋白质和血细胞随尿排出。
(3)[5]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
(4)尿液中含有尿素等废物,在人体积聚久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还维持了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水,以保证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5)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1;肾脏;8;肾小管;(2)6;肾小球;(3)入球小动脉;动脉血;(4)废物及时随尿排出;(5)膀胱;尿道
【分析】1肾脏;2输尿管;3膀胱;4尿道;5入球小动脉;6肾小球;7肾小囊腔;8肾小管;
22.【答案】(1)肾单位
(2)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
(3)尿液
(4)肾小管
(5)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6)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图中表示的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2)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样品C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值都是零,所以是尿液;样品A中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是原尿;样品B中既有蛋白质又有葡萄糖,B是血浆。
(3)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某人尿量突然大量增加,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导致尿量大量增加。
(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与液体B相比”,液体A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6)液体C中尿素的含量是液体A的60倍,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故答案为:(1)肾单位;(2)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3)尿液;(4)肾小管;(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6)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23.【答案】(1)肺;氧气
(2)鼻
(3)肾脏;尿液
(4)⑤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②肺两部分,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的起始部位是①鼻。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③肾脏,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4)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尿液流入⑤膀胱暂时贮存,当达到一定量引起排尿反射,环境适宜时即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肺;氧气;(2)鼻;(3)肾脏;尿液;(4)⑤
【分析】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①鼻、咽、喉、气管、支气管,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图乙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③肾脏-形成尿液;④输尿管-输送尿液;⑤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4.【答案】(1)二氧化碳
(2)[B];肾脏;[④];肾小管
(3)汗液
(4)乙、丙
(5)肋间肌和膈肌;两;红细胞(血红蛋白)
(6)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7)葡萄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甲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B肾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上述甲、乙、丙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乙、丙。
(5)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进行运输。
(6)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心脏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7)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后,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之外,其他物质均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因此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葡萄糖。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B];肾脏;[④];肾小管;(3)汗液;(4)乙、丙;(5)肋间肌和膈肌;两;红细胞(血红蛋白);(6)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7)葡萄糖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图示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肾小球,④表示肾小管
25.【答案】(1)吸收;小肠;排遗
(2)增加;静脉;动脉血
(3)无机盐;排泄
(4)激素;调节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吸收,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此外,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叫排遗。
(2)图中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流经肺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多的动脉血。
(3)④是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4)⑤是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含量极少,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
故答案为:(1)吸收;小肠;排遗;(2)增加;静脉;动脉血;(3)无机盐;排泄;(4)激素;调节
【分析】①营养物质的吸收;②③呼吸系统,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排泄系统;⑤激素
1 / 1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人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集合管 D.肾单位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答案为:D
【分析】肾单位是构成肾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
A.重吸收 B.滤过 C.运输 D.分解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答案为:A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4.右图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1肾静脉与2肾动脉相比,1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浓度降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因此3输尿管的尿素浓度最高。所以比较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3—2—1,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5.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肾小球的开始端是入球小动脉,末端是出球小动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6.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毫升)(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而不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7.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某患者的尿液检查中发现了少量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分子,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正常情况下①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①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患者的尿液检查中发现了少量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分子,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①肾小球。
故答案为:A
【分析】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人体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
8.正常情况下,原尿中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
液 体 水(g%) 蛋白质(g%) 葡萄糖(g%) 尿素(g%) 无机盐(g%)
血 浆 90~93 7~9 0.1 0.03 0.72
原 尿 99 微量 0.1 0.03 0.72
尿 液 95~97 — — 2 1.5
9.(2017·渠县模拟)人体的以下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粪 B.排尿 C.呼气 D.排汗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A.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10.(2017七下·郓城期末)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和2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喝进的部分水随4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A、1肾小球的开始端是入球小动脉,末端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
B、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错误.
C、人喝的水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到排出体外所经历的途径是:水→消化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可不经过肾静脉,C正确.
D、3是原尿,4是尿液,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但是4中不含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原尿,4是尿液.
11.(2017·高安模拟)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人是恒温动物,当温度较低时,为了维持自身恒定的体温,机体要靠加快代谢产热,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多,而分解有机物要消耗氧气,当温度降低时(温度适宜)耗氧量增多;而当温度降低,汗液减少,代谢水分转化为尿液多,所以尿量增多.
故选:D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据此答题.
12.(2017·萍乡模拟)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
A.尿素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图示:A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3.下列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  )
①汗液 ②尿液 ③原尿 ④血浆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部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废物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可见汗液、尿液、原尿、血浆中都能找到尿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4.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肾小球不能过滤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蛋白质,所以甲、乙都不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了,因此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乙是葡萄糖;由子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素浓度升高,故甲是尿素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5.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皮脂腺.②毛发,③血管,④汗腺.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④汗腺.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6.(2017七下·沂水期中)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正确;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是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错误;
C、原尿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确;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正确.
故选:B.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17.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1和2 B.1和4 C.3和5 D.2和3
【答案】D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所以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来滋润皮肤和毛发,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起保护作用.
18.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淸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选:A
【分析】人体产生的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 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 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19.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
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图中的[②]肾小球和[③]肾小囊构成肾小体,A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图中[①]入球小动脉内流的是血液,③肾小囊内流的是原尿,原尿和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⑤]静脉和[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0.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箭头表示某些液体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流回心脏
B.2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1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
C.3中液体不含尿素的原因是在肾小管处可以进行重吸收
D.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排列是3,2,1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1肾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血液的流向由肾静脉通过下腔静脉流回心脏,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2肾动脉,进入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血液由1肾静脉流出肾脏,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随血液带走,流出肾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B不符合题意;
C、3输尿管内流的是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没有被重吸收,C不符合题意;
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经过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从而使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废物减少,因此3输尿管内尿素最高,2肾动脉次之,1肾静脉最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2)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如果是肾脏有疾病,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
(3)图中[5]指   ,其中流动的液体是   。
(4)人每天必需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答出一点即可)。
(5)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   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   排出体外。
【答案】(1)1;肾脏;8;肾小管
(2)6;肾小球
(3)入球小动脉;动脉血
(4)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5)膀胱;尿道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虽然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但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9%的有用物质又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的尿量就大大减少约为1.5升。
(2)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6]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蛋白质和血细胞随尿排出。
(3)[5]是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
(4)尿液中含有尿素等废物,在人体积聚久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还维持了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水,以保证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5)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1;肾脏;8;肾小管;(2)6;肾小球;(3)入球小动脉;动脉血;(4)废物及时随尿排出;(5)膀胱;尿道
【分析】1肾脏;2输尿管;3膀胱;4尿道;5入球小动脉;6肾小球;7肾小囊腔;8肾小管;
2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表中的A、B、C取自健康人的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和尿液),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克/100毫升) 液体名称
A B C
水 98 90 96
蛋白质 0.03 8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图中表示的是   结构示意图,这一结构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当血液流经[①]   时,[①]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血浆中的部分物质滤过到   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时发生了   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了尿液。
(3)据表中数据分析C代表的液体是   。
(4)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若某人每天排出尿液大大超出这一正常值,可能是   发生病变。
(5)与液体B相比,液体A中   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    。
(6)液体C中尿素的含量是液体A的   倍,这是由于   所导致。
【答案】(1)肾单位
(2)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
(3)尿液
(4)肾小管
(5)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6)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图中表示的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2)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样品C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值都是零,所以是尿液;样品A中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是原尿;样品B中既有蛋白质又有葡萄糖,B是血浆。
(3)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某人尿量突然大量增加,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导致尿量大量增加。
(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与液体B相比”,液体A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6)液体C中尿素的含量是液体A的60倍,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故答案为:(1)肾单位;(2)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3)尿液;(4)肾小管;(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6)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23.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有关,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观察和辨析图中各数字符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②   组成,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   (填写一种气体名称),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①   ,它也是嗅觉器官。
(3)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③   ,其功能是形成   。
(4)人体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图中数字符号)。
【答案】(1)肺;氧气
(2)鼻
(3)肾脏;尿液
(4)⑤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②肺两部分,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的起始部位是①鼻。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③肾脏,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4)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尿液流入⑤膀胱暂时贮存,当达到一定量引起排尿反射,环境适宜时即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肺;氧气;(2)鼻;(3)肾脏;尿液;(4)⑤
【分析】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①鼻、咽、喉、气管、支气管,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图乙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③肾脏-形成尿液;④输尿管-输送尿液;⑤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4.如图为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   (气体)
(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   能排出部分废物。
(4)上述甲、乙、并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   。
(5)通过   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后,要通过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   的来运输。
(6)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乙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和心脏中的腔室依次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7)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答案】(1)二氧化碳
(2)[B];肾脏;[④];肾小管
(3)汗液
(4)乙、丙
(5)肋间肌和膈肌;两;红细胞(血红蛋白)
(6)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7)葡萄糖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甲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B肾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上述甲、乙、丙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乙、丙。
(5)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进行运输。
(6)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心脏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7)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后,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之外,其他物质均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因此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葡萄糖。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B];肾脏;[④];肾小管;(3)汗液;(4)乙、丙;(5)肋间肌和膈肌;两;红细胞(血红蛋白);(6)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7)葡萄糖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图示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肾小球,④表示肾小管
25.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器官、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   。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   部位进行。此外,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   。
(2)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流经肺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   ,血液由   血变为   。
(3)④是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   等排除体外的过程,此过程称为   。
(4)⑤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直接进入血液,对人体生命活动   作用。
【答案】(1)吸收;小肠;排遗
(2)增加;静脉;动脉血
(3)无机盐;排泄
(4)激素;调节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吸收,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此外,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叫排遗。
(2)图中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流经肺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多的动脉血。
(3)④是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4)⑤是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含量极少,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
故答案为:(1)吸收;小肠;排遗;(2)增加;静脉;动脉血;(3)无机盐;排泄;(4)激素;调节
【分析】①营养物质的吸收;②③呼吸系统,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排泄系统;⑤激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