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6.1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6.1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16 10:22:17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6.1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步训练
一、练基础
1.(2017八下·东莞期中)下列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 B.消化道黏膜 C.溶菌酶 D.胸腺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B、“皮肤”、“消化道黏膜”,都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符合题意;
D、“胸腺”,属于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所以,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溶菌酶.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纤毛 B.胸腺、脾脏、淋巴结
C.溶菌酶、吞噬细胞 D.乳酸、胃酸、脂肪酸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皮肤、黏膜、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为第三道防线,B符合题意。
C、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D、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胃酸是胃中的液体,脂肪酸是脂肪的消化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B.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病原体
D.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患过腮腺炎的人体内有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这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的卡介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计划免疫,为后天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为第二道防线,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图中细胞A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这表示的是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做变形运动,离开血管,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5.(2017七下·临淄期中)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输入到A 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都是非己成分,都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都是自身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A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6.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他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B.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只有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不一定是特异性的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与麻疹患者接触没有换麻疹,是该人体内有抵抗病原体的抗体,但这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有的传染病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是有的传染病却没有疫苗,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抗原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起作用,即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抗体和抗原的特点,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起作用,抗体具有特异性。
7.近年来,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下列对疫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B.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C.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D.疫苗是一种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在传染病高发季,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在传染病高发季,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是易感人群得到了保护,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了免疫力,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疫苗往往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剂,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疫苗的特点和作用,熟记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作为抗原侵入人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8.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毒疫苗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H7N9禽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C.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相当于抗原
D.H7N9禽流感病毒是噬菌体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可见H7N9禽流感病毒是属于病原体,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可见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相当于抗原,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噬菌体是指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而H7N9是寄生在家禽体内的,所以属于动物病毒,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H7N9病毒的特点,H7N9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在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在传染病学角度属于病原体。
二、练提能
9.(2017·永新模拟)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毒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①溶菌酶溶解病毒,属于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
故选:B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0.下列实例中,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D.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根据以上叙述: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溶解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是第一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后天获得的,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11.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这给血液病患者和需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可见,移植时的移植的肺,能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属于抗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和特点。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12.下列有关抗原、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之下产生的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物质
C.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了
D.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即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的相应的抗体,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关系,熟知: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而且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
13.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  )
A.抗原 B.抗体 C.病毒 D.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抵抗手足口病的抗体,因此他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不会被感染.
故选:B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据此答题.
三、练中考
14.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图示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表示了皮肤的阻挡作用,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的定点清除,是表示了吞噬细胞在抗体的协助下消灭病菌,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后天获得的,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C、图示的扫地出门,是表示了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是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图示城市巷战,是表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15.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狂犬病病毒属于单细胞生物
B.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病原体
C.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
D.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狂犬病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见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传染源,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属于特异性免疫,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区分几个概念:病原体和传染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16.(2017·夏津模拟)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17.(2017·德阳)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四、练素养
18.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是由水痘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析回答问题。
(1)水痘的传染源是   。
(2)某中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些措施属于   。
(3)某同学没有患过H1N1流感。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所以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故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都能向外散播病原体,所以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可以消灭病毒等病原体,学生戴口罩可以避免接触到病毒等病原体,所以从预测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两个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只针对刺激它产生抗体的抗原起作用,抗体具有专一性,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过水痘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水痘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所以,该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2)切断传播途径,(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熟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公共场所消毒、讲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接种疫苗、锻炼身体等),还需要明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抗原起免疫作用。
1 / 1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6.1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步训练
一、练基础
1.(2017八下·东莞期中)下列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 B.消化道黏膜 C.溶菌酶 D.胸腺
2.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纤毛 B.胸腺、脾脏、淋巴结
C.溶菌酶、吞噬细胞 D.乳酸、胃酸、脂肪酸
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B.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病原体
D.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4.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图中细胞A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5.(2017七下·临淄期中)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输入到A 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他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B.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只有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不一定是特异性的
7.近年来,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下列对疫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B.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C.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D.疫苗是一种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8.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毒疫苗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H7N9禽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C.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相当于抗原
D.H7N9禽流感病毒是噬菌体
二、练提能
9.(2017·永新模拟)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毒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10.下列实例中,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D.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11.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这给血液病患者和需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
12.下列有关抗原、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之下产生的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物质
C.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了
D.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13.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  )
A.抗原 B.抗体 C.病毒 D.病原体
三、练中考
14.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B.
C. D.
15.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狂犬病病毒属于单细胞生物
B.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病原体
C.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
D.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6.(2017·夏津模拟)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17.(2017·德阳)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四、练素养
18.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是由水痘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析回答问题。
(1)水痘的传染源是   。
(2)某中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些措施属于   。
(3)某同学没有患过H1N1流感。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所以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B、“皮肤”、“消化道黏膜”,都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符合题意;
D、“胸腺”,属于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所以,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溶菌酶.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皮肤、黏膜、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为第三道防线,B符合题意。
C、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D、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胃酸是胃中的液体,脂肪酸是脂肪的消化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患过腮腺炎的人体内有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这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的卡介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计划免疫,为后天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为第二道防线,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这表示的是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做变形运动,离开血管,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三道防线,需要熟记:皮肤和黏膜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等)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5.【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都是非己成分,都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都是自身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A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6.【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与麻疹患者接触没有换麻疹,是该人体内有抵抗病原体的抗体,但这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有的传染病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是有的传染病却没有疫苗,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抗原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起作用,即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抗体和抗原的特点,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起作用,抗体具有特异性。
7.【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在传染病高发季,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在传染病高发季,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是易感人群得到了保护,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给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了免疫力,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疫苗往往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剂,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疫苗的特点和作用,熟记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作为抗原侵入人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8.【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可见H7N9禽流感病毒是属于病原体,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可见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相当于抗原,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噬菌体是指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而H7N9是寄生在家禽体内的,所以属于动物病毒,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H7N9病毒的特点,H7N9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在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在传染病学角度属于病原体。
9.【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①溶菌酶溶解病毒,属于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
故选:B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0.【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根据以上叙述: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溶解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是第一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后天获得的,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1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可见,移植时的移植的肺,能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属于抗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和特点。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12.【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即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C、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的相应的抗体,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关系,熟知: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而且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
1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抵抗手足口病的抗体,因此他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不会被感染.
故选:B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据此答题.
14.【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图示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表示了皮肤的阻挡作用,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的定点清除,是表示了吞噬细胞在抗体的协助下消灭病菌,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后天获得的,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C、图示的扫地出门,是表示了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是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图示城市巷战,是表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属于特异性免疫。
15.【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狂犬病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见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传染源,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属于特异性免疫,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区分几个概念:病原体和传染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16.【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17.【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18.【答案】(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故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都能向外散播病原体,所以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
(2)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可以消灭病毒等病原体,学生戴口罩可以避免接触到病毒等病原体,所以从预测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看:这两个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只针对刺激它产生抗体的抗原起作用,抗体具有专一性,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过水痘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水痘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所以,该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水痘患者和水痘病毒携带者,(2)切断传播途径,(3)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或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或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熟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公共场所消毒、讲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接种疫苗、锻炼身体等),还需要明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抗原起免疫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