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21: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雨的随想》汪国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zhà jùn jūn yú lí ba
乍 菌子 青头菌 鲜腴 篱笆
mèn zā yòu
黄焖鸡 密匝匝 釉 鸡zōng
鲜腴:新鲜肥美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连绵不断: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整体感知
1.画出作者在文中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深情的句子。
“我想念昆明的雨”
2.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 ;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 ;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

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
仙人掌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
菌子
一点都不酸的
杨梅
带着雨珠芬芳浓郁的
缅桂花
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
旧时光
镜头定格
1.昆明的雨让作者如此想念,那昆明的雨有怎样的魅力呢?
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
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纯粹写雨难免空泛,所以作者写雨中的景、雨中的物,请通过文中的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你看,倒挂在门头上的仙人掌
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
所以昆明的雨季是
“浓绿、很多,极肥大”
浓绿的、丰满的。
大家请看,昆明菌子极多,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好吃的,好笑的,中吃不中看的,中看不中吃的,多么旺盛,所以昆明的雨季是
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种类多
数量多
“家家饭馆卖”
“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味道鲜美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色泽诱人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
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火炭梅”,很大,一点都不酸,
那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娇娇地吆喝一声,那么柔和,
所以昆明的雨季是
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缅桂花很香,密密的叶子把四周的房间都映绿了,
热情淳朴的房东母女,
可见昆明的雨是
浓绿的,使人动情的。
品味语言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很好吃”运用口语,活泼自然。“滑,嫩,鲜,香”四个字,一字一顿,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牛肝菌的美味。
2.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①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的美味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的喜爱和惊叹。
②“?”“!”的使用读来口语化、亲切化,也凸显作者的喜爱和惊叹。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咦)
(哇/啊)
体味情味
1.酒店小酌这段文字,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除了感受到作者对昆明闲适平淡生活的享受外,还能读出什么情感?
昆明的雨还可以引起作者淡淡的乡愁。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4年,作者曾于1939年到昆明西南联大求学,但1939年作者来到昆明时,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日本铁蹄的蹂躏之下,包括作者的家乡江苏高邮,作者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是在战乱中来到南迁昆明的西南联大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
“归期”,李仕途不顺,宦游他乡
陈圆圆:
明末清初一代名妓,被迫随吴三桂来到昆明,后客死他乡。
2.这种淡淡的乡愁,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我们常常说,离乱人不如太平犬。今天,作者也许感觉,离乱人不如一只有安全感的鸡!所以,作者在段尾说:“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即使时隔四十年后,作者对离乱中难得的安稳与宁静也是如此的想念与珍视!至此,我们读到了昆明浓浓的地方特色,体味到了浓浓的昆明乡土人情!最重要的是,还读出了作者心中那份隐隐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昆明的雨,润湿了这个少年游子的心;昆明的雨,温柔地熨平了一个游子的人生褶皱。当岁月流逝四十年,汪先生回味当时的情景,赋诗抒怀,那多雨的昆明,俨然成了这个北归游子的另一个故乡。原来,诞生乡愁的地方,慢慢都将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满怀这深沉的爱恋,齐读文章结尾的这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汪曾祺的相关作品《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