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9 17:10:24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高二上·南昌期末)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
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d若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若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2.在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中,詹森用实验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他随后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更加肯定了该影响为化学信号的猜想。他所做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实验证明IAA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促进胚芽鞘生长,但詹森当时没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为IAA,A错。B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与向光生长相关,错。C实验证明接受单侧光刺激的为胚芽鞘尖端,错。D实验证明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集中分布在胚芽鞘尖端背光侧,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
3.图为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其中①示燕麦幼苗植株,②③④示分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因变量是是否向光弯曲,A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向光性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
4.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与③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②与③对照,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C.②与④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D.②与⑤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①与③存在尖端有无和尖端遮光2个变量,不是对照实验,不能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错。②与③都有单侧光,②向光生长,但是③无尖端,不向光生长,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B正确。②尖端受到右侧光照,生长素通过尖端横向运输集中分布到尖端左侧以下,向光生长;④没有尖端,含生长素琼脂块生长素向下运输不受单侧光影响,直立生长,C错。⑤含生长素琼脂块偏向右侧,生长素向下集中分布在右侧,没有发生横向运输,D错。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5.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图A中的两块琼脂片都不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没有单侧光照,但是有两块玻璃,左侧的玻璃在伸长区以下,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左侧正常生长;右侧的玻璃在尖端和伸长区之间,阻断生长素向下运输,右侧不生长,最后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图C有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云母片在伸长区以下,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最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图D有单侧光的照射,但云母片阻碍生长素横向运输,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最后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胚芽鞘生长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图形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6.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该实验的对照组是将胚芽鞘尖端放在另一去尖端的胚芽鞘对侧,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生长,但此时还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吲哚乙酸,也不能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D错误;为排除光照不均匀造成的弯曲生长,拜尔在黑暗中进行了该实验,A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燕麦胚芽鞘的有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及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的能力,属于简单题.
8.如图所示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
A.AC B.BC C.CC D.A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图: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都是尖端,用锡纸帽遮住胚芽鞘尖端,无论有光无光均表现为直立生长;B图:切除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来源,则即生长也不弯曲;C图:琼脂块能让生长素透过,所以表现为直立生长;D图:玻璃片不能让生长素透过,则生长素不能到达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即不生长也不弯曲.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9.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
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B正确;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C错误;
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知识的要点,实验分析能力.
10.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以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假说是,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C.当时的实验结论是,的确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若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就不能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按照达尔文的假说,可能是单侧光照使幼苗尖端的产生的某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长,A正确;B、化学物质可以穿过明胶,不能穿过云母片,因此选用明胶和云母来验证这种化学物质是否能运输到尖端下部,B正确;C、通过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可以传递给下部,C正确;D、如果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用明胶处理的幼苗直立生长,用云母处理的幼苗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也能支持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D错误.
故选:D.
【分析】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正确;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错误;C、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正确;D、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1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据图观察,处理甲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在甲图中B端能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A错误;处理乙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B错误;处理乙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C正确;处理甲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
13.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
【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A中,两幅图都没有尖端,不能证明感光部位在尖端,A错误。B中,光不能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运输,B错误。C中,要证明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还需要设置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C错误。D中,左边图胚芽鞘未生长,右边图生长了,可以证明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4.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由于图1中A插入的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故A向右弯曲生长,B插入的为玻璃片,能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此B不弯曲,不生长,故A错误;图2中胚芽鞘的尖端由于受到单侧光照射,琼脂块M中含有的生长素多,因此当把M、N都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间时,胚芽鞘直立生长,放置M的胚芽鞘生长速度快,故BD错误;图1中C中插入玻璃片后,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而D胚芽鞘尖端遮光后,胚芽鞘直立生长,故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胚芽鞘的生长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如图,一棵植物被纸盒罩住,纸盒在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图示中,固定幼苗,旋转纸盒,幼苗只有在右侧会间断接受光照;固定纸盒,旋转幼苗,则幼苗各部分均匀接受光照;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幼苗只有向着开孔的部位接受光照。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在幼芽中合成
B.生长素既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反过来运输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D.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故A错;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B错;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故C错;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浓度促进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为向光性,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和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所以,a、b、c、d琼脂块中d不含生长素。所以D项胚芽鞘不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18.下图中的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请分析胚芽鞘的a、b、c、d四个位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c B.c>b>d C.b>a>c D.a=b=c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及有关知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由于图甲胚芽鞘尖端的中间有玻璃隔板,生长素无法向背光侧转移,因此玻璃隔板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基本相同。图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19.下面左图为燕麦胚芽鞘所作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图①②③在图示情况下,其生长状况依次是(  )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分布在背光侧多一些,但单侧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垂直运输。这样经过处理的胚芽鞘尖端上方的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B。将这些琼脂块按右图放置时,便会出现B项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2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答案】A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判断,自变量为是否有IAA,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的长度,因而可得出结论,即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二、综合题
21.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1)生长素(auxin)是植物内源激素之一,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后鉴定其是一种名为   的有机酸。
达尔文父子、温特等人曾对通过胚芽鞘实验,推测和证实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其作用。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2)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A)
对照组:   ,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图A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设置三个相同的装置(如图),其中C为对照组,不作其它处理;A、B组作了一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请在图中画出A、B装置的处理方法。
A、
B、
C、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实验操作(如图)
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是   ,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   。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结果及结论:
若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若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答案】(1)吲哚乙酸
(2)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
(3)
(4)向右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
(5)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但B的弯曲程度大;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要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根据实验组的设置方式,对照组应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3)要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设计思路是用云母片将胚芽鞘尖端隔开和将尖端下面一端隔开进行对比实验,所以图示操作如答案所示。(4)根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分析,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5)结合实验目的和预期结论,根据实验过程图分析,当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但B的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当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的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2.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
材料用具: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液、弱酸性缓冲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蒸馏水、锥形瓶等其他相关实验器材。
方法步骤:
(1)选取   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2)取锥形瓶3个,分别编号为A,B,C;把   切段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
(3)在A瓶中加入中性缓冲液2 mL;B瓶中加入   ;C瓶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2 mL。分别加盖,并放在   的条件下培养。
(4)一段时间后,   。
(5)结果预测: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B组胚芽鞘切段   ;C组胚芽鞘切段   。
【答案】(1)生长状况一致
(2)(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
(3)弱酸性缓冲液2 mL;相同且适宜
(4)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
(5)伸长明显;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1)在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所以选取实验材料时应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胚芽鞘若干。(3)由题意可知提供了中性缓冲液、弱酸性缓冲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实验材料,并且验证的是“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所以应设置添加中性缓冲液的A组,B组应添加等量即2mL的弱酸性缓冲液,C组应添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2 mL,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4)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断的长度。(三)因为B组加入的是酸性缓冲液,所以B组应伸长明显,C组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这就验证了“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23.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1)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有   装置,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   装置。
(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答案】(1)3、4、5;2;1、6
(2)1;3;1;2;1;4;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号幼苗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2号去掉尖端,没有生长素,植株既不生长不弯曲;3号植株在纸盒内,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4号植株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植物生长素分布均匀,则植株直立生长,5号去掉尖端,植株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则植株直立生长;6号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快放置在左侧,则植株向右弯曲生长。①根据1号和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②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的向光性,意在考察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24.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   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   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   。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
【答案】(1)并未影响
(2)不影响
(3)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运输。(1)a和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下面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在(1)的基础上,c和d胚芽鞘中间插了一个玻璃片,相应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仍然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e的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间,被玻璃板完全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两侧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相等,均为20单位,说明向光侧生长素未被分解;f胚芽鞘尖端上面的一段未隔开,胚芽鞘尖端下部和琼脂块被玻璃板隔开,结果背光侧琼脂收集到的生长素量为30单位,高于向光侧的10单位,说明单侧光照射下,促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
【分析】本题考查“光线为什么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且具有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5.图一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①和图②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   。由图④和图⑤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
(2)由图   和图   可以证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3)1931年,科学家首次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是   。
(4)为了研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向,科学家做了图二所示实验。其中,A、B、C、D为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请根据实验结果在下图所示的⑧、⑨方框中分别画出胚芽鞘C、D的生长示意图。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1)向光性;胚芽鞘尖端
(2)⑥;⑦
(3)吲哚乙酸 (IAA)
(4)见下图(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由图①和图②可知单一变量是否有单侧光,有单侧光的胚芽鞘向光生长,由此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由图④和图⑤可知单一变量尖端是否接触光,由此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2)由图⑥和图⑦可知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而接触过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由此可以证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4)A中可以接受到尖端的生长素,接受块中会含有生长素,切成的小块中也会含有生长素,放有琼脂块的C会弯曲生长,且是弯向左侧。B中供应块是在形态学下端,接受块是在形态学上端,接受块中不会有生长素,D胚芽鞘不会生长,详细见答案。由此可以说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进行运输。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 / 1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高二上·南昌期末)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2.在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中,詹森用实验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他随后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更加肯定了该影响为化学信号的猜想。他所做的实验是(  )
A. B.
C. D.
3.图为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其中①示燕麦幼苗植株,②③④示分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4.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与③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②与③对照,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C.②与④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D.②与⑤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5.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6.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8.如图所示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
A.AC B.BC C.CC D.AD
9.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0.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以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假说是,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C.当时的实验结论是,的确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若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就不能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11.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1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3.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
14.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15.如图,一棵植物被纸盒罩住,纸盒在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1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在幼芽中合成
B.生长素既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反过来运输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D.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7.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  )
A. B. C. D.
18.下图中的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请分析胚芽鞘的a、b、c、d四个位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c B.c>b>d C.b>a>c D.a=b=c
19.下面左图为燕麦胚芽鞘所作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图①②③在图示情况下,其生长状况依次是(  )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2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二、综合题
21.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1)生长素(auxin)是植物内源激素之一,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后鉴定其是一种名为   的有机酸。
达尔文父子、温特等人曾对通过胚芽鞘实验,推测和证实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其作用。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2)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A)
对照组:   ,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图A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设置三个相同的装置(如图),其中C为对照组,不作其它处理;A、B组作了一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请在图中画出A、B装置的处理方法。
A、
B、
C、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实验操作(如图)
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是   ,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   。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结果及结论:
若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若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22.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
材料用具: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液、弱酸性缓冲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蒸馏水、锥形瓶等其他相关实验器材。
方法步骤:
(1)选取   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2)取锥形瓶3个,分别编号为A,B,C;把   切段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
(3)在A瓶中加入中性缓冲液2 mL;B瓶中加入   ;C瓶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2 mL。分别加盖,并放在   的条件下培养。
(4)一段时间后,   。
(5)结果预测: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B组胚芽鞘切段   ;C组胚芽鞘切段   。
23.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1)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有   装置,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   装置。
(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24.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   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   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   。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
25.图一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①和图②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   。由图④和图⑤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
(2)由图   和图   可以证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3)1931年,科学家首次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是   。
(4)为了研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向,科学家做了图二所示实验。其中,A、B、C、D为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请根据实验结果在下图所示的⑧、⑨方框中分别画出胚芽鞘C、D的生长示意图。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
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d若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若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实验证明IAA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促进胚芽鞘生长,但詹森当时没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为IAA,A错。B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与向光生长相关,错。C实验证明接受单侧光刺激的为胚芽鞘尖端,错。D实验证明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集中分布在胚芽鞘尖端背光侧,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因变量是是否向光弯曲,A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向光性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
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①与③存在尖端有无和尖端遮光2个变量,不是对照实验,不能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错。②与③都有单侧光,②向光生长,但是③无尖端,不向光生长,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B正确。②尖端受到右侧光照,生长素通过尖端横向运输集中分布到尖端左侧以下,向光生长;④没有尖端,含生长素琼脂块生长素向下运输不受单侧光影响,直立生长,C错。⑤含生长素琼脂块偏向右侧,生长素向下集中分布在右侧,没有发生横向运输,D错。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图A中的两块琼脂片都不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没有单侧光照,但是有两块玻璃,左侧的玻璃在伸长区以下,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左侧正常生长;右侧的玻璃在尖端和伸长区之间,阻断生长素向下运输,右侧不生长,最后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图C有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云母片在伸长区以下,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最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图D有单侧光的照射,但云母片阻碍生长素横向运输,不影响尖端向下运输,最后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胚芽鞘生长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图形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该实验的对照组是将胚芽鞘尖端放在另一去尖端的胚芽鞘对侧,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生长,但此时还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吲哚乙酸,也不能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D错误;为排除光照不均匀造成的弯曲生长,拜尔在黑暗中进行了该实验,A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燕麦胚芽鞘的有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及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的能力,属于简单题.
8.【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图: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都是尖端,用锡纸帽遮住胚芽鞘尖端,无论有光无光均表现为直立生长;B图:切除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来源,则即生长也不弯曲;C图:琼脂块能让生长素透过,所以表现为直立生长;D图:玻璃片不能让生长素透过,则生长素不能到达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即不生长也不弯曲.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9.【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
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B正确;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C错误;
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知识的要点,实验分析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按照达尔文的假说,可能是单侧光照使幼苗尖端的产生的某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长,A正确;B、化学物质可以穿过明胶,不能穿过云母片,因此选用明胶和云母来验证这种化学物质是否能运输到尖端下部,B正确;C、通过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可以传递给下部,C正确;D、如果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用明胶处理的幼苗直立生长,用云母处理的幼苗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也能支持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D错误.
故选:D.
【分析】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正确;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错误;C、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正确;D、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12.【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据图观察,处理甲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在甲图中B端能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A错误;处理乙图中A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B错误;处理乙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C正确;处理甲图中的B端,因生长素是极性运输,则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所以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A中,两幅图都没有尖端,不能证明感光部位在尖端,A错误。B中,光不能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运输,B错误。C中,要证明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还需要设置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C错误。D中,左边图胚芽鞘未生长,右边图生长了,可以证明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4.【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由于图1中A插入的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故A向右弯曲生长,B插入的为玻璃片,能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此B不弯曲,不生长,故A错误;图2中胚芽鞘的尖端由于受到单侧光照射,琼脂块M中含有的生长素多,因此当把M、N都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间时,胚芽鞘直立生长,放置M的胚芽鞘生长速度快,故BD错误;图1中C中插入玻璃片后,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而D胚芽鞘尖端遮光后,胚芽鞘直立生长,故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胚芽鞘的生长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图示中,固定幼苗,旋转纸盒,幼苗只有在右侧会间断接受光照;固定纸盒,旋转幼苗,则幼苗各部分均匀接受光照;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幼苗只有向着开孔的部位接受光照。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6.【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故A错;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B错;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故C错;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浓度促进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为向光性,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和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所以,a、b、c、d琼脂块中d不含生长素。所以D项胚芽鞘不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及有关知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由于图甲胚芽鞘尖端的中间有玻璃隔板,生长素无法向背光侧转移,因此玻璃隔板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基本相同。图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分布在背光侧多一些,但单侧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垂直运输。这样经过处理的胚芽鞘尖端上方的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B。将这些琼脂块按右图放置时,便会出现B项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20.【答案】A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判断,自变量为是否有IAA,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的长度,因而可得出结论,即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21.【答案】(1)吲哚乙酸
(2)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
(3)
(4)向右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
(5)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但B的弯曲程度大;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要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根据实验组的设置方式,对照组应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3)要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设计思路是用云母片将胚芽鞘尖端隔开和将尖端下面一端隔开进行对比实验,所以图示操作如答案所示。(4)根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分析,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5)结合实验目的和预期结论,根据实验过程图分析,当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但B的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当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的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2.【答案】(1)生长状况一致
(2)(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
(3)弱酸性缓冲液2 mL;相同且适宜
(4)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
(5)伸长明显;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
【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1)在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所以选取实验材料时应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胚芽鞘若干。(3)由题意可知提供了中性缓冲液、弱酸性缓冲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实验材料,并且验证的是“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所以应设置添加中性缓冲液的A组,B组应添加等量即2mL的弱酸性缓冲液,C组应添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2 mL,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4)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断的长度。(三)因为B组加入的是酸性缓冲液,所以B组应伸长明显,C组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这就验证了“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23.【答案】(1)3、4、5;2;1、6
(2)1;3;1;2;1;4;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号幼苗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2号去掉尖端,没有生长素,植株既不生长不弯曲;3号植株在纸盒内,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4号植株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植物生长素分布均匀,则植株直立生长,5号去掉尖端,植株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则植株直立生长;6号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快放置在左侧,则植株向右弯曲生长。①根据1号和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②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的向光性,意在考察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24.【答案】(1)并未影响
(2)不影响
(3)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运输。(1)a和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下面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在(1)的基础上,c和d胚芽鞘中间插了一个玻璃片,相应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仍然相等,均有40单位,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e的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间,被玻璃板完全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两侧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量相等,均为20单位,说明向光侧生长素未被分解;f胚芽鞘尖端上面的一段未隔开,胚芽鞘尖端下部和琼脂块被玻璃板隔开,结果背光侧琼脂收集到的生长素量为30单位,高于向光侧的10单位,说明单侧光照射下,促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
【分析】本题考查“光线为什么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且具有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5.【答案】(1)向光性;胚芽鞘尖端
(2)⑥;⑦
(3)吲哚乙酸 (IAA)
(4)见下图(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答】(1)由图①和图②可知单一变量是否有单侧光,有单侧光的胚芽鞘向光生长,由此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由图④和图⑤可知单一变量尖端是否接触光,由此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2)由图⑥和图⑦可知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而接触过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由此可以证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4)A中可以接受到尖端的生长素,接受块中会含有生长素,切成的小块中也会含有生长素,放有琼脂块的C会弯曲生长,且是弯向左侧。B中供应块是在形态学下端,接受块是在形态学上端,接受块中不会有生长素,D胚芽鞘不会生长,详细见答案。由此可以说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进行运输。
【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