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关系不大
4.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这体现在( )
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
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
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6.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家鸽用翼飞行 B.蝉的保护色
C.鱼用鳃呼吸 D.猫捉老鼠
8.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
9.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
10.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2.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1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二、填空题
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老虎吃野猪 1.合作关系
B.许多蜜蜂在酿蜜 2.竞争关系
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3.捕食关系
15.
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 等.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暇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请分析说明:
(1)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 .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 .
(2)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
三、探究题
17.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加图所示。据此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18.
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他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 ,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 .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 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 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
(5)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 法.
四、材料题
19.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院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杭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2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表明:地球气候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耳 .
(2)由两种狐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 .
(4)为了减缓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解题。
【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阐述的是人间和山寺之间的温度差异,对桃花开放的影响;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阐述了蚂蚁的洞穴能够影响大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沙地上种植植物,能防风固沙,阐述的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是仙人掌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是蚯蚓对土壤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仙人掌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家鸽用翼飞行,是为了适应空中生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蝉的保护色,能够使蝉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鱼用鳃呼吸,是为了适应水中生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猫捉老鼠属于捕食行为,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杨树的叶宽大,为了适应冬天寒冷少雨的环境,采取了落叶的方式,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柏树的叶细如针,气孔较少,叶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能够适应冬天寒冷少雨的环境;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这些都是与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是与草原环境或沙漠环境或平原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达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与北极白雪皑皑的环境相适应,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是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较短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既有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也有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故B错误;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指各种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一定的环境,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
【解答】解: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B、雷鸟在降雪时,换上白色羽毛是生物对环境是适应,而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容易被天敌发现,说明雷鸟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符合题意;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是生物对环境是适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缺少食物来源;
故答案为:B。
14.【答案】A——3 B——1 C——2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A.老虎吃野猪,老虎和野猪之间是捕食关系;
B.许多蜜蜂一起在酿蜜,说明蜜蜂之间是合作关系;
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竞争,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A——3、B——1、C——2。
15.【答案】生物;合作;生物;竞争;非生物;温度、空气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主要表现出合作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生存竞争,主要表现出竞争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雨水外,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空气、温度等等;
故答案为:生物、合作、生物、竞争、非生物、温度、空气。
16.【答案】(1)水;依赖
(2)非生物;生物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生活的环境及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据题文可知,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水;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2)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有种内生物间和种间生物间;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酸碱度等;故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故答案为:(1)水、依赖;(2)非生物、生物(顺序可颠倒)。
17.【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常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和寄生。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幼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幼虫和乙种蛾幼虫都能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解答】(1)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
(2)甲种蛾的幼虫采食烟草叶片,说明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18.【答案】(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相等;相同
(3)绿;黄白
(4)光;对照组
(5)实验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及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知识解题。
【解答】解:(1)小华的猜想是: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假设是对猜想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针对小华的猜想,应该提出的假设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或叶绿素的形成不需要光;
(2)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该实验唯一的变量为光,其它量必须相同;故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相同,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也相同;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与叶绿素的合成有关,故预测,甲盘放在阳光下,蒜苗叶是绿色的,而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不见光,蒜苗叶是黄色;
(4)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光,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对照组;
(5)小华的上述研究是通过实验是检验的,故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2)相等、相同;(3)绿、黄白;(4)光、对照组;(5)实验。
19.【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是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越丰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院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2)屋顶环境属于干旱、高温环境,故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
(3)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可知,屋顶绿化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预防火灾;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20.【答案】(1)B;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是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大耳狐、B是极地狐。
【解答】解:(1)据图可知,B是极地狐,因为极地极其寒冷,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能量的散失,故体表面积会减小;所以北极狐的耳既小又短;
(2)极地狐与大耳狐头部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一旦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将面临严重的威胁,甚至灭绝;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减少、甚至灭绝;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温室气体过多导致的,为了缓解该现象,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排放量高的企业限产或停产整顿;②多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B、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解题。
【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阐述的是人间和山寺之间的温度差异,对桃花开放的影响;
故答案为:B。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阐述了蚂蚁的洞穴能够影响大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A。
3.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关系不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沙地上种植植物,能防风固沙,阐述的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A。
4.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这体现在( )
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
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
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是仙人掌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是蚯蚓对土壤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仙人掌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D。
7.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家鸽用翼飞行 B.蝉的保护色
C.鱼用鳃呼吸 D.猫捉老鼠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家鸽用翼飞行,是为了适应空中生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蝉的保护色,能够使蝉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鱼用鳃呼吸,是为了适应水中生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猫捉老鼠属于捕食行为,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8.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杨树的叶宽大,为了适应冬天寒冷少雨的环境,采取了落叶的方式,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柏树的叶细如针,气孔较少,叶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能够适应冬天寒冷少雨的环境;
故答案为:A。
9.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这些都是与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是与草原环境或沙漠环境或平原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达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10.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与北极白雪皑皑的环境相适应,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是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故答案为:A。
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较短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既有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也有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故B错误;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指各种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一定的环境,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知识解题。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
【解答】解: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B、雷鸟在降雪时,换上白色羽毛是生物对环境是适应,而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容易被天敌发现,说明雷鸟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符合题意;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是生物对环境是适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缺少食物来源;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老虎吃野猪 1.合作关系
B.许多蜜蜂在酿蜜 2.竞争关系
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3.捕食关系
【答案】A——3 B——1 C——2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A.老虎吃野猪,老虎和野猪之间是捕食关系;
B.许多蜜蜂一起在酿蜜,说明蜜蜂之间是合作关系;
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竞争,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A——3、B——1、C——2。
15.
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 等.
【答案】生物;合作;生物;竞争;非生物;温度、空气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主要表现出合作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生存竞争,主要表现出竞争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雨水外,非生物因素还有阳光、空气、温度等等;
故答案为:生物、合作、生物、竞争、非生物、温度、空气。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暇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请分析说明:
(1)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 .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 .
(2)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
【答案】(1)水;依赖
(2)非生物;生物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生活的环境及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据题文可知,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水;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2)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有种内生物间和种间生物间;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酸碱度等;故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故答案为:(1)水、依赖;(2)非生物、生物(顺序可颠倒)。
三、探究题
17.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加图所示。据此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常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和寄生。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幼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幼虫和乙种蛾幼虫都能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幼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解答】(1)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
(2)甲种蛾的幼虫采食烟草叶片,说明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竞争
18.
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他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 ,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 .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 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 色的.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
(5)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 法.
【答案】(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相等;相同
(3)绿;黄白
(4)光;对照组
(5)实验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及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知识解题。
【解答】解:(1)小华的猜想是: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假设是对猜想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针对小华的猜想,应该提出的假设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或叶绿素的形成不需要光;
(2)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该实验唯一的变量为光,其它量必须相同;故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相同,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也相同;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与叶绿素的合成有关,故预测,甲盘放在阳光下,蒜苗叶是绿色的,而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不见光,蒜苗叶是黄色;
(4)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光,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对照组;
(5)小华的上述研究是通过实验是检验的,故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2)相等、相同;(3)绿、黄白;(4)光、对照组;(5)实验。
四、材料题
19.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院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杭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是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越丰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院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2)屋顶环境属于干旱、高温环境,故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
(3)根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可知,屋顶绿化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预防火灾;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2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表明:地球气候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耳 .
(2)由两种狐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 .
(4)为了减缓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1)B;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是适应和影响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大耳狐、B是极地狐。
【解答】解:(1)据图可知,B是极地狐,因为极地极其寒冷,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能量的散失,故体表面积会减小;所以北极狐的耳既小又短;
(2)极地狐与大耳狐头部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一旦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将面临严重的威胁,甚至灭绝;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减少、甚至灭绝;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温室气体过多导致的,为了缓解该现象,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排放量高的企业限产或停产整顿;②多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B、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