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1.(2016·重庆B)烈性炸药TNT(化学式为C7H5N3O6)广泛用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等,下列关于TNT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NT是一种有机物 B.TNT爆炸后会产生二氧化硫
C.TNT由四种元素组成 D.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
2.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3.(2021·盐城)六氟-2-丁烯(C4H2F6)是一种绿色环保发泡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C,H,F三种元素组成 B.由12个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属于有机化合物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
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
5.(2020·郴州)物质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C60一化合物 B.小苏打一盐
C.水煤气一混合物 D.蔗糖一有机化合物
6.(2017·桂林)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 B.乙醇 C.乙酸 D.蔗糖
7.(2017·金华)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8.“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牙膏、药皂、洗面奶、空气清新剂等。下面关于三氯生(C12H7Cl3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氯生是一种有机物
B.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中含有氧气分子
D.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9.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酸中一定含有C,P B.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都相同
C.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 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0.(2021·潍坊)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属于有机物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乙酸显酸性,可以滴加酚酞进行检验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2020·高新模拟)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乙醇(C2H6O)
B. 青蒿素(C15H22O3)
C. 富勒烯(C540)
D. 葡萄糖(C6H12O6)
12.(2020·黄石)“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3.下图为xx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14.(2021·福建)大蒜素(C6H10S2O)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下列有关大蒜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由4种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属于有机化合物
15.电石(CaC2)遇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X遇明火会剧烈燃烧,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2H2
B.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X是有机化合物
D.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5%
16.(2021·重庆)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二、非选择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目前,城镇居民的生活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家庭厨房中的食盐、醋酸、味精、花椒面等调味品分别与水混合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用洗洁精和水可以轻松洗掉餐具上的的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功能。
(3)遂宁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得“森林城市”的地级市,“森林遂宁”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其反应原理为:6CO2+6H2O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酒驾”是近年来热门话题之一,交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可用一种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重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18.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过氧乙酸(化学式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质量分数为19%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 ,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4)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请按要求填空:
(1)一次性医用口罩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 (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2)生活中我们使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等物品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填“擦拭”或“喷洒”)。
(3)下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酒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过氧乙酸【CH3COOOH】也是常用消毒剂,常用于校园环境消毒。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过氧乙酸的一种模拟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认识过氧乙酸:它 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②制备过氧乙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在反应前后 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下列关于过氧乙酸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
B.环境消毒,浓度越大越好
C.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
D.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
20.(2021九上·锡山期中)可燃冰是一种在海底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对可燃冰的研究方兴未艾。
(1)探究可燃冰的组成。
将可燃冰加热到20℃以上,发生分解,生成甲烷气和水。
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 ;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 。
(2)开采和利用可燃冰。
方法一:热解法
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
①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 。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 。
方法二:置换法
将二氧化碳通入海底可燃冰层中,在海水的高压下,二氧化碳和可燃冰中的水结合,形成水合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甲烷气。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反应如上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 。
21.醋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厂生产的“XX牌”白醋色泽透亮、酸味醇正。
(1)传统醋酸多以碎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再用酵母发酵成乙醇,最后氧化为醋酸(CH3COOH)。乙醇和醋酸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醋酸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白醋中的酸均视为醋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白醋, (填操作),当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白醋12g。(测定原理:,请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
22.(2019·海安模拟)南通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 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2)今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甲烷大量泄露到大气中,会导致使全球气候变暖。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 (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分子个数B 分子质量C 分子间隔
(5)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逐渐软化、变薄、缩小。
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呈 性。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③软体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TNT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TNT中不含硫元素,爆炸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C、TNT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每个TNT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TNT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每个TNT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说明比地表温度低,符合题意;
B. “土卫六”上存在甲烷,甲烷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 “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不符合题意;
D. “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故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资料,结合甲烷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六氟-2-丁烯由C、H、F三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 一个六氟-2-丁烯分子由12个原子构成,B符合题意。
C. 六氟-2-丁烯C、H、F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C不符合题意。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六氟-2-丁烯由C、H、F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原有基础上随固体溶解而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时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溶质质量分数随溶剂的增加而减小,但不会减小至0,不符合题意;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因酒精的挥发性,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持续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C60是由同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煤气是由一氧化碳、氢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蔗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6.【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正确.
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C、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解: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CH4属于有机物;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但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并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铜与酸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B、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三氯生是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 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 三氯生由分子构成,其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D. 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核酸为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是含磷的生物高分子,故一定含磷元素,不符合题意;
B. 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不相同 ,符合题意;
C. 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 ,不符合题意;
D. 不同核酸为不同物质,其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核酸是含磷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3)=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酚酞不能检验酸性溶液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也属于无机物。富勒烯(C540)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2.【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符合题意;
C.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D、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13.【答案】B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符合题意;
B. 泡打粉要置于阴凉干燥处,不可随意放置 ,符合题意;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会有有二氧化碳气体而更松软 ,不符合题意;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所给给信息、碳酸氢钠俗称、化学性质及有机物无机物特点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大蒜素中C、H、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0:(32×2):16=36:5:32: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大蒜素由C、H、S、O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大蒜素由大蒜素分子构成,每个大蒜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1个氧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大蒜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B、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钙1、碳2、氢4、氧2,反应后为:钙1、氢2、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C2H2,不符合题意;
B.X为碳氢化合物,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给方程式为未配平,未标明点燃条件,符合题意;
C.C2H2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 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5%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C、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alebin A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calebin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不符合题意。
C、一个calebin A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由48个原子构成,C不符合题意。
D、calebin A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1×20):(16×7)=63:5:28,故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式求元素质量分数大小,即元素的总质量越大,其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据此计算。
17.【答案】(1)CH4
(2)花椒面;乳化
(3)C6H12O6
(4)+6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食盐、醋酸、味精与水都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形成溶液,而花椒面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用洗洁精和水可以轻松洗掉餐具上的的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3)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6、氧18,氢12,反应后为氧12,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为C6H12O6 ;
(4) K2Cr2O7 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洗洁精的乳化原理分析;
(3)根据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18.【答案】(1)
(2)84%
(3)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4)解:设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
答: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2)取质量分数为19%的过氧乙酸溶液100g,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4%;
(3)人工降雨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滴下落;
【分析】(1)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过氧乙酸和水中氧元素质量,再计算氧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19.【答案】(1)过滤
(2)擦拭
(3)分子;12:3:8;
(4)不是;;质量;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滤纸可起到过滤的作用;
(2) 酒精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等物品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擦拭;
(3)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酒精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6:16=12:3:8,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4)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反应③为 CH3COOH 与过氧化氢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过氧乙酸具有可燃性,受热易分解,所以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A正确;过氧乙酸有腐蚀性,消毒时不能浓度过高,且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溅到眼睛和皮肤上,B不正确,C正确;过氧乙酸呈酸性,能与金属反应,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D正确;
【分析】(1)根据滤纸的过滤作用分析;
(2)根据酒精的性质分析;
(3)根据酒精由分子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流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方程式书写方,催化剂“一变两不变”及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
20.【答案】(1)CH4;25%;10%
(2)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温室效应加剧;化合反应;C、H2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CH4;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CH4;25%。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 ,故填:10%。
(2)①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故填: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温室效应加剧,故填:温室效应加剧。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碳和氢气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C、H2,故填:C、H2。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2)根据常见的温室气体及反应的特点分析
21.【答案】(1)有机物
(2)1:8
(3)不断搅拌;5%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乙醇和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 醋酸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32=1:8;
(3)化学反应时为使药品充分反应,需不断搅拌,设白醋中溶质质量为x、
,
60 40
x 10g×4%
60:40=x:(10g×4%)
x=0.6g
则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5%.
【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搅拌可使药品充分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醋酸质量,从而计算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分析。
22.【答案】(1)碘
(2)混合物
(3)蒸馏
(4)C
(5)碱;CO2+H2O═H2CO3;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海带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碘;(2)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3)利用如图1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蒸馏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故填:蒸馏;(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C;(5)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的pH大于7,呈碱性。故填:碱。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③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软化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故填: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分析】(1)根据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分析;
(2)根据混合物定义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海水淡化是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
(4)根据水变水蒸气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分析。
1 / 1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1.(2016·重庆B)烈性炸药TNT(化学式为C7H5N3O6)广泛用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等,下列关于TNT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NT是一种有机物 B.TNT爆炸后会产生二氧化硫
C.TNT由四种元素组成 D.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TNT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TNT中不含硫元素,爆炸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C、TNT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每个TNT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TNT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每个TNT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说明比地表温度低,符合题意;
B. “土卫六”上存在甲烷,甲烷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 “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不符合题意;
D. “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故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资料,结合甲烷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3.(2021·盐城)六氟-2-丁烯(C4H2F6)是一种绿色环保发泡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C,H,F三种元素组成 B.由12个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六氟-2-丁烯由C、H、F三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 一个六氟-2-丁烯分子由12个原子构成,B符合题意。
C. 六氟-2-丁烯C、H、F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C不符合题意。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六氟-2-丁烯由C、H、F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
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原有基础上随固体溶解而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时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溶质质量分数随溶剂的增加而减小,但不会减小至0,不符合题意;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因酒精的挥发性,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持续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5.(2020·郴州)物质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C60一化合物 B.小苏打一盐
C.水煤气一混合物 D.蔗糖一有机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C60是由同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煤气是由一氧化碳、氢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蔗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6.(2017·桂林)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 B.乙醇 C.乙酸 D.蔗糖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解:A、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正确.
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C、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7.(2017·金华)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解: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CH4属于有机物;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但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并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铜与酸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B、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8.“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牙膏、药皂、洗面奶、空气清新剂等。下面关于三氯生(C12H7Cl3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氯生是一种有机物
B.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中含有氧气分子
D.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三氯生是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 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 三氯生由分子构成,其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D. 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9.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酸中一定含有C,P B.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都相同
C.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 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核酸为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是含磷的生物高分子,故一定含磷元素,不符合题意;
B. 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不相同 ,符合题意;
C. 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 ,不符合题意;
D. 不同核酸为不同物质,其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核酸是含磷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10.(2021·潍坊)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属于有机物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乙酸显酸性,可以滴加酚酞进行检验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3)=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酚酞不能检验酸性溶液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2020·高新模拟)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乙醇(C2H6O)
B. 青蒿素(C15H22O3)
C. 富勒烯(C540)
D. 葡萄糖(C6H12O6)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也属于无机物。富勒烯(C540)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2.(2020·黄石)“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符合题意;
C.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叫有机化合物。
D、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13.下图为xx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符合题意;
B. 泡打粉要置于阴凉干燥处,不可随意放置 ,符合题意;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会有有二氧化碳气体而更松软 ,不符合题意;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所给给信息、碳酸氢钠俗称、化学性质及有机物无机物特点分析。
14.(2021·福建)大蒜素(C6H10S2O)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下列有关大蒜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由4种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大蒜素中C、H、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0:(32×2):16=36:5:32: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大蒜素由C、H、S、O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大蒜素由大蒜素分子构成,每个大蒜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1个氧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大蒜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B、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15.电石(CaC2)遇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X遇明火会剧烈燃烧,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2H2
B.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X是有机化合物
D.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5%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钙1、碳2、氢4、氧2,反应后为:钙1、氢2、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C2H2,不符合题意;
B.X为碳氢化合物,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给方程式为未配平,未标明点燃条件,符合题意;
C.C2H2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 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2.5%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C、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6.(2021·重庆)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alebin A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calebin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不符合题意。
C、一个calebin A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由48个原子构成,C不符合题意。
D、calebin A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1×20):(16×7)=63:5:28,故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式求元素质量分数大小,即元素的总质量越大,其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据此计算。
二、非选择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目前,城镇居民的生活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家庭厨房中的食盐、醋酸、味精、花椒面等调味品分别与水混合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用洗洁精和水可以轻松洗掉餐具上的的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功能。
(3)遂宁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得“森林城市”的地级市,“森林遂宁”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其反应原理为:6CO2+6H2O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酒驾”是近年来热门话题之一,交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可用一种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重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答案】(1)CH4
(2)花椒面;乳化
(3)C6H12O6
(4)+6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食盐、醋酸、味精与水都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形成溶液,而花椒面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用洗洁精和水可以轻松洗掉餐具上的的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3)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6、氧18,氢12,反应后为氧12,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为C6H12O6 ;
(4) K2Cr2O7 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洗洁精的乳化原理分析;
(3)根据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18.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过氧乙酸(化学式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质量分数为19%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 ,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4)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84%
(3)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4)解:设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
答: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2)取质量分数为19%的过氧乙酸溶液100g,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4%;
(3)人工降雨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滴下落;
【分析】(1)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过氧乙酸和水中氧元素质量,再计算氧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请按要求填空:
(1)一次性医用口罩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 (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2)生活中我们使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等物品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填“擦拭”或“喷洒”)。
(3)下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酒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过氧乙酸【CH3COOOH】也是常用消毒剂,常用于校园环境消毒。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过氧乙酸的一种模拟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认识过氧乙酸:它 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②制备过氧乙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在反应前后 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下列关于过氧乙酸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
B.环境消毒,浓度越大越好
C.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
D.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
【答案】(1)过滤
(2)擦拭
(3)分子;12:3:8;
(4)不是;;质量;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滤纸可起到过滤的作用;
(2) 酒精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等物品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擦拭;
(3)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酒精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6:16=12:3:8,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4)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反应③为 CH3COOH 与过氧化氢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浓硫酸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过氧乙酸具有可燃性,受热易分解,所以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A正确;过氧乙酸有腐蚀性,消毒时不能浓度过高,且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溅到眼睛和皮肤上,B不正确,C正确;过氧乙酸呈酸性,能与金属反应,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D正确;
【分析】(1)根据滤纸的过滤作用分析;
(2)根据酒精的性质分析;
(3)根据酒精由分子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流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方程式书写方,催化剂“一变两不变”及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
20.(2021九上·锡山期中)可燃冰是一种在海底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对可燃冰的研究方兴未艾。
(1)探究可燃冰的组成。
将可燃冰加热到20℃以上,发生分解,生成甲烷气和水。
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 ;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 。
(2)开采和利用可燃冰。
方法一:热解法
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
①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 。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 。
方法二:置换法
将二氧化碳通入海底可燃冰层中,在海水的高压下,二氧化碳和可燃冰中的水结合,形成水合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甲烷气。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反应如上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 。
【答案】(1)CH4;25%;10%
(2)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温室效应加剧;化合反应;C、H2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CH4;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CH4;25%。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 ,故填:10%。
(2)①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故填: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温室效应加剧,故填:温室效应加剧。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碳和氢气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C、H2,故填:C、H2。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2)根据常见的温室气体及反应的特点分析
21.醋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厂生产的“XX牌”白醋色泽透亮、酸味醇正。
(1)传统醋酸多以碎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再用酵母发酵成乙醇,最后氧化为醋酸(CH3COOH)。乙醇和醋酸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醋酸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白醋中的酸均视为醋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白醋, (填操作),当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白醋12g。(测定原理:,请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
【答案】(1)有机物
(2)1:8
(3)不断搅拌;5%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乙醇和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 醋酸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32=1:8;
(3)化学反应时为使药品充分反应,需不断搅拌,设白醋中溶质质量为x、
,
60 40
x 10g×4%
60:40=x:(10g×4%)
x=0.6g
则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5%.
【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搅拌可使药品充分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醋酸质量,从而计算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分析。
22.(2019·海安模拟)南通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 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2)今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甲烷大量泄露到大气中,会导致使全球气候变暖。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 (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分子个数B 分子质量C 分子间隔
(5)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逐渐软化、变薄、缩小。
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呈 性。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③软体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 。
【答案】(1)碘
(2)混合物
(3)蒸馏
(4)C
(5)碱;CO2+H2O═H2CO3;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海带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碘;(2)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3)利用如图1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通过蒸馏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故填:蒸馏;(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C;(5)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2000年时海水的pH大于7,呈碱性。故填:碱。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③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软化生物贝壳软化、变薄的原因是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故填: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分析】(1)根据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分析;
(2)根据混合物定义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海水淡化是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
(4)根据水变水蒸气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