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08:47:27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0·重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D.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2.(2023九下·荣县月考)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则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说明物质与水接触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A. 食盐溶于水,不会吸热、放热,溶液的温度不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热,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正确,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说明加入物质在溶解或者反应过程中吸热分析。
3.(2023九上·临汾月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A答案正确;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B答案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答案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B 鉴别N2和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将混有氧气的氮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氧气跟 灼热的铜丝 反应生产氧化铜,氮气不与金属铜反应,故可以除去氮气中的氧气,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A不符合题;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氧气助燃,木条会燃烧的更旺;而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氮气不能燃烧也不助燃,燃着的木条会熄灭,故可通过该方法 鉴别N2和O2 ,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不符合题;
C、 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水中,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硝酸铵 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固体 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可通过这种方法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不符合题意;
D、 硬水和软水 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故无法通过观看液体颜色来鉴别,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分析】A、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去分析;
B、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去分析;
C、根据不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去分析;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特点和性质分析;
5.(2023九上·胶州期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守恒观: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L水
C.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转化观: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体积不遵循守恒,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 碳与氧气或金属氧化物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体积不守恒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6.(2023九上·平山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
D.过滤可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杂质
【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煮沸的方法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D. 过滤可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杂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
B、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
C、有的溶液没有颜色,有的溶液有颜色。
D、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7.(2023九上·崇左月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
B.用汽油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相同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由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两者除去油污的原理不相同,故B不正确;
C、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且为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由于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不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
【分析】A、根据氯化钠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洁精能乳化油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8.(2023·娄底模拟)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氯化钠晶体 D.硝酸铵晶体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所以,加入试管内的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是下降的,导致瓶内气体收缩,瓶内气压减小。
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放热,会使瓶内气压增大,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收吸热,温度会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说明物质溶于水会吸热分析。
9.(2021九上·乳山期中)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说明液体与固体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10.(2023九下·东胜开学考)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二氧化锰和双氧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小气球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导致气球膨胀。
①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瓶内气压变小,小气球变瘪,故不符合要求;
②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故其中②③④⑤均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小气球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导致气球膨胀分析。
11.(2019·申扎模拟)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及定义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12.(2023九上·宁明期中)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B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选项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B选项正确。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C选项错误。
D、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乳化原理进行分析。
13.(2023九下·石家庄开学考)某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食盐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氧化钙和水 D.铜和稀硫酸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食盐溶解时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则压强没有明显变化,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装置中压强减小,则B中的水会倒吸入A中,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装置中压强增大,气体会进入B装置中,则B中尖嘴导管口会产生“喷泉”,该选项符合题意;
D、铜和硫酸不反应,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4.(2023九下·荣县月考)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以下物质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有____。
A.铁粉 B.浓硫酸
C.生石灰 D.固体氢氧化钠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   作用。
(3)铁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铁锈。
【答案】(1)A;C
(2)乳化
(3)水和氧气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都具有吸水性,铁粉能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适合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AC。
(2)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可用洗涤剂除油污。
(3)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品干燥剂的特点分析。
(2)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铁锈蚀的原理分析。
15.(2021九上·虎林期末)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也可以用汽油洗,原因   。可以用   清除掉油污,原理   。
【答案】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洗涤剂乳化作用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清除掉油污的方法还有:使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或利用碱液与油污的化学反应去除油污。适合新衣服的去油污的方法为使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分析】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16.(2022九下·朝阳月考)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   。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有____。
A.豆油 B.食盐 C.面粉 D.白糖
【答案】(1)肥皂水
(2)吸附
(3)节约用水
(4)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节约用水。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有豆油和面粉,能形成溶液的是食盐和白糖。
【分析】(1)根据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解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来解答;
(4)根据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能形成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就是溶液来解答。
1 / 1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0·重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2.(2023九下·荣县月考)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则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固体
3.(2023九上·临汾月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B 鉴别N2和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颜色
A.A B.B C.C D.D
5.(2023九上·胶州期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守恒观: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L水
C.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转化观: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6.(2023九上·平山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
D.过滤可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杂质
7.(2023九上·崇左月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
B.用汽油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相同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8.(2023·娄底模拟)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氯化钠晶体 D.硝酸铵晶体
9.(2021九上·乳山期中)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23九下·东胜开学考)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二氧化锰和双氧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2019·申扎模拟)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12.(2023九上·宁明期中)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13.(2023九下·石家庄开学考)某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食盐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氧化钙和水 D.铜和稀硫酸
二、填空题
14.(2023九下·荣县月考)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以下物质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有____。
A.铁粉 B.浓硫酸
C.生石灰 D.固体氢氧化钠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   作用。
(3)铁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铁锈。
15.(2021九上·虎林期末)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也可以用汽油洗,原因   。可以用   清除掉油污,原理   。
16.(2022九下·朝阳月考)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   。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有____。
A.豆油 B.食盐 C.面粉 D.白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D.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2.【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说明物质与水接触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A. 食盐溶于水,不会吸热、放热,溶液的温度不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热,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正确,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说明加入物质在溶解或者反应过程中吸热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A答案正确;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B答案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答案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将混有氧气的氮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氧气跟 灼热的铜丝 反应生产氧化铜,氮气不与金属铜反应,故可以除去氮气中的氧气,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A不符合题;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氧气助燃,木条会燃烧的更旺;而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氮气不能燃烧也不助燃,燃着的木条会熄灭,故可通过该方法 鉴别N2和O2 ,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不符合题;
C、 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水中,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硝酸铵 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固体 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可通过这种方法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该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不符合题意;
D、 硬水和软水 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故无法通过观看液体颜色来鉴别,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分析】A、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去分析;
B、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去分析;
C、根据不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去分析;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特点和性质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体积不遵循守恒,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 碳与氧气或金属氧化物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体积不守恒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煮沸的方法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D. 过滤可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杂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
B、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
C、有的溶液没有颜色,有的溶液有颜色。
D、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由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两者除去油污的原理不相同,故B不正确;
C、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且为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由于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不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
【分析】A、根据氯化钠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洁精能乳化油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所以,加入试管内的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是下降的,导致瓶内气体收缩,瓶内气压减小。
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放热,会使瓶内气压增大,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收吸热,温度会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说明物质溶于水会吸热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说明液体与固体反应会生成气体,或者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小气球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导致气球膨胀。
①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瓶内气压变小,小气球变瘪,故不符合要求;
②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变鼓,故符合要求;
故其中②③④⑤均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小气球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导致气球膨胀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及定义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12.【答案】B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选项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B选项正确。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C选项错误。
D、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乳化原理进行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食盐溶解时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则压强没有明显变化,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装置中压强减小,则B中的水会倒吸入A中,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装置中压强增大,气体会进入B装置中,则B中尖嘴导管口会产生“喷泉”,该选项符合题意;
D、铜和硫酸不反应,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14.【答案】(1)A;C
(2)乳化
(3)水和氧气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都具有吸水性,铁粉能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适合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AC。
(2)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可用洗涤剂除油污。
(3)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品干燥剂的特点分析。
(2)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铁锈蚀的原理分析。
15.【答案】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洗涤剂乳化作用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清除掉油污的方法还有:使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或利用碱液与油污的化学反应去除油污。适合新衣服的去油污的方法为使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分析】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16.【答案】(1)肥皂水
(2)吸附
(3)节约用水
(4)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节约用水。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有豆油和面粉,能形成溶液的是食盐和白糖。
【分析】(1)根据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来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解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来解答;
(4)根据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能形成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就是溶液来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