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中江月考)下列表示的实验操作中,可以将食盐结晶出来的是( )
A. B.
C. D.
2.(2023·海南模拟)下表是1个标准气压下,氧气在淡水和海水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淡水中mL/L 海水中mL/L
5℃ 9.0 7.2
25℃ 6.04 4.95
A.淡水鱼不易在海水中生存
B.25℃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淡水中的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温度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没有影响
3.(2023九上·达州月考)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 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4.(2023·良庆模拟)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进行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3·菏泽)木块在硝酸钾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6.(2023·虎门模拟)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
B.一定温度下,曲线a的压强大于曲线b的压强
C.20℃时,100g丁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丁物质31.6g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7.(2023·岳麓模拟)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强弱常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的大小来表示。下列有关物质溶解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20℃时,NaOH 的溶解度为 109g,则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NaOH 固体 54.5g
C.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D.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溶质析出
8.如图所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m、n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点P表示1C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9.(2023·迎江模拟)将30g固体物质X (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T2℃时,物质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要从丁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60g
10.(2023九上·上海市月考)关于结晶和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是指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B.降温结晶适合提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显著的物质
C.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滤液至析出晶体时,滤液变不饱和
D.不管采取何种结晶方式,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后才能结晶
二、填空题
11.(2023·西安模拟)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6 110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60℃时,100g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g硝酸钾晶体析出。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下图是粗盐的提纯及溶液的配制实验,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②中游码移至“3”),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或“无影响”)。
12.(2023·重庆市模拟)将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水中,溶液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表。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溶液质量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时所对应的甲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时,关于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B.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
C.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
13.(2023·西安模拟)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并按照图示进行实验:
温度
溶解度
(1)A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溶质质量分数是
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
将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5)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4.(2023·襄阳)下表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
(1)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时,各取、固体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
B.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固体
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若要从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5.(2024九上·盐城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1℃时,甲的溶解度是 g;
(2) P点的意义: ;
(3) t3℃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分数为 ;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B.t3℃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C.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t3℃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16.(2023·雨花模拟)如图①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 。
(3)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图②中的 (选填“a”或“b”)相似。
17.(2022·罗山模拟)在t℃时,分别取甲、乙两种固体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得到蒸发水的质量(X)与析出晶体质量(Y)的关系如图所示(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1)t℃时,在0点乙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 “=”)乙。
(3)用析出的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所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三、综合题
18.(2023·杨浦模拟)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1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60℃时,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欲使该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可以恒温蒸发水的质量 g(精确到1g);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也可以降温到 ℃恰好饱和。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方法提纯。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当时KNO3的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当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无法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一定不含有NaCl
(3)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____。
A.c=a+b B.c=2b-a C.c=a+2b D.c=2a-b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食盐水中加水,使溶液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结晶,不符合题意;
B.过滤食盐水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 不会结晶,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可使食盐结晶析出,符合题意;
D.食盐水混合不会结晶析出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蒸发可析出食盐晶体,过滤、加水稀释、溶液混合等不能结晶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
A、淡水鱼不易在海水中生存的原因是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不符合题意;
B、25℃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淡水中的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温度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没有影响的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密度变小,小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则①是不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则③是不饱和溶液;
降温至30℃,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则④是不饱和溶液。故①③④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20℃、30℃、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45.8g、63.9g,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实验过程中溶质硝酸钾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实验过程中KNO3溶液的密度会增大,故错误;
B. 实验过程中35℃时的溶液,其中没有硝酸钾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 根据图示,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D. 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质的质量最多,所以3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C、根据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溶剂相等,其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增加,进行分析。
D、根据图示,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质的质量最多,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除去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一定温度下,曲线a的压强大于曲线b的压强 ,符合题意;
C、20℃时丁的溶解度为31.6克,131.6g丁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丁物质31.6g,不符合题意;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宜降温结晶分析;
B、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C、根据所给温度的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关系分析;
D、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则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OH固体54.5g,符合题意;
C、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D、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将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变成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搅拌不能改变溶解度分析;
B、根据所给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质量分析;
C、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D、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3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 点P表示t ℃ 时M、N的溶解度相等 ,符合题意;
C.20℃ 时M和N的溶解度都大于10克, M、N都是易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D. 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析;
C、根据20℃ 时溶解度大于10克为易溶物质分析;
D、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 0~T2℃时,物质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正确;
B、采用降温结晶不能得到全部的固体X,因为0度下,X仍可以溶解,B错误;
C、T2不一定是饱和溶液,T2时,溶液质量为50g,后续可能可以继续溶解,C正确;
D、T1时,溶液质量为32g,说明溶解了12gX,所以溶解度为12×5=60g,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曲线走势分析;
B、根据图示,0度下仍有较大溶解度,所以不能全部得到X;
C、这时的质量刚好X全部溶解,但后续加入X,可能继续发生溶解;
D、Ti溶解的X为12g,说明是饱和溶液,所以溶剂的量为20g,溶解度为12×5=60g。
10.【答案】A,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有固定的熔沸点的固体。晶体不一定含有结晶水,A错误;
B、 降温结晶适合提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显著的物质 ,B正确;
C、 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滤液至析出晶体时,滤液为饱和 溶液,C错误;
D、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才会有晶体析出,故 不管采取何种结晶方式,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后才能结晶,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晶体的概念和晶体的的性质分析;
B、根据通过结晶提纯物质的原理和适用物质分析;
C、根据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操作分析;
D、根据物质结晶的条件分析;
11.【答案】(1)36.3g/36.3克
(2)11
(3)36.0g(4)①④⑤;偏大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表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
(2)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10g水可以溶解11g硝酸钾达到饱和,故该温度下 100g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11g硝酸钾析出;
(3)2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故它们溶解度相同时的值应该大于36g,小于36.3g,故x的取值范围是:36g(4)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步骤,故正确操作步骤为①④⑤;
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操作正确,则实际得到氯化钠质量为:50g×16%=8g,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得到水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根据溶解度表分析;
(2)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3)根据溶解度表及溶解度定义分析;
(4)根据粗盐初步提纯及溶液配制误差知识分析。
12.【答案】(1)40
(2)不一定;37.5%
(3)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时50g水中加入30克甲,得70克溶液,说明最多溶解甲20克,则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克。
(2) 甲50克水中加入30克甲得80克溶液,甲全部溶解,所对应的甲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时50克水中溶解8克甲,乙溶解度为14克,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7克乙,溶质质量分数:甲乙,A正确;乙溶液质量不确定,则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不确定,B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C正确。
【分析】(1)根据甲溶液、溶剂质量确定溶解溶质质量,由此计算溶解度分析;
(2)根据固体全部溶解的溶液可能刚好饱和,可能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有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加热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
13.【答案】(1)饱和
(2)1:2
(3)31.6
(4)②
(5)<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1)根据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的意义,来计算出50g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故 A属于饱和溶液。
(2)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向B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后溶液中的溶质就是26g,降温到 时析出10.2g晶体后溶液中的溶质就是,那么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 的说法错误,应该是B大于A大于C,不符合题意;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将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原因是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是: ② 。
(5) 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那么溶质质量也相对应的减少。恢复到室温时,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1)根据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的意义是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22.9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2)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解答是否饱和问题来解答;
(3)根据 时,硝酸钾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出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就是溶解度来解答;
(4)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分析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和不同溶液中溶质质量来解答;
(5)根据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的变化来解答。
14.【答案】(1)增大
(2)
(3)A;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2)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NaCl的溶解度是36.0g,即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KNO3和3.6gNaCl,所以各取KNO3、NaCl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KNO3溶液;
故答案为:KNO3;
(3)A、从表格数据可知在 之间 KNO3的溶解度在31.6g~45.8g之间,在 之间 NaCl的溶解度在36.0g~36.3g之间,所以在之间 ,两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出现相等,故A正确;
B、在一定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饱和KNO3溶液的温度升高,还能继续溶解KNO3,故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在该点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误;
D、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获得晶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溶解度定义及要素进行分析解答;
(3)A、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要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的结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20
(2)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0g
(3)80;37.5%
(4)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 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
故答案为:20;
(2)P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
(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物质,所以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溶质质量分数为:;
(4) A、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质比乙的多,则甲中含有的溶剂比乙的少,降温到t2℃时, 溶剂不变,甲中溶剂仍然比乙的溶剂多,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甲中溶剂比乙少,所以甲中的溶质也比乙少,所以 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故A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因此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故B正确;
C、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降温到t2℃时, 溶剂不变,所以 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C错误;
D、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4)根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1)饱和
(2)109g
(3)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丙中溶液有未溶解固体,为饱和溶液。
(2)由实验可知,室温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钠质量120g-11g=109g,则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109克。
(3)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解度曲线与图②中的a相似。
【分析】(1)根据有固体未溶解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17.【答案】(1)不饱和
(2)<
(3)俯视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如图,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之后才开始析出晶体,说明在蒸发水之前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2)由图中信息可知,蒸发相等质量水时,乙析出固体质量较大,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
(3)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偏大实际偏小,则溶质不变的情况下,溶剂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俯视。
【分析】本题注意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由图可知甲一开始蒸发水就析出晶体,说明甲是饱和溶液。乙蒸发一部分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乙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由图中信息可知,蒸发相等质量水时,乙的图像陡峭,故乙析出固体质量比甲大。配置溶液时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是溶质偏多或者水偏少。
18.【答案】(1)20.9;40
(2)降温结晶;AC
(3)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设32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x,
x=29.1g,
则蒸发水的质量为:50g-29.1g=20.9g;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能达到泡和,说明溶解度应该小于等于64g,对照表格发现,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恰好为64g。
(2)根据表格里的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当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既然有晶体析出,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B、剩余溶液不一定是当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该方法不能将两物质完全分离,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NaCl,故正确;
D、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NaCl,故错误;
故答案为:AC。
(3)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ag,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bg,
可知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b-a)g,
那么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2(b-a)g,
蒸发15g水时析出晶体为cg,
得出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c-a)g,
列等式为:c-a=2(b-a),得c=2b-a,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表格分析。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分析。
(3)根据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b-a)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2(b-a)g,蒸发15g水时析出晶体为cg列式计算。
1 / 1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中江月考)下列表示的实验操作中,可以将食盐结晶出来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食盐水中加水,使溶液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结晶,不符合题意;
B.过滤食盐水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 不会结晶,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可使食盐结晶析出,符合题意;
D.食盐水混合不会结晶析出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蒸发可析出食盐晶体,过滤、加水稀释、溶液混合等不能结晶分析。
2.(2023·海南模拟)下表是1个标准气压下,氧气在淡水和海水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淡水中mL/L 海水中mL/L
5℃ 9.0 7.2
25℃ 6.04 4.95
A.淡水鱼不易在海水中生存
B.25℃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淡水中的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温度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没有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
A、淡水鱼不易在海水中生存的原因是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不符合题意;
B、25℃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淡水中的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温度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没有影响的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同一温度的情况下氧气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高来解答。
3.(2023九上·达州月考)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 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密度变小,小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分析。
4.(2023·良庆模拟)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进行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则①是不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则③是不饱和溶液;
降温至30℃,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则④是不饱和溶液。故①③④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20℃、30℃、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45.8g、63.9g,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5.(2023·菏泽)木块在硝酸钾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实验过程中溶质硝酸钾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实验过程中KNO3溶液的密度会增大,故错误;
B. 实验过程中35℃时的溶液,其中没有硝酸钾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 根据图示,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D. 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质的质量最多,所以3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C、根据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溶剂相等,其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增加,进行分析。
D、根据图示,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质的质量最多,进行分析。
6.(2023·虎门模拟)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
B.一定温度下,曲线a的压强大于曲线b的压强
C.20℃时,100g丁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丁物质31.6g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除去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一定温度下,曲线a的压强大于曲线b的压强 ,符合题意;
C、20℃时丁的溶解度为31.6克,131.6g丁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丁物质31.6g,不符合题意;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宜降温结晶分析;
B、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C、根据所给温度的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关系分析;
D、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7.(2023·岳麓模拟)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强弱常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的大小来表示。下列有关物质溶解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20℃时,NaOH 的溶解度为 109g,则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NaOH 固体 54.5g
C.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D.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溶质析出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则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OH固体54.5g,符合题意;
C、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D、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将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变成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搅拌不能改变溶解度分析;
B、根据所给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质量分析;
C、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D、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8.如图所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m、n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点P表示1C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3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 点P表示t ℃ 时M、N的溶解度相等 ,符合题意;
C.20℃ 时M和N的溶解度都大于10克, M、N都是易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D. 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析;
C、根据20℃ 时溶解度大于10克为易溶物质分析;
D、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9.(2023·迎江模拟)将30g固体物质X (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T2℃时,物质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要从丁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60g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 0~T2℃时,物质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正确;
B、采用降温结晶不能得到全部的固体X,因为0度下,X仍可以溶解,B错误;
C、T2不一定是饱和溶液,T2时,溶液质量为50g,后续可能可以继续溶解,C正确;
D、T1时,溶液质量为32g,说明溶解了12gX,所以溶解度为12×5=60g,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曲线走势分析;
B、根据图示,0度下仍有较大溶解度,所以不能全部得到X;
C、这时的质量刚好X全部溶解,但后续加入X,可能继续发生溶解;
D、Ti溶解的X为12g,说明是饱和溶液,所以溶剂的量为20g,溶解度为12×5=60g。
10.(2023九上·上海市月考)关于结晶和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是指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B.降温结晶适合提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显著的物质
C.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滤液至析出晶体时,滤液变不饱和
D.不管采取何种结晶方式,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后才能结晶
【答案】A,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有固定的熔沸点的固体。晶体不一定含有结晶水,A错误;
B、 降温结晶适合提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显著的物质 ,B正确;
C、 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滤液至析出晶体时,滤液为饱和 溶液,C错误;
D、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才会有晶体析出,故 不管采取何种结晶方式,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后才能结晶,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晶体的概念和晶体的的性质分析;
B、根据通过结晶提纯物质的原理和适用物质分析;
C、根据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操作分析;
D、根据物质结晶的条件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3·西安模拟)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6 110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60℃时,100g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g硝酸钾晶体析出。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下图是粗盐的提纯及溶液的配制实验,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②中游码移至“3”),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1)36.3g/36.3克
(2)11
(3)36.0g(4)①④⑤;偏大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表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
(2)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10g水可以溶解11g硝酸钾达到饱和,故该温度下 100g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11g硝酸钾析出;
(3)2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硝酸钾,故它们溶解度相同时的值应该大于36g,小于36.3g,故x的取值范围是:36g(4)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步骤,故正确操作步骤为①④⑤;
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操作正确,则实际得到氯化钠质量为:50g×16%=8g,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得到水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根据溶解度表分析;
(2)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3)根据溶解度表及溶解度定义分析;
(4)根据粗盐初步提纯及溶液配制误差知识分析。
12.(2023·重庆市模拟)将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水中,溶液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表。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溶液质量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时所对应的甲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时,关于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B.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
C.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
【答案】(1)40
(2)不一定;37.5%
(3)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时50g水中加入30克甲,得70克溶液,说明最多溶解甲20克,则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克。
(2) 甲50克水中加入30克甲得80克溶液,甲全部溶解,所对应的甲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时50克水中溶解8克甲,乙溶解度为14克,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7克乙,溶质质量分数:甲乙,A正确;乙溶液质量不确定,则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不确定,B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C正确。
【分析】(1)根据甲溶液、溶剂质量确定溶解溶质质量,由此计算溶解度分析;
(2)根据固体全部溶解的溶液可能刚好饱和,可能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有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加热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
13.(2023·西安模拟)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并按照图示进行实验:
温度
溶解度
(1)A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溶质质量分数是
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
将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5)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1)饱和
(2)1:2
(3)31.6
(4)②
(5)<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1)根据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的意义,来计算出50g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故 A属于饱和溶液。
(2)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向B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后溶液中的溶质就是26g,降温到 时析出10.2g晶体后溶液中的溶质就是,那么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 的说法错误,应该是B大于A大于C,不符合题意;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将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原因是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是: ② 。
(5) 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那么溶质质量也相对应的减少。恢复到室温时,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1)根据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的意义是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22.9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2)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解答是否饱和问题来解答;
(3)根据 时,硝酸钾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出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就是溶解度来解答;
(4)根据如图实验操作分析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和不同溶液中溶质质量来解答;
(5)根据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的变化来解答。
14.(2023·襄阳)下表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
(1)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时,各取、固体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
B.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固体
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若要从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1)增大
(2)
(3)A;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2)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NaCl的溶解度是36.0g,即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KNO3和3.6gNaCl,所以各取KNO3、NaCl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KNO3溶液;
故答案为:KNO3;
(3)A、从表格数据可知在 之间 KNO3的溶解度在31.6g~45.8g之间,在 之间 NaCl的溶解度在36.0g~36.3g之间,所以在之间 ,两物质的溶解度可能会出现相等,故A正确;
B、在一定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饱和KNO3溶液的温度升高,还能继续溶解KNO3,故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在该点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误;
D、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获得晶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溶解度定义及要素进行分析解答;
(3)A、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要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的结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5.(2024九上·盐城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1℃时,甲的溶解度是 g;
(2) P点的意义: ;
(3) t3℃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分数为 ;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B.t3℃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C.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t3℃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答案】(1)20
(2)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0g
(3)80;37.5%
(4)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 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
故答案为:20;
(2)P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
(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表示在该点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物质,所以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溶质质量分数为:;
(4) A、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质比乙的多,则甲中含有的溶剂比乙的少,降温到t2℃时, 溶剂不变,甲中溶剂仍然比乙的溶剂多,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甲中溶剂比乙少,所以甲中的溶质也比乙少,所以 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故A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因此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故B正确;
C、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降温到t2℃时, 溶剂不变,所以 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C错误;
D、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含有的溶剂质量少,乙含有的溶剂质量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4)根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16.(2023·雨花模拟)如图①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 。
(3)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图②中的 (选填“a”或“b”)相似。
【答案】(1)饱和
(2)109g
(3)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丙中溶液有未溶解固体,为饱和溶液。
(2)由实验可知,室温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钠质量120g-11g=109g,则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109克。
(3)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解度曲线与图②中的a相似。
【分析】(1)根据有固体未溶解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17.(2022·罗山模拟)在t℃时,分别取甲、乙两种固体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得到蒸发水的质量(X)与析出晶体质量(Y)的关系如图所示(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1)t℃时,在0点乙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 “=”)乙。
(3)用析出的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所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答案】(1)不饱和
(2)<
(3)俯视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如图,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之后才开始析出晶体,说明在蒸发水之前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2)由图中信息可知,蒸发相等质量水时,乙析出固体质量较大,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
(3)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偏大实际偏小,则溶质不变的情况下,溶剂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俯视。
【分析】本题注意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由图可知甲一开始蒸发水就析出晶体,说明甲是饱和溶液。乙蒸发一部分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乙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由图中信息可知,蒸发相等质量水时,乙的图像陡峭,故乙析出固体质量比甲大。配置溶液时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是溶质偏多或者水偏少。
三、综合题
18.(2023·杨浦模拟)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10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60℃时,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欲使该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可以恒温蒸发水的质量 g(精确到1g);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也可以降温到 ℃恰好饱和。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方法提纯。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当时KNO3的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当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无法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一定不含有NaCl
(3)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____。
A.c=a+b B.c=2b-a C.c=a+2b D.c=2a-b
【答案】(1)20.9;40
(2)降温结晶;AC
(3)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设32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x,
x=29.1g,
则蒸发水的质量为:50g-29.1g=20.9g;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能达到泡和,说明溶解度应该小于等于64g,对照表格发现,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恰好为64g。
(2)根据表格里的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当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既然有晶体析出,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B、剩余溶液不一定是当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该方法不能将两物质完全分离,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NaCl,故正确;
D、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NaCl,故错误;
故答案为:AC。
(3)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ag,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bg,
可知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b-a)g,
那么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2(b-a)g,
蒸发15g水时析出晶体为cg,
得出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c-a)g,
列等式为:c-a=2(b-a),得c=2b-a,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表格分析。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分析。
(3)根据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5g水时析出晶体为(b-a)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为2(b-a)g,蒸发15g水时析出晶体为cg列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