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4.4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4.4实现可持续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3 15:02:07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4.4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的是(  )
A.用含磷洗衣粉洗衣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
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B.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3.下列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长期使用化肥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4.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 B.践行低碳生活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先污染后治理
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用来制造沼气
6.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实施该条例有利于(  )
A.减少物种数目 B.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某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下列生产管理的思路不妥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
B.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提高农业、畜牧业的产量
D.园区内禁止大量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8.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A.毁林开荒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退耕还林
9.如图是循环经济模式图,下列行为中,能较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场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水资源。
【解答】A、用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和水华现象,污染水体,A不符合题意。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会造成“白色污染”,B不符合题意。
C、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浪费森林资源,C不符合题意。
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节约资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解答】A.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同时要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地。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生物、保护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加强教育、同时我国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生物肥。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生物肥(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解答】A、土壤污染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生物肥。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生物肥(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A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与地力提升势在必行,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主要措施之一是秸秆还田 秸秆通过还田,使土壤有机质稳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增加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 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C符合题意。
D、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连接起来,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在粮产区,由于人们大量捕杀青蛙,会使农作物→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遭到破坏,使害虫的数量增多,导致粮食减产,所以应当禁止捕杀农田中的青蛙,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因为青蛙是害虫的天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解答】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这种丧失和灭绝的生物资源是无法弥补的。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减少排放,只要是对环境有污染,就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解答】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错误。
B、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所以正确。
C、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所以正确。
D、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小,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
【解答】A、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增加物种数目,A不符合题意。
B、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植被的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增加生物种类,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A、农家肥所含营养成分多含量少,也化肥营养成分较单一但含量高,二者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效益,A不符合题意。
B、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 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B符合题意。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提高农业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国家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因为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比如可以选择用养牛来消耗大量农作物秸秆,这样不但解决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还能带来相当不错的收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毁林开荒、填湖建房、张网捕鸟、乱扔垃圾、白色污染均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
【解答】A、毁林开荒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填湖建房属于为了建房毁掉水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张网捕鸟,应保护动物,保护鸟类,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林这是长远的发展考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废弃物经过分类后,一部分可以加工再利用,另一部分则经过处理后归还到环境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因此符合此要求的有③⑤⑥⑦⑧。
故答案为: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4.4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的是(  )
A.用含磷洗衣粉洗衣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水资源。
【解答】A、用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和水华现象,污染水体,A不符合题意。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会造成“白色污染”,B不符合题意。
C、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浪费森林资源,C不符合题意。
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节约资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B.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解答】A.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同时要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地。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生物、保护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加强教育、同时我国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下列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长期使用化肥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生物肥。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生物肥(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解答】A、土壤污染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生物肥。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生物肥(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A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与地力提升势在必行,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主要措施之一是秸秆还田 秸秆通过还田,使土壤有机质稳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增加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 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C符合题意。
D、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连接起来,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在粮产区,由于人们大量捕杀青蛙,会使农作物→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遭到破坏,使害虫的数量增多,导致粮食减产,所以应当禁止捕杀农田中的青蛙,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因为青蛙是害虫的天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 B.践行低碳生活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解答】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这种丧失和灭绝的生物资源是无法弥补的。
故答案为:D
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用来制造沼气
【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减少排放,只要是对环境有污染,就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解答】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错误。
B、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所以正确。
C、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所以正确。
D、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小,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A
6.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实施该条例有利于(  )
A.减少物种数目 B.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
【解答】A、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增加物种数目,A不符合题意。
B、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退耕还林的作用是植被的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增加生物种类,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某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下列生产管理的思路不妥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
B.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提高农业、畜牧业的产量
D.园区内禁止大量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A、农家肥所含营养成分多含量少,也化肥营养成分较单一但含量高,二者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效益,A不符合题意。
B、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 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B符合题意。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提高农业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国家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因为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比如可以选择用养牛来消耗大量农作物秸秆,这样不但解决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还能带来相当不错的收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A.毁林开荒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退耕还林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毁林开荒、填湖建房、张网捕鸟、乱扔垃圾、白色污染均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
【解答】A、毁林开荒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填湖建房属于为了建房毁掉水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张网捕鸟,应保护动物,保护鸟类,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林这是长远的发展考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如图是循环经济模式图,下列行为中,能较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场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答案】D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废弃物经过分类后,一部分可以加工再利用,另一部分则经过处理后归还到环境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因此符合此要求的有③⑤⑥⑦⑧。
故答案为: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