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9 10:30:3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1)呼吸
(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呼吸(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光合
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答案】(1)二氧化碳;氮气
(2)光合
(3)B;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占了78%,氧气占了21%,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氮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空气中氧气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如氧气,又有化合物,如水,所以正确的是BD.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氮气(2) 光合 (3) B D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如图表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   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1)绿色植物;有机物
(2)微生物
(3)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无机盐;
(3)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有机物(2) 微生物 (3) 二氧化碳
三、温室效应
4.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它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A.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大量使用“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A错误;
B. 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了二氧化碳,C错误;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属于清洁能源,但是石油。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0八下·吴兴期末)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
【解答】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理过程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而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
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
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氧的循环具有全球性,因为气体分子是运动的。
【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在寒冷地区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时,其他区域植物光合作用照常进行,因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所以寒冷地区的人们不会感到缺氧。
故答案为B.
7.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的燃烧,A错误;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水。所以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正确;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可以变成枯枝烂叶后有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者通过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
D.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但是大气是循环了,所以不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错误与;
故答案为:B.
8.下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低的,早7点钟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所以a点打开通风的目的是补充大棚内的CO2;
故答案为:A.
9.“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答案】(1)呼吸
(2)A;B;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以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1)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呼吸作用。
(2) 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体现了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改为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
故答案为:(1) 呼吸 (2) A B C
10.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1)该实验需将图示装置置于   (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红墨水的作用是   。
(3)A和B中的气体分别为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空气
(4)根据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1)阳光下
(2)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②
(4)红墨水向右移动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1)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应该讲二氧化碳放在阳光下,这样红墨水的移动情况更明显;
(2)红墨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体现了转化法的思想;
(3)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一组为二氧化碳,一组为空气,形成对照,所以选②;
(4)二氧化碳吸收更多的太阳光,所以温度高,所以A中温度高,气体膨胀,B中温度相对较低,因此预测红墨水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 阳光下 (2) 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 ② (4) 红墨水向右移动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如图表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   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三、温室效应
4.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它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5.(2020八下·吴兴期末)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6.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
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
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7.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8.下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9.“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10.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1)该实验需将图示装置置于   (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红墨水的作用是   。
(3)A和B中的气体分别为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空气
(4)根据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呼吸
(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呼吸(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光合
2.【答案】(1)二氧化碳;氮气
(2)光合
(3)B;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占了78%,氧气占了21%,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氮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空气中氧气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如氧气,又有化合物,如水,所以正确的是BD.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氮气(2) 光合 (3) B D
3.【答案】(1)绿色植物;有机物
(2)微生物
(3)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无机盐;
(3)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有机物(2) 微生物 (3) 二氧化碳
4.【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A.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大量使用“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A错误;
B. 材料中显示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了二氧化碳,C错误;
D.可燃冰”被公认为是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属于清洁能源,但是石油。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
【解答】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理过程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而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氧的循环具有全球性,因为气体分子是运动的。
【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在寒冷地区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时,其他区域植物光合作用照常进行,因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所以寒冷地区的人们不会感到缺氧。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的燃烧,A错误;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水。所以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正确;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可以变成枯枝烂叶后有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者通过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
D.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但是大气是循环了,所以不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错误与;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低的,早7点钟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所以a点打开通风的目的是补充大棚内的CO2;
故答案为:A.
9.【答案】(1)呼吸
(2)A;B;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以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1)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呼吸作用。
(2) 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体现了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改为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
故答案为:(1) 呼吸 (2) A B C
10.【答案】(1)阳光下
(2)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②
(4)红墨水向右移动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解答】(1)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应该讲二氧化碳放在阳光下,这样红墨水的移动情况更明显;
(2)红墨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体现了转化法的思想;
(3)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以一组为二氧化碳,一组为空气,形成对照,所以选②;
(4)二氧化碳吸收更多的太阳光,所以温度高,所以A中温度高,气体膨胀,B中温度相对较低,因此预测红墨水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 阳光下 (2) 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 ② (4) 红墨水向右移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