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30 2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冷鲜品快递的盒子里经常会放置冰袋,这种冰袋的作用为了冷藏保鲜运输,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医用冰袋的使用范围则更加广泛。不需要提前冷冻,使用时只需用力捏破包装里的液体包,约5秒冰袋便会自动制冷。出行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随身装一盒一次性冰袋,随时可以使用。
1.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并运用水溶液的某些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结论 溶解时 。 溶解时 。 溶解时 。
25
25
25
21.3
25
32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小芳认为,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思考: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NH4NO3、KNO3、 NH4Cl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NaOH、 Na2CO3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   NaCl
2.溶解热效应的微观原因
溶质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1.溶液的导电性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有些能导电,有些没有导电性?
物质 物质的分散形式 导电性 举例
离子
导电性增强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导电性变化原因
氯化钠水溶液
乙醇水溶液
分子
无变化
联想与启示
1.金属也有导电性,金属的导电性原因与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相同吗?
不相同。
金属导电性原因: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氯化钠钠溶液导电原因: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氯离子。
联想与启示
2.有两瓶体积相同的食盐水和蒸馏水,如何区别它们?(用三种方法,不得直接品尝味道)
①分别蒸发,有固体析出的为食盐水
②分别测密度,密度大的为食盐水
③分别放在电路中,灯泡亮的是食盐水
2.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
撒盐除冰
汽车防冻液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0℃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表6-4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冷冻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 g NH4NO3和100 g 冰 -17
19 g NH4Cl和100 g 冰 -16
23 g NaCl和100 g 冰 -21
22 g MgCl2和100 g 冰 -34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
冷却剂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
2.夏日里想随时喝道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B
B
3. 向图中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左右两边支管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为( )
A. 蔗糖
B. 硝酸铵
C. 活性炭
D. 氢氧化钠
D
4. 人们在高山上煮鸡蛋时,常在水中加一些食盐以使鸡蛋快些煮熟,这是由于固体溶于水,往往使溶液(  )
A.密度变大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下降
D.沸点降低
B
温度升高,例如NaOH
温度降低,例如NH4NO3
温度不变,例如NaCl
导电
沸腾温度凝固温度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解过程中
能量变化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