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6课时)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语言,感受新闻评论的特点。
【方法与时间】
1.讲授法、讨论法
2.一课时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 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1)关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2)关于南京大屠杀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文字介绍及课件图片展示) 2.我的检测 (1)生字注音。 国殇(shānɡ) 篡改(cuàn) 杀戮(lu) 惨绝人寰(huán) 呓语(yì) 遁形(dun) 彰显(zhang) 振聋发聩(kuì) (2)生词注释。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课文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一、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 第一部分( 1段 ):交代事件背景。 第二部分(2~4段):阐述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5~6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二、探究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明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会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阅读第一段,研讨: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是什么?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①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②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3.阅读第二段,研讨:列举一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阐述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4.阅读第三段,研讨: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二段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5.阅读第四段,研讨: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都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6.阅读第五段,研讨: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7.阅读第六段,研讨:本段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明确: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强调了我国捍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所有作业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思考讨论, 听师点拨,代表发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