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藤野先生 (第10、11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来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发写法。
【学法指导】
1.通过朗读全文、跳读句段,抓关键句,筛选信息,整体感知大意。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明确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第1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著名小说有《祝福》;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给下列词语中的粗字注音。 绯红(fēi) 畸形(jī) 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 匿名(nì) 诘责(jié) 不逊(xùn) 杳无消息(yǎo) 瞥见(piē) 芦荟(huì) 解剖(pōu) 深恶痛疾(wù) (3)解释下列词语中的粗字。 毫不介意( 一点儿 ) 杳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 深恶痛疾( 厌恶 )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出言不逊( 谦逊 ) 好意难却( 推却 ) (4)联系上下文,分析划线词语的感彩。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B.实在标致极了。(嘲讽) C.居然睡安稳了。(幽默、乐观) D.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痛恨) 2.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概述藤野先生的典型事例,归纳他的思想品质。 典型事例 思想品质①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 要求严格③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另有: 初到仙台的感受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与先生惜别 2.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01—03段)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第04—35段)写作者在仙台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相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珍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写出下列词语中粗字的读音和含义。(多媒体展示1、2题) 匿名信(nì,隐藏) 杳无消息(yǎo,远得不见踪影) 深恶痛疾(wù,痛恨) 出言不逊(xùn,谦虚) 2.填空。 本文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学习收获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 “预习积累”部分。 第2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听写生词。 2.本文的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问题探究 1.第1段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表明了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从“盘得平”“油光可鉴”“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明确:因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鲁迅为什么离开仙台?为什么弃医从文?他的人生选择给我们什么启发? 明确:①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内在原因是他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愿望。②他受到看电影事件与匿名信事件影响(直接原因);他发现从医只能拯救中国人病痛虚弱的肉体,为文却能够拯救他们愚昧麻木的灵魂(根本原因)。③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要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选择。 4.本文除了写藤野先生之外,还用大量篇幅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展示自己思想变化的心路历程,为文章最后“弃医从文”做铺垫。 二、人物分析 1.藤野先生——外貌描写(6/9段)、动作及语言描写(6~35段) 思想性格:不修边幅、生活简朴;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2.清国留学生——外貌描写、事情叙述(赏樱花和学跳舞) 思想性格:保守、腐朽、不学无术。 3.作者“我”——反感“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丑行;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思考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决定弃医从文。 思想性格: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三、语言揣摩 第1段改定稿比原稿多了“花下”“成群结队的”两个词语;第2段改定稿比原稿多了“有一间的”“咚”,“熟识”换成了“精通”;末段中改定稿比原稿增加了“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明确:①第1段中,“花下”指向性更强,“成群结队”讽刺意味更浓烈。②第2段中,用“有一间的”使得表述更准确,“咚咚咚”更接近口语化,“精通”更具讽刺意味。③末段中,更具形象性。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一、阅读课文第1段,填空。(多媒体展示一、二题) 1.第1句中的“无非”是 只不过 的意思,“这样”是指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句话表达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的感情。第2句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夸张 ,它的作用是 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态 。第4句的修辞方法是 反语 ,它的作用是 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样 。 2.本段所写事情是 赏樱花 ,地点是 上野公园 ,人物是 清国留学生 。 二、阅读课文第31段,完成下列各题。 1.前一句: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 答: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2.后一句:①“他们”指什么人?②“何尝”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③怎样理解“呜呼,无法可想”?④“那时那地”指什么?⑤“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①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②表明闲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彩,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③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④指在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⑤指弃医从文。 ⑥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思想。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余下部分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书网,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 参与检测。 独立思考,形成初识;组内交流,形成共识。代表发言,汇报展示。 独立完成,小组批改;全班交流,择优展示。 结合文段,思考问题;讨论交流,组长陈述。 抓住描写,分析人物;表述要点,听师归纳。 自行完成,小组评改;教师指点:答题思路。
导学补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