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背影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背影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7:48: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背影 (第31、3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揣摩作者心境和感受。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法指导】
阅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线索,理解文章展现的父子深情。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第1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我的检测 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本文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作者回忆了外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车站离别时的情景。 (2)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踌躇(chú):犹豫。 狼藉( 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颓唐(tuí):衰颓败落。 蹒跚(pá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1.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 明确:写了回家治丧(2~4段)、车站送别(5~6段)、别后思念(7段)等事。重点写车站送别的事。(多媒体显示,下同) 2.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明确: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3.归纳文中出现的“背影”。 第1段 点出背影 第6段7~9句 刻画背影 第6段末句 惜别背影 第7段第9句 再现背影 4.课文以“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 (“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①给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②背影也能体现父子深情;③“背影”是线索,文章以此组织材料。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多媒体展示1~3题) A.勾留 交卸 晶莹 脚夫 B.游逛 狼藉 警醒 珊栏 C.典质 赔偿 赋闲 嘱咐 D.熟识 行李 料理 自已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触目伤怀 )  (2)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祸不单行 )  (3)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情郁于中 ) (4)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迂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课文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课文开头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接下来的两段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可以删去。 D.课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第2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本文的线索是背影。用开篇点题方法来开头,主要用呼应开头方法来结尾。中间写了家庭困境、父亲对“我”的关心爱护、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一、问题探究 1.第4段: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 明确:父亲觉得,与儿子这一别,可能又要很长时间才能相见。心里舍不得,又不能不走,只能在此时多陪陪了。 2.第5段: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 明确:这是反语,“过分”是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3第6段: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详写? 明确:①先外貌描写(穿戴),后动作描写(走路的姿势、爬月台的动作)。②因为这个背影在全文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爱。 4.第6段:分析作者两次流泪的原因,揣摩父亲三次说话的心理,理解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 明确:①流泪原因:本段中第一次是因为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行为感动得流泪,本段中第二次是因为与父亲离别难过得流泪。②说话心理:第一句话,担心儿子口渴和深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第二句话,惦记路途平安(惦记儿子安全);第三句话,怕行李丢失(担心儿子行李安全)。(这些语句朴实而简洁,表达了父亲怜爱儿子的深情。)③关键性语句:“蹒跚”“他用两手……流下来了”“于是……轻松似的”“他走了……里边没人”“等他……又来了”,表达了父子深情。 5.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嘲笑与不解→钦佩与自责。②肥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让“我”感受到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 二、语言品味 (详见课后练习四) 三、父爱研讨 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选词填空。(多媒体显示1~3题)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A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B ,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答:第一句更好。第一句“太聪明”运用反语,具有讽刺意味,更能表达作者深深的自责;第二句“太不懂事”只是作者一般的自责,不如第一句生动。 3.阅读课文第六段,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段中一个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句子,并指出其作用。 答:句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用——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挚感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为什么父亲感到“很轻松”? 答:父亲觉得自己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心里感到很欣慰。 (3)“找”字用得十分传神,表现了作者对父亲依依不舍的感情。“我的眼泪又来了”与“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相照应。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父亲送别时蹒跚的背影。 据报载,《背影》有可能落选鄂教版教材。原因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越栏杆,不遵守交通规则。对此,你有何看法?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余下部分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搜寻书网,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阅读课文,概述事件,明确中心。 背影是皮,亲情是核。弄清背影,感悟亲情。 即做即评,加深印象。 重点语段,研读精析;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边想边做,知识巩固;边读边做,能力展露。
导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