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白杨礼赞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白杨礼赞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7: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白杨礼赞 (第33、34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同“学习目标”1、2)
【学法指导】
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第1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我的检测 (1)先给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后解释词语。 倔(jué)强: 虬(qiú)枝: 恹(yān)恹欲睡: 婆娑(suō): 秀颀(qí): 不折不挠(náo): (2)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婆娑的姿态(枝叶扶疏) ②树中的好女子(形象美好) ③树中的伟丈夫(精神雄伟高大)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从文中找出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答:①1、4、6、8、9段。②景美,形美,神美。(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②生存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 2.请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情感线索,划分课文段落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2~4段)描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3.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点明了文章的感情线索。 4.第4(6)段:作者说白杨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不矛盾。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用课文原句填空。 1.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第2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概述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一、分析形象,理解象征 1.第2段写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黄土高原的特点有哪些?作者的感受有哪些? 明确:①黄绿错综,辽阔平坦。②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2.第5段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明确:①力争上游。②干、枝、叶、皮。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显示生命力的色彩。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3.第5段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明确:①倔强挺立;②还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4.第7段: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明确:①白杨象征着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②第七段四个反问句。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二、分析写法,品味美点。 1.作者除了通过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直接写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还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欲扬先抑,对比烘托。②第2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第7段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 第9段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写楠木的用意) 2.文中哪些语句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请你选择几处加以赏析。  明确:①第二段中“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②第二段中使用“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③第五段中“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下面句序中用“‖”标出来。 ①②③④‖⑤⑥ 2.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①句。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雄壮”、“伟大”和“倦怠”、“单调”(用文中词语填空)。 3.本段第②③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黄绿错综的特点。第④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辽阔平坦的特点。 4.作者所感的两点中,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从文中找出准确表现其主、次的动词。 答:“雄壮”、“伟大”是主要的,动词是“涌起来”;“倦怠”、“单调”是次要的,动词是“潜滋暗长”。    5.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答: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倦怠”“单调”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剩下的题目。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了解作者,读写字词。 放眼全文,理清思路;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紧扣语段,正确解答;提交小组,评论得失。 针对问题,研读文段;交流看法,得出结论。 面对题目,冷静沉着。仔细审题,运用所学。交与他人,敬请评说。
导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