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蝉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7:55: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蝉 (第48、49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认识科学小品及其特点。
2.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学习课文以文艺性的笔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语言。
3.感悟课文的人文主义关怀,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重点难点】
1.感知蝉的生长过程,掌握说明事物的顺序与方法。
2.学习课文以文艺性的笔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语言。
【学法指导】
1.理清结构→理解内容→总结写法。
2.读、思、议并用。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1)本文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2)《昆虫记》( 见“我的检测(3)”) 2.我的检测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纤弱(xiān):纤细而柔弱。 宽恕(shù):宽容饶恕。 挖掘(jué):挖,发掘。 罅(xià)隙:缝隙。 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 喧嚣(xiāo):声音杂乱,不清静。 (2)检查布置的收集有关蝉的生长过程的图片与资料,并让两位同学将自己的资料向大家展示。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①《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②《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③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美术家一般的看法,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一、了解内容,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01~11段) 说明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01段 概写蝉在七月的主导地位。 02~07段 介绍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08~11段 介绍蝉的脱皮。 第二部分(12~26段) 说明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12~13段 介绍蝉的产卵。 14~17段 介绍蝉遇到的危险。 18~24段 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25~26段 概写蝉的生命历程。 二、分步解读,理解内容。 (一)解读“蝉的地穴”部分 1.“统治”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 明确:很有趣。“统治”在这里是大词小用,夸张地表现了蝉控制了夏天的整个局面。 2.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 明确:①蝉的窠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而其他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②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蝉的储藏室并分析蝉的工作方法得知的。 3.作者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开始,为什么? 明确: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二)解读“蝉的卵”部分 1.蝉的穿刺工具跟蚋的穿刺工具作用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蝉的穿刺工具用来刺树孔、吸汁液、挖土穴的,蚋的穿刺工具用来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2.蝉的“统治”为何那么喧嚣? 明确:因为蝉在地下奋斗四年,在阳光中歌唱只有五个星期。 3.这部分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明确:如第18~20段。写刚孵出的幼虫是什么样子,幼虫落地之前悬挂在树枝上又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活动,写得活灵活现。幼虫的外形和活动是作者用眼睛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得来的。 4.这部分也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列数字,如“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的方式和数量。②作比较,如“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突出了蝉幼虫的变化。 5.这部分的语言也是准确、生动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准确,如“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具体细致地说明蝉产卵选择的地点。②生动,如“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幼虫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情态。 小结:生动活泼、形象风趣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的特点。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名著阅读。 如果我们慢慢地,稍稍掘开堤的表面,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在八月之初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顶上有一层的小房间,它们的样子和底下的蜂巢相比,大不一样,相差甚远。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这是由两种不一样的蜂建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种是已经在前面提到过的掘地蜂,另外一种,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竹蜂。 (1)本段选自《昆虫记》,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作者是 法国 (国家)的 法布尔(人名)。 (2)本段写了哪两种昆虫的窝? 答:掘地蜂和竹蜂。 (3)请结合本段说说为什么《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答: 2.阅读“蝉的卵”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概括了从卵到幼虫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漫长而苦闷的生长过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蝉的欢愉“得来不易”的理由。 答: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3.理解下边两个句子的含意。 ①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②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答:①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②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粘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答: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形象、活泼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拟人化手法。(举例略)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如:知道了怎样学习说明文;说明文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同样可以运用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更生动、形象。……)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全部题目。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了解常识,积累字词。 独立思考,做好记录;大胆发言,倾听意见。 独立完成,组内评改。 学习总结,紧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