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梦回繁华 (第50、5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而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了解北宋的社会风貌及生活,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
2.揣摩作者准确而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学法指导】
通过抓要点来理清作者对画作的说明顺序,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翰林(hàn) 题跋(bá) 田畴(chóu) 舳舻相接(zhú) 料峭(qiào) 檀木(tán) 擅长(shàn) 络绎不绝(yì) 摄取(shè) 遒劲(qiú) 簇拥(cù) 摩肩接踵(zhǒng) 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星期天,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热闹极了。 B.经过半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银城花海。 C.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D.在展出的各幅画前无不人头攒动,尤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观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一、读文,知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总体评价《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画家张择端及创作背景,呼应题目。 第三部分(3~9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特点(质地和大小)、画面内容、技法特点(艺术成就)。 2.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①详写画面内容(尤其是汴河拱桥)、艺术成就。②略写画家的生平和画的整体特点。③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使读者易于了解。 二、品文,知写法 1.说说第4段介绍画幅的顺序和内容。 明确:①开卷处近郊→城中的汴河两岸→市区的街道。②初春景物,各色行人;人物形象(以拱桥为中心,以漕运为重点);各色店铺,行人。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明确: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再介绍画家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最后详写画作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3.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举例子:如第1段末句,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北宋绘画的题材范围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 ②列数字:如第3段首句,列出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画作的尺寸。 ③引用:第5段第7句,引用《东京梦华录》的语句,有力地说明《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④摹状貌:如第4段11~13句,具体生动地说明画面中段的情形。 ⑤打比喻:如第3段末句,将《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又如第4段第九句,将拱桥比作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4.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明确:①逻辑顺序(整体→局部,次要←→主要),如第3段概括介绍,第4段局部说明。……②空间顺序(右→左),如第4段——画面开卷处(由远及近)→画面中段→画面后段。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答:作者是按照开卷—中段—后段的顺序来介绍的。由“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可以看出。 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不多余。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内容上,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加深了对这幅画创作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 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去掉以后,就成了“《西湖争标图》为他所画”,可能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 答:绘画技艺高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揭示了社会生活状况,极具历史价值。 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鲜明,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所有题目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资料,解读字词。 逐段扫描,抓住要点;思考讨论,积极发言。 独自作答,教师解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