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01 08:53: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用模型和符号表现事物是两种常见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符号的是(  )
A.原子结构 B.眼球结构 C.密度公式 D.节约用水
2.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元素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右上图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能表示分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提出图①模型:原子是个球体,负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正电荷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C.卢瑟福提出了图④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质量大体积小的原子核,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D.依据各科学家提出模型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④
6.小实学习了氧气相关知识后,将其梳理成如下思维导图,请完成问题。
根据氧原子的微观结构图可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
A.2 B.6 C.8 D.16
7.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碳﹣14为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可表示为13C、14C)请回答:体检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或14C标记的尿素),15分钟后吹气,便可检测是否感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 B.13C、14C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13C、14C的属于不同种元素 D.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3和14
8.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基础。abcd为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可能的路径,能作为“原子核质量很大”这一理论的路径是(  )
A.a B.b C.c D.d
9.图甲为某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中的原子与甲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B. C. D.
10.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金箔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1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12.2023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铀同位素U,这一发现将对核能和核武器相关领域研究产生重要影响U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6 B.92 C.149 D.241
二、填空题
13.三星堆文化体现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新发现的文物距今约3000年左右。
(1)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右侧模型中能表示碳﹣14模型结构的是    。(填“甲”或“乙”)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氮﹣14与碳﹣14的本质区别为
   数不同。
14.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会运用这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和氧    组成的; (2)酒精是由    构成的;
(3)汞是由汞    构成的; (4)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5)二氧化硫分子是由    构成的。
15.1909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们做了以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子中心有带正电的    ,从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实验之前,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曾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不支持汤姆生观点的证据是:   。(写出1点)
16.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   质子,   个电子.
17.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集中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
1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甲乙丙)。
(2)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所示的    (选填ABC)。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19.蓝色起源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用月壤实现太阳能发电,据了解月壤中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He﹣3。如图所示为He﹣3及其同位素原子He﹣4的结构示意图,则“”表示的微粒为    ,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是因为它们原子核内    。
20.同位素在工业、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表是小科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A B C D
质子数 14 14 26 14
中子数 14 14 30 16
电子数 14 16 24 14
(1)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2)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    (选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1.如图为原子核聚变(原理是让上个原子核发生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大新的原子核)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③原子核未画出),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聚变前后的微粒种类不变,各微粒总数也不变。
(1)仿照①②,在图中的③中画出其原子核;
(2)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答案
1.解:A、原子结构属于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眼球结构属于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公式属于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水是符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元素。
故选:A。
3.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则能表示分子的是甲,乙表示原子,丙表示离子。
故选:A。
4.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故选:A。
5.解:A、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呈圆球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镶嵌其中,故A不正确;
B、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选B正确;
C、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来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且核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层次绕核作高速运动,故C不正确;
D、20世纪20年代以来提出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④②③,故D错误;
故选:B。
6.解: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故选:C。
7.解:A、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错误;
B、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B正确;
C、13C、14C都属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错误;
D、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都为6,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3、14,D错误;
故选:B。
8.解:A、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电荷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A错误;
B、由于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大多数a粒子是直接穿过,b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B错误;
C、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也带正电,当a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会发生偏转,c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C错误;
D、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质量很大,当a粒子与原子核撞击时就会被反弹回来,D正确。
故选:D。
9.解:甲图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A、图示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与甲不互为同位素,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与甲互为同位素,符合题意;
C、图示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与甲不互为同位素,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与甲不互为同位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解: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B符合题意;
C、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根据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上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是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
故选:B。
12.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U中质子数为92,因此核外电子数为92;
故选:B。
13.解:(1)碳﹣14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由右侧模型可知能表示碳﹣14模型结构的是乙;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氮﹣14与碳﹣14的本质区别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1)乙;
(2)核内质子.
14.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元素;
(2)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3)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离子;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15.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故答案为:(1)原子核;(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6.解:一个氢原子带一个质子,三个氢原子就带三个质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应该也带三个电子,又因为H3+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含有2个电子.
故答案为:3;2.
17.解:(1)A、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正确;
B、有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B错误;
C、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质量大体积小的微粒,故C正确。
(2)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7和8,由“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可知,氮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由7变成了8个,因为α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且α 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所以打出了的粒子为2﹣1=1个质子;
(3)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
故答案为:(1)AC;
(2)质子;
(3)原子发生了改变。
18.解:(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a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向,所以原子结构是C,故填:C;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填:D。
19.解:由He﹣3、He﹣4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为质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
He﹣3、He﹣4互为同位素原子,是因为它们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
质子;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20.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表格中AD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AD;
(2)B粒子的质子数为14,核外电子数为16,是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答案为:带负电。
21.解:(1)③中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故填:;
(2)同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①为1个质子和1个中子,②为1个质子和2个中子,③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故①②属于同种元素,故填:①②。
故答案为:(1);
(2)①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