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01 23: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原子结构的模型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3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教学重点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2.掌握原子内部结构。了解电子、质子、中子的特性。认识粒子的数量级。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明白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4.了解同位素的特点,明白“元素”的定义。了解同位素原子的常见应用。
教学难点 1.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2.离子的形成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3.区分同位素原子的异同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建立初步的原子论。 2.清楚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离子的关系,能举例说出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3.通过同位素的学习,知道原子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
科学思维 1.学会用模型方法认识抽象、复杂的事物。 2.学会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物质结构,认识自然界的科学规律。
实践探究 1.通过讨论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对物质科学发展的贡献,理解科学发展的不易,明白科学是无止境的。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同位素在农业、医学、考古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学生交流学习的能力,体会知识获得的乐趣。
态度责任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明白科学模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2.利用科学史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课本
学生 课本、文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再次熟悉分子、原子的模型。 1.展示动画。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 让学生感知不同物体的大小尺度,体会“原子”之小,引起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2.小组合作:①将桌面上的分子模型进行分类。②将分子模型拆开成原子,对原子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在上节课我们讲到,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拆分的,原子不可拆分。那么原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拆分的呢?原子还能不能分为更小的微粒? 利用模型方法,区分分子与原子,并由此引入“原子结构模型”。
组织化学史素材,了解原子结构发展史 1.课件展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漫画。 向同学们说明,此时的原子论还不是科学理论,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推测。 介绍原子论的起源,知道古代先贤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认识到任何复杂的理论都是从最简单的观察思考开始的,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对世界保持好奇心。
2.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组的预习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原子结构发展史)。教师作点评。 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学习他人的机会,培养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3.①结合同学们的分享,在黑板上按照时间顺序写出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波尔德原子结构模型。 ②教师进行补充和拓展,通过模拟视频介绍卢瑟福实验的过程。利用以上化学史渗透科学精神。 ③最后得出结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介绍带电性。 师生配合完成,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对知识掌握更深刻。 初步了解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核。
4.①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教师对原子核进行展开,介绍质子、中子;对比质子、中子、电子的大小质量、带电情况。拓展核反应的原理。 巩固上一环节所学的内容,形成图像记忆。 对原子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恶了解。
进行概念延伸,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离子。 1.提出问题:原子内部的这些微粒是否都是稳定不变的? 巩固原子结构,并了解其中的“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
2.播放动画视频。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原子就带上了电荷,我们称之为“离子”。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提出问题:原子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阴离子,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阳离子? 动画演示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抽象内容。 引导学生熟悉电子、质子的电性,知道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因。
3.通过视频介绍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钠原子、氯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认识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举例其他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请同学们指出其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并判断得失电子情况。 通过练习巩固对离子的认识。
构建同位素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的“本质”,建立科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展示三种不同的“碳原子”。提出问题:图片上的三个原子均为碳原子,请问它们有何不同之处? 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提升课堂专注度,培养观察细节的能力。
2.初步介绍元素的概念。“原子”与“元素”好比是“米粒”与“粮食的关系”。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是可变的,质子是原子最本质的部分,因此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学习分类思想,初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概念转变,为接下去“元素”的学习做准备。
3.指出同位素的定义。讲授同位素原子符号的书写。 掌握同位素原子的符号表示方法。
4.以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为例,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5.介绍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乐趣。
课堂小结 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完成本环节。 1、请分别说一说汤姆生、卢瑟福对原子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2、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描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3、请问同位素原子之间的异同点有哪些? 4、质子、中子其实还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夸克”。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微观粒子中也隐藏着“璀璨宇宙”,科学是无止境的,探索自然的脚步不会停歇,希望大家能培养起科学探究的热情,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
作业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原子的现代结构模型。
2、课后具体去了解一种同位素原子的应用,以书面的形式呈现。
3、完成课后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