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列夫 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作者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把握列夫 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4.揣摩精彩语句,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作者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 罗兰》等。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界最美丽的坟墓”。
二、心中文豪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可以说是个明星,你想象中的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理清思路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快速浏览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5)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外表。
第二部分:(6-9)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精神。
四、初识文豪
自读课文1-5段,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要求:默读1——5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托尔斯泰外貌特征:
(1)须发特点:脸庞多毛 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3)面容表情:消沉忧郁 愚钝压抑
(4)长相平平, 普通平常,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5)身材短小敦实,令拜访者失望,期望和眼见, 形成巨大反差。
总印象: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粗鄙丑陋 平庸普通
五、走近文豪
1.默读6-9段,概括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1)目光犀利 黑豹似的;锃亮的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
(2)感情丰富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冷酷锐利---意趣盎然……
(3)洞察世事 敏锐深刻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
2、肖像描写的技法
本文的外貌描写向来为人称道。无论是逐层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丑陋”,还是转而凸显眼睛的不凡,都能抓住最具代表性、最独特之处,仔细品读文中形象精彩的描写,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比喻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①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给读者生动的视觉感受,从而抓住其外貌的主要特征。
例: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坚。一绺绺灰白的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眉毛、鬈发、胡子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
②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印象深刻。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 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小结写法一: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托尔斯泰外貌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4段层层铺陈,反复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粗鄙丑陋 、平庸普通。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侧面烘托,其实是在为后文步步蓄势。
3.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为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作传,一般情形是极力渲染传主最富魅力之处,作者却用那么多的篇幅,把这样一位世人尊敬的大文豪的外貌写的如此粗鄙丑陋,这是否有损于托尔斯泰的形象
小结写法二: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形成巨大的张力。
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他坚韧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
探索文豪
六、 精当的议论
(一)幻灯出示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4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几句话是对眼睛的描写,有丰富的含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话,再结合老师对托尔斯泰的介绍以及你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品读,看看在这双眼睛背后的托尔斯泰,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联系托尔斯泰的作品,分小组讨论品析其中的一个句子,然后展示交流。
(二)齐读最后一段,探究深意。
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他究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补充作家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退役后,到欧洲游历,这让他看透了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冷酷和虚伪,激起他很大的愤慨。由此也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因此招致农奴主的歧视。反对沙俄暴政,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同情革命者,因此引起沙俄政府的不满,并企图将他监禁和流放。
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地从事体力劳动,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深入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增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他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她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紧张,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幸福”与“不幸”:
“能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的不幸,恰为着这句话做了注脚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小结写法三: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
(三)梳理归整
本文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通过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请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肖像,对自己外貌中最突出的一点作为重点刻画,可以是“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并在外貌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要求:100字,不要出现名字)
七、推荐阅读
1.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
2.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