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堂速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堂速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3 20: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堂速测
基础检测
一、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 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采用 或稀释涂布的方法接种,通过培养获得的由一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
2. 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方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工具 接种环 涂布器
方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方法 蘸取菌液/挑取固体表面微生物→在平板上连续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多次连续平行划线 菌液梯度稀释→取不同稀释度菌液0. 1 mL加在平板上→涂布器均匀涂布
分离结果 在划线的尾部能得到单菌落 适当稀释度下得到单菌落
培养结果示例
用途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1)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扇形划线接种:每划一条线都要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然后再次从同一起点变换方向划线。
②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
a. 划线可分3~4次进行,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不需再次蘸取菌种,在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区域直接开始划线。
b.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c. 最后一次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不能相连的原因:最后一次划线已经将细菌稀释成单个的细胞,如果与第一次划线相连,则增加了细菌的数目,得不到纯化的效果。
③平板划线法都只用 蘸取一次菌液,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平板划线操作中的灼烧及其目的
项目 目的
蘸取菌液前灼烧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菌种
每次划线前灼烧 杀死上一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 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菌种污染环境、感染操作者
小试牛刀
1.若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看到的培养结果不可能是( )
A. B.
C. D.
2.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还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脉培养基
C.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3.采用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A.接种环 B.涂布器 C.接种针 D.移液管
4.下列不能测定样品微生物数的方法是( )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C.滤膜法 D.平板划线法
5.“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中,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的尿素分解菌直接利用的氮源是( )
A.尿素 B.氨 C.琼脂糖 D.蛋白胨
6.将适量的菌种接种到无菌全营养的固体培养基表面上,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菌落,下图表示接种后的培养结果,其中接种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个培养皿的是( )
A. B.
C. D.
7.学校一同学按照“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在鉴别苯酚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培养→挑选目的菌株”的步骤想要获得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但总是无法获得,指导老师建议添加选择培养这一步骤,原因是( )
A.土壤中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数量较少
B.该同学制备的固体培养基无选择作用
C.该同学的培养基被含碳物质污染了
D.该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菌
8.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数目的统计,在101、102、103倍稀释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个/mL、295个/mL和46个/mL,则菌落总数(个/mL)为( )
A.3.76×104 B.3.95×104 C.3.6×104 D.3.775×104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是单个菌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培养后得到的结果,D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不是单菌落,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细菌后培养得到的结果。
2.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对与被对照组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为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为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在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因此,应设置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作为对照,C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采用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微生物,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玻璃涂布器,B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稀释涂布平板法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A正确;
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可测定样品微生物数目,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B正确;
C、滤膜法能测定样品微生物数,例如用滤膜法测定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C正确;
D、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分离微生物,但不能测定样品微生物数目,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尿素分解菌分泌脉酶,将尿素降解为氨,氨作为其生长的氮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ABD项培养皿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项培养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故选C。
7.答案:A
解析:A、因为土壤中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数量较少,所以该同学总是无法获得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可添加选择培养这一步骤,选择培养能增加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再在鉴别苯酚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培养,挑选目的菌株,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D
解析: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需要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计数,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因此菌落总数应该为46×103=4.6×104个/mL,295×102=2.95×104个/mL,二者的平均数为(4.6+2.95)÷2×104=3.775×104个/mL,即D正确。故选D。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