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时优化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时优化训练(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3 22: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明显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种
D.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2.某同学进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以稀释倍数A=104、B=105、C=106涂布平板,生长的菌落分别是:A1=3200、A2=2900、A3=3000,B1=315、B2=305、B3=295,C1=30、C2=31、C3=30。理论上,下列菌落计数正确的是( )
A.以C组计算平均值
B.分别以A、B、C组计算平均值
C.以B3和C组一起计算平均值
D.以B组和C组分别计算平均值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对于对照组的要求可以不包括哪项( )
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微生物
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完全相同
4.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接种时应单手打开皿盖,然后取出浸泡的玻璃刮刀直接涂布
C.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
5.研究表明,存在于植物中的木犀草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在测试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功效时获得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圆纸的直径与透明圈的大小呈正相关
B.林犀草素的浓度与抑菌效果无显著相关性
C.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影响木犀草素的抑菌效果
D.测试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6.某科研小组欲从某盐湖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修复盐碱地,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提高固体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筛选耐盐细菌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培养耐盐菌前,采用酒精浸泡涂布器后不可直接涂布
C.可设置接种等量蒸馏水的培养皿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统计活菌数量,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来表示
7.油田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污染后,土壤性质改变,肥力降低。有科研团队筛选出了2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可有效治理和修复油田土壤。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筛选菌株用的土样应当从油田附近受到污染的土壤获取
B.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以及器皿工具都需要灭菌处理
C.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富集培养
D.将培养液用接种针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便于筛选和计数
8.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塘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部分操作过程、结论
A 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将10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的表面后,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
B 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盖上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
C 重复实验获得了四个平板,其中的菌落数分别为212、318、157、183,则平均值应为184
D 实验组平板上有38个菌落,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则应以“38-5”作为该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计算的依据
A.A B.B C.C D.D
9.某实验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微生物,其上生长的均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会减少,有害成分积累,pH会升高
C.观察培养24h时的培养基,其菌落特征往往不稳定,最可能的原因是稀释倍数不当
D.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获得的个数就是该体积样品中活菌数与死菌数之和
10.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易腐烂、变质,滋生病原微生物等。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组合可以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量比例的探究实验,并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大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氮源
B.要统计活菌数量不可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种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107个
D.处理该类有机厨余垃圾,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例为1:1
11.下列关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选择不同的稀释倍数
B.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小于实际活菌数目
C.若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说明稀释倍数合适可用于菌落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经筛选出了某些细菌
12.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常会比实际活菌数目少
B.利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C.5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表明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17×108个
D.该实验需设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用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
13.嗜冷细菌在-15~20℃温度下最宜生长,其产生的大量胞外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从而造成牛奶腐败变质。为测定某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数目,某生物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培养皿旁的数字代表菌落数目。
A.牛奶样品中含有嗜冷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B.估算1mL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活菌数为3.9×105个
C.刚挤出的鲜牛奶冷藏一段时间后进行高温杀菌处理,牛奶就不会腐败变质了
D.可从嗜冷细菌中获得抗冻基因用于抗冻作物品种的培育
14.“菲”是存在于某些化工厂污水中的具有致癌作用的有机污染物。研究人员用如下基础盐溶液加“菲”,从化工厂用于处理污水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能高效降解“菲”的细菌。基础盐溶液配方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培养液中“菲”的作用是_____。
(2)利用该配方配制培养基对目标菌落进行计数,则还应加入_____,其作用是_____。此时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
(3)某次培养出现清晰可见的菌落,为了保证菌落计数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一般情况下,统计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
15.学习“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时,甲、乙两同学就“大肠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是厌氧型,因为大肠杆菌生活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大肠中,是缺氧环境。乙则认为是需氧型,因为卫生部门对餐馆卫生检查时,会对餐具、消毒柜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进行取样。老师建议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两位同学选择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10g,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
(2)两位同学配制好培养基后,发现不能用于观察菌落,原因是缺少_____。后重新配制培养基,培养基上有菌落长出,若利用显微镜对大肠杆菌进行直接计数,通常选用_____(填血细胞或细菌)计数板进行观察和计数。
(3)两位同学调整好培养基后,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采用_____法接种才能达到上述实验目的。
(4)两人在培养大肠杆菌时培养条件的不同点是_____。结果两人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细胞的呼吸类型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A正确;根据选项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种,C错误;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D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本题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3.答案:D
解析:设置对照组时,对照组培养基也应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微生物,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与实验组完全一致,A、B、C不符合题意;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检测灭菌是否合格,故对照组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可不相同,D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接种时单手打开皿盖,取适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B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C正确。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结果可知,透明圈的大小与圆纸片的直径无关,而是与木犀草素的浓度有关;木犀草素的浓度与抑菌效果有显著相关性;培养基中琼脂是凝固剂,其含量对木犀草素的抑菌效果无影响;为了防止误差,测试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6.答案:C
解析:根据耐盐菌可在高浓度盐水中生存的特点,用高盐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得到耐盐细菌,A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培养耐盐菌前,应用灼烧法对浸泡过酒精的涂布器进行灭菌后才能涂布,B正确;蒸馏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微生物,所以不能选用接种等量蒸馏水的培养皿来证实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量,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表示,D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富含石油的环境中,能降解石油的菌株会比较丰富,更容易筛选出高效菌株,所以选择土样时,应当从富含石油的环境中获取,A正确;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要求无菌操作,所以培养基以及用到的各类器皿和工具都需要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筛选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能降解石油的菌株能增殖,而不能降解石油的菌株受到限制,C正确;筛选菌种时,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也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但是计数时,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需要先用移液枪将培养液滴到培养基上再用涂布器进行涂布,D错误。
8.答案:C
解析: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错误;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选项中菌落数为318的不符合要求,应舍弃,其他三个数值求平均值即可,C正确;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
9.答案:B
解析: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某些固氮菌不需要培养基提供氮源,A错误;分解尿素的细菌大多是异养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因代谢而减少,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pH会升高,B正确;培养24h,培养基中的菌落特征往往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长不足,也可能是由于稀释倍数不当菌落重叠造成的,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获得的个数再经计算一定体积样品中的数量才是该体积样品中活菌数与死菌数之和,D错误。
10.答案:D
解析:氮源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氮源,A项正确;统计活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B项正确;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42+39+36)÷3÷0.1×100×103=3.9×107(个),C项正确;题图中,两菌种的接种量比例为1:1时有效菌落数最多,但是本实验中只做了这几种比例,不足以证明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例为1:1,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A、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B、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所以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C、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D、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少,A正确;
B、培养基的唯一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正确;
C、5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中,菌落的平均数为(168+175+167)÷3=170个,故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170÷0.1×106÷10=1.7×108个,C错误;
D、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种类数目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则说明起到了选择作用,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嗜冷细菌在牛奶样品中能进行增殖,故牛奶样品中含有其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A正确;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由图中菌落数量可知,应选择稀释103倍的平板进行计数,故1mL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活菌数为(36+39+42)÷3÷0.1×103=3.9×105(个),B正确;嗜冷细菌在牛奶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胞外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高温处理后嗜冷细菌被杀死,但耐高温酶仍具有活性,从而造成牛奶腐败变质,C错误;嗜冷细菌能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繁殖,可从嗜冷细菌中获得抗冻基因用于抗冻作物品种的培育,D正确。
14.答案:(1)作为唯一碳源
(2)琼脂;作为凝固剂;稀释涂布平板法
(3)30~300;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解析:(1)要分离纯化能降解“菲”的目的菌,需配制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或培养液。
(2)如要对目的菌进行计数,则需配制固体培养基,需要在基础盐溶液中加入琼脂等作为凝固剂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3)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同时,统计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要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15.答案:(1)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2)凝固剂琼脂;细菌
(3)高压蒸汽灭菌;稀释涂布平板
(4)甲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乙在有氧条件下培养;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1)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2)两位同学配制好培养基后,发现不能用于观察菌落,原因是缺少凝固剂琼脂。后重新配制培养基,培养基上有菌落长出,若利用显微镜对大肠杆菌进行直接计数,通常选用细菌计数板进行观察和计数。
(3)对于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才能达到上述实验目的。
(4)两人在培养大肠杆菌时培养条件的不同点是甲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乙在有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发现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细胞的呼吸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