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细腻讲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案例
【教例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精品之一,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世所称道。这篇论文气势磅礴,逻辑推理缜密,内含丰富、深邃的哲理,以饱满的情感力量激荡着我们的心胸。在执教这一课时,遵循一个“细”字,听说读写都很细致,注重铺垫,注重积累,注重感悟。“读背,听记,做作业”,训练扎实高效。
一、直入课题
1.屏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处《孟子》。
2.屏显:
细
二、常识积累
1.了解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2.屏显:
《孟子》,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3.屏显:
本文是《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它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4.老师解读名句。
5.屏显活动
读背,听记,做作业
三、读背活动
1.屏显:
读背,懂
2.认识几个生字:
畎 鬲 敖 奚 拂 曾
3.细读第一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古人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 chu )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鱼盐:贩卖鱼和盐。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海:海滨。
市:集市。
4.了解人物故事:
舜原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推荐给纣( zhou )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yin )。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 yu )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用为大夫。
5.细读第二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受饥饿。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财资缺乏,使……穷困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行:指每一行为,每一件事。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使……错乱。
所以:用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曾益:增加。曾,通“增”。
6.细读第三节。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发于声: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7.细读结尾。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
8.解析课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而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海边,而后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为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如果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四、听记活动
老师讲析,学生笔记。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开篇用例,正面用例,集中用例,排比用例。
2.作者精选从上古到春秋漫长时间中经过严峻磨炼的圣君贤臣的典型事例,选材角度异常精美(农夫、苦役、小贩、囚徒、隐士、奴隶)。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叙到议,由例及理,归纳推理,高度概括,要点明晰。
4.观点鲜明,语言精警——人才造就,必须先让他在意志身体、生活、毅力等方面经受极其艰苦的磨炼。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道理论证,由人及国,由正而反,层层深入。对普通人从正面论述,对国家从反面论述,这是很高明的写法。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点出议论的中心,本文的论点。
全文运用事例论证和整理论证的方法,由个别及一般,由个人及国家,由正面论述及反面论述,论证思路层层推进。
古人说: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
五、课中习练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于:困于心 死于安乐也
B.其:苦其心志 以乐其志
C.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 .之:舜发于吠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 .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 .敌:出则无敌国外患 恐前后受其敌
D .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选出解释准确的一项( )
A .行拂乱其所为: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B .所以动心忍性:因此他的心惊动并坚定起来。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如果没有法度,就没有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4.选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 .全文论说的中心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第二段论说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难困苦的磨砺。
C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D .全文主要采用了做比较、讲道理的说理方法。
5.学生逐题完成后分享交流,老师点评。
8.古人说: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