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赏,即学即用——《背影》教学案例
【教例简介】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经典抒情散文,这样一篇经典的散文。第一课时采用常规的整体感知、选点精读之后进行了简单的“回扣顺联”,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和作文构思训练。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力度,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
第一课时
一、教学铺垫
1.人们对作品的评价。
2.作者的简介。
3.认读生字雅词。
4.明确两个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任务一:概说课文,把握文意
1.老师出示要说提示:
概说全文的主要内容,概说文章的行文脉络,概说父亲的形象特点,概说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从以上四个角度任选一个概说。
3.学生分享,老师点评。
4.老师课中小结,用五六个句子对课文概说,突出了第六段的概说。
三、任务二:精段品读,学习写法
1.朗读训练,建议学生这样朗读第六段。
轻声地朗读,复述关于父亲“背影”的故事。
轻声地朗读,梳理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轻声地朗读,感受这一段中情感的抒发。
2.学生根据要求依次朗读,分享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3.请学生从下面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课文第六段:
话题一:这一段中的“事”与“情”;
话题二:欣赏段中的“定格描写”;
话题三:欣赏段中的“连续动作”描写;
话题四:“泪”的表“情”作用;
话题五:黑色与红色;
话题六:父亲的话语欣赏;
话题七:动词的表现力欣赏;
话题八:父亲的外貌描写欣赏;
话题九:说说这一段中的两写“背影”;
话题十:说说这一段与全文的关系。
4.学生自选话题分享交流,老师点评,与学生对话。
5.老师进行课中小结:
这一段的事件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父亲买橘”。“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这一段最关键的一句,全文表现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作者层次分明、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那布帽,布马褂、布棉袍表现了父亲家庭败落、生活贫困的境遇;那蹒跚的步态,那探身、攀手、缩脚、倾身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父亲的费劲吃力;那“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动作,体现了父亲不让儿子觉得自己劳累的细心;那叮嘱的话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那流泪、又流泪的叙述,则表达出作者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意。总之,这一段处处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处处都抒发了作者的感动之情。
四、任务三:回顾顺联,体会妙笔
1.出示主问题:
如果全文只单纯地描写父亲买橘子,故事会这样感人吗?
2.学生思考,分享交流,老师提示。
3.回顾:从对背影的描写回扣课文的首段,体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环境。
4.顺联:从对背影的描写顺联课文的末段,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
5.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前一节课所学,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趣味学习活动
1.出示要求:就“ 与 ”这个话题对课文进行重新发现。
2.示例:开头与结尾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首尾呼应,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与歉意。
3.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横向联系与探寻。课堂交流,老师点评。
4.老师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
父亲与儿子
黑色与紫色
内疚与思念
年少与年老
实写与虚写
简叙与详叙
【俊孟评课:巧妙的话题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5.顺势引出下面的内容:
课文第二段,简叙,用几句话写了多件事。
课文第六段,详叙,用很多话只写了一件事。
6.老师讲析:
简叙与详叙的处理,不仅在这篇文章里非常重要,而且在任何一篇以记事为主的叙说文中都非常重要。在这篇课文里,作为简叙的这一段的作用是:介绍家境,突显背景,表现心情,进行铺垫;作为详叙的这一段的作用是:突显场景,描绘细节,表现人物,抒发感情。如果没有简叙,详叙的内容就显得比较突兀,不够自然;如果没有详叙,叙事就没有动人的细节,没有故事的味道。所以,简叙与详叙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
三、课堂构思训练
1.教师出示一个作文题:平淡生活中的幸福。
请大家就刚才所学进行构思。构思要求:用这个作文题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请构思自己准备写的文章中“略写”与“详写”的内容提纲。时间8分钟。
2.学生构思、交流、老师评说。
3.老师进行课堂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