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 内环境的稳态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讨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构建稳态的概念,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动 态平衡特性。 2.通过分析“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是机体在多种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简述稳态 调节机制,初步体会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认同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3.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认同内环境稳态 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通过“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课外活动,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发展科学 思维和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m in 1. 内环 境的 动态 变化 【创设情境】 展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 【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 一个变化范围,并且范围不是很宽 泛,这说明什么? 2.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 【观察】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 【分析回答】 认同生命系统开放性、动态平衡特性
么会发生变化呢?
5m in 2. 对稳 态调 节机 制的 认识 【组织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 1-4 【提问】 1.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氧气、CO2 的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 定的 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 对内环境稳态会造成什么影响?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 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观察】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 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分析回答】 1.体会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与 内环境稳态的关系 2.体会整体与局部关系,深化结构与功 能观 3.聆听科学家对稳态调节机制认识的 完善过程,感悟随科学发展概念也随之 完善,认同生命系统整体性。
5m in 【组织思考】 1.分析内环境化学成分稳态失调实 例 1: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上下箭 头代表什么含义?可能对让人体造 成什么不利影响? 2.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失调实 例 2:健康人的体温接近 37℃ , 超 过 39℃即为高热。请回忆高热最严 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 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引导总结】 3.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分析回答】 1.根据化验单超标数据,分析对人体造 成的危害。 2.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联系起 来,了解疾病的危害,理解稳态是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
5m in 3. 内环 境稳 态的 重要 意义 【引导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内环境稳态与细胞 代谢关系,总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分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 体的健康状况 ”的原因,总结内环 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体现。 【思考分析】 1.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 调度分析。 2.学生感悟“共建共享 ”
3m in 4. 课外 实践 活动 交流 1.分享小组调查报告 2.对调查活动进行小结 1.学生交流、反思、总结 2.学生认同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 方法之一,并重视对调查中的“意外 ” 现象再探究
1m in 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重要概念,期望增 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聆听课题 第 1 章 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 ”探究实验,说明内环境具有维持pH 相对稳定的能力, 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以 pH 为例,阐明机体通过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关注健康问题,运用内环境pH 稳态的知识评价“酸碱体质理论 ”的科学性,并向他人 宣传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 导 入 教师: 以“酸碱体质理论” 的表述引入课堂,提问:是否认同该理论的内容?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初步做出判断,并提出与人体内环境的 pH 变化相关的疑问,如:人体内环境的 pH 是相同且不变的吗?酸性体质与疾 病间的因果关系如何?摄入碱性食物是否能够改变内环境的 pH?
14 ’ 实 验 探 究 1.实验方案讨论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讨论。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确定实验 对象、 自变量、因变量、对照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安全提醒。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生物组织材料的辨析、选择,厘清内环境的 概念,选择肝匀浆或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思考并确定自变量的控制手 段和因变量的检测方法。借助教材中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分析实验中的对照 设计:空白对照—— 自来水组,阳性对照——磷酸缓冲液组。 2.教师实验操作演示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利用视频进行实验操 作演示(以肝匀浆滴加 5 滴 HCl 的 pH 测定为例),突出实验流程和 pH 计的 使用方法。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明确实验流程并学习 pH 计的使用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呈现完整的实验数据,展示数据处理过程。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并以 酸和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 pH 为纵坐标绘制 3 种样液 pH 变化曲线图,直观 地呈现实验结果。 学生:学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从曲线图中分析实验结果,得出“ 内环境对外 界 pH 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的结论。以 pH 的稳态为例认识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 4.居家自主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材料,用居家常见的生物组织材料和常用的酸性 和碱性物质进行居家实验方案改进。介绍天然酸碱指示剂,演示紫甘蓝汁在 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变色情况,为因变量的检测提供方法支撑。展示学生居 家自主实验的案例视频,为学生的居家自主实验设计提供借鉴。提醒学生居 家实验中注意避免酸性和碱性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注意生熟分开避免污染。 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课后完成《学习任务单》 中的“学习任务一” :选取适 宜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家庭实验,书写实验报告。
3 ’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概 念 教师: 以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为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体温、渗 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稳态,进而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布置“学习任务二 ” 课后完成体温调查。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 虽然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但体温总 是接近 37℃; 多喝水多排尿,出汗、喝水少则尿少等现象,理解内环境稳态 的概念。
6 ’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调 节 机 制 1.磷酸缓冲液维持pH 相对稳定的原理介绍 教师:讲解磷酸缓冲液中的缓冲对“NaH2PO4/ Na2HPO4 ”的缓冲原理。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磷酸缓冲对的缓冲原理。 2.以 pH 为例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师:讲解血浆中的重要缓冲对“H2CO3/NaHCO3” 的缓冲原理,提问:缓冲作 用产生的 NaL(乳酸钠)、CO2 等产物如何代谢?机体对 pH 的调节能力是无 限的吗?运用“来源-去路”模型,分析各器官、系统在 pH 稳态调节中起到的 作用,关注这些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结合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的简单分析,得出“稳态的维持是在多器官、 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实现的“来源”与“去路” 的平衡” 的结论。提问:各器官系统 如何实现协调配合?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边听课边记录笔记,学习机体内环境 pH 稳态调节中涉及的缓冲对和 缓冲原理。理解不同器官、系统在维持pH 稳态中承担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协 调配合。以 pH 稳态的维持为例,初步建立稳态调节的“来源-去路 ”模型, 并借助该模型简单分析体温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过程。
1 ’ 应 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本节课所学内环境pH 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指 出“酸碱体质理论 ”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尝试向 家人、朋友宣传内环境稳态的科学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