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网校高二历史人民版课件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七中网校高二历史人民版课件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07: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又称“黑暗的世纪”。 图片反映了中世纪怎样的思想面貌?梵蒂冈教皇国教皇为国王加冕教会焚烧书籍教会处死“异端分子”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雕塑:《安东尼·奥索》中世纪表情基督教意识形态统治
(了解)“原罪”和“灵魂救赎”,禁欲主义、来世幸福 神权至上繁华的城市 “意大利人在14世纪以前并没有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巨大而普遍的热情来。这需要一种市民生活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只是在当时的意大利才开始出现,此前是没有的。这就需要贵族和市民必须学会在平等的条件下相处,而且必须产生这样一个感到需要文化并有时间和力量取得文化的社交世界。”
——瑞典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古典文化的“再生”(背景)1、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发展、生活水平提高2、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二、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14C—17C)1、核心内容:肯定人的价值、欲望
歌颂人性
重视现实
人文主义2、代表及作品①初期“三杰”但丁 《神曲》薄伽丘 《十日谈》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1313-1375)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以国家而论,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在城市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 (第四天故事一)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虔诚的父亲把女子看作洪水猛兽,要儿子赶快低下头,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回去喂养吧!”父亲这才明白……
人性无所不在,无从回避《十日谈》:  ⒈故事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追求?
  
⒉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观点?  (第四天故事第一)亲王唐克莱本独生女儿(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父亲的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字;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追求幸福 反对等级观念,主张自由平等,肯定人的价值。**为什么有人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
**《十日谈》 这部作品,反映在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什么特点?“人曲”彼特拉克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最 后 的 晚 餐米开朗基罗 《大卫》达·芬奇 《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世紀壁畫 中世纪圣母图15.16世纪西欧的价值观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
金钱,这是一只一切苦闷的良药;
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
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多么美妙的青春啊!
然而只是一瞬间。让我们唱吧!笑吧!
祝要求幸福的人幸福!
不要期待明天!15.16世纪,西欧崇尚怎样的价值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价值观?②高潮时期:从质朴走向高雅、精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一切时代。 ——本·琼生《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核心:人文主义追求理性科学人性至上追求现实生活张扬人性追求个性、平等 恩格斯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3、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推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局限: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1、背景①天主教会的腐朽及对德国的残酷剥削②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展③教会出售赎罪券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他生活豪侈淫佚,并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2、马丁.路德的主张“人人都可与上帝直接对话”3、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旧教(天主教)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基督教)4、影响①传播发展人文主义
②从神权中解放,推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启蒙运动做准备
④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阅读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典型题例】1、“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这一“新阶层”指的是( )
地主 B. 无产阶级 C.农民 D. 资产阶级
2、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人文主义关注人,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①体现了人的情感,②体现了人们追求现世的享受,③体现了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④《圣经》的翻译、解读等原为教会所垄断,人们只能以教会的为标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出现,说明对教会对圣经解读的垄断被打破,也满足了不同地区国家人们的不同需要。故四个选项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