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网校高二历史人民版课件必修三专题一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七中网校高二历史人民版课件必修三专题一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07: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主要思想家及思想主张(一)李贽(明末)1、反正统(反对理学、孔子、儒家经典)2、主张“真心”写作,反对摹古(二)黄宗羲(明末清初)1、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主张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三)顾炎武(明末清初)《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1、主张经世致用2、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四)王夫之(明末清初)《船山遗书》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四)王夫之(明末清初)《船山遗书》1、批判“孤秦陋宋”2、哲学成就“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四)唐甄(清初)1、主张经世致用2、批判君主专制“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破国亡家,流毒无穷,孰为之而孰主之?非君其谁乎!
世之腐儒,拘于君臣之分,溺于忠孝之论,厚责其臣而薄责其君。彼焉知天下之治,非臣能治之也;天下之乱,非臣能乱之也。”
——《潜书·远谏》为什么呢???共同探究二、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客观上提高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4、思想家个人经历的影响三、怎样认识这一时期的批判君主专制思想?1、是进步的,值得肯定。为中国思想近代化奠基。
2、未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更多停留在批判层面。
3、社会影响小,没有推动社会变革或革命。
4、未突破儒家思想束缚,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发展。1、关于李贽的思想,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DDB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5、与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有关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6、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AAC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B梳理: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