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03 10:52:4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灯,以行动支持地球”是今年活动的主题,作为青少年,我们最需要做好的是(  )
A.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B.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从国家战略出发,放眼世界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2.“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帖的是(  )
A.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D.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
3.下列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占用耕地
C.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三废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控制“三废”的排放
C.自然资源的保护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6.对比下列两图,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
A.火力发电量将减少
B.水力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7.“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中可行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
8.关于能源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汽车可以从排放的尾气中吸收能量,不消耗新的能源,返回原地
C.达·芬奇设想的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D.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传递转化是没有方向性的
9.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因为(  )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0.下列能源中,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是(  )
A.太阳能 B.石油 C.水能 D.风能
1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B.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保护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12.下列行为中,能较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13.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推出了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善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措施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加快煤改电、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
B.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热机的性能
C.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D.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14.学习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后,同学们就利用和开发能源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和设想,其中永远做不到的是(  )
A.尽快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
B.研究如何使煤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
C.研究一种既可以不消耗能源,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D.用超导体送电,减少输电过程中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15.2014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十面霾伏”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下列关于雾和霾的认识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雾霾天气会加重呼吸道疾病
B.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戴口罩出行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项重要举措
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16.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C.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应该停止开采石油
D.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二、填空题
17.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1)请说出人类面临的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2)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你认为如何去保护自然环境?(不少于30字)   
18.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   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   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   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9.如图所示是由大量反射镜组成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各个反射镜均由计算机控制,使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集热器(锅炉)上。集热器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后推动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1)太阳能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   ;
(3)水蒸气推动汽轮机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2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发展的,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如图“断指”图,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两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
21.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填序号)
①柴薪 ②煤炭 ③石油 ④天然气 ⑤水能 ⑥风能 ⑦太阳能 ⑧地热能
(2)某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建设,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 m﹣3 当地价格/元 m﹣3 每户月平均用气量/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 气 约4×107 9 6 0
天然气 约8×107 15 3 70
请你决策:   (填字母)。
A. 继续使用煤气   B. 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种决策的理由:   。
2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全新的冰雪理念、欢乐祥和的氛围极具代表性的冰雕,彰显冰城哈尔滨独有的内涵与个性.冰雪大世界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走近更让我们骄傲的建设冰雪大世界的人.
(1)在松花江上,他们用铁据将冰切割成块,再用带钢钩的尼龙绳子把冰块拉上岸,铁据和钢钩属于    材料,尼龙绳属于    材料;
(2)拉上岸的冰块用铲车将冰块运走,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3)现在冰雪大世界的彩灯还是靠电源供电发光的,专家们将研究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劳动了一天的工人师傅,饭量都很大,多数都能吃四个大馒头,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   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经缓慢氧化供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小明全家到美丽的牡丹江江边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穿了一件防晒服,标签注明“成分:100%锦纶”,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   .
(2)妈妈带了红烧肉、拌黄瓜、面包、牛奶、矿泉水,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    .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你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    .
(5)木柴、化石燃料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燃料,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    (填一种即可)等.
三、实验探究题
24.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   %以上.
25.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   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四、解答题
26.(2019九下·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据测算,1米3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米3。1米3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一氧化碳,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则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 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的优点: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燃烧的热值高,大约是汽油热值的二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氢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解水的方法,但消耗电量太多,成本高,不经济,不能大规模地制取氢气。第二种方法,也是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材料二:太阳能具有总量巨大、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大技术领域,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光电转换就是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目前该技术领域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如图是某海岛上一村民建在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它属于家用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该电站发的电,满足自家使用后,多余的并入电网。
(1)①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
②自然界最普遍的光化转换发生在植物体上,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   。
③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照6小时能发电   千瓦时。
(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你认为以下课题中具有研究价值的是   。(填字母编号)
①寻找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的方法,节约制氢成本
②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从自身出发,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该怎么做。请写出一项具体做法   。
28.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如图).
(1)看图后,说说你最担心的问题.
(2)要解决你最担心的问题,一方面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至少说两点),另一方面谈谈你有什么设想(说出一点即可).
29.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 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 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 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 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
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利用价值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我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出两点)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应节约水资源、电、粮食、森林、土地等资源都需要节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粮做起。
【解答】“关灯,以行动支持地球”是今年活动的主题,作为青少年,我们最需要做好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才能和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解答】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占用耕地都会破坏环境,不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并努力开发新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A不合题意;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会使资源匮乏,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C不合题意;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A.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火电发电量为46627kW h,2030年火电发电量47570kW h,火电发电量将增加,故A错误;
B.2017年我国水电发电量11898kW h,2030年水电发电量为15900kW h,因此水力发电量增加,故B正确;
C.我国2017年和2030年核能发电量的比例都是4%,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风电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2030年风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12%,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是否能够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时,由于消耗大量的电能,而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产生,因此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合题意;
C.有的行业必须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果禁止使用,虽然减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却影响了生产和生活,故C不合题意;
D.煤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也不会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不会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能源和能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煤和石油、天然气,都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汽车不能从排放的尾气中吸收能量,需要不断的消耗新的能源,故B错误;
C.只要是机械都要消耗能量,因此达·芬奇设想的永动机是不可以制成的,故C错误;
D.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传递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解答】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煤是动植物体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所以在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2)北京留民营村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3)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模式: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解答】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属于合理利用资源,不属于循环经济。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会造成物资浪费,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谷物枝叶用来饲养家畜,家畜产生的粪便用来灌溉谷物,较好的实现了物质循环。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没有体现循环经济。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合理减少物资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故③⑤⑥⑦⑧体现了循环经济。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在田间燃烧秸秆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考的重点.
【解答】解: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B、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和性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在田间燃烧秸秆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限制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用秸秆制沼气,变废为宝,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遭受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不能改善空气和环境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解决能源问题有两条出路:一是要把现有的能源利用好,提高利用率;二是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
【解答】解:A、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好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环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煤炭资源有限,所以使煤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是可行且必须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没有永动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输电过程要损耗部分电能,如果利用超导体送电,可以减少输电过程中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雾霾天气的成因解答.由于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加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冬季取暖也向空气中排放粉尘,致使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悬浮在大气中,形成雾霾.本题主要考查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防治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积累.
【解答】解:
A、雾霾中的颗粒物吸入肺中,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故A正确;
B、雾霾天气中的空气污染严重,要减少户外活动,故B正确;
C、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减少雾霾天气,而戴口罩出行只能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影响,不能治理雾霾,故C错误;
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主要是消耗化石能源所致.(2)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存在能源危机;(3)现在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应合理开采,但不能停止开采;(4)核能在安全范围的使用,利大于弊.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和能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解答】解:A、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不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错误.
B、虽然自然界中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存在能源危机,故B错误;
C、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人们还无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不能停止开采石油,故C错误;
D、如果安全地使用核能,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也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因此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1)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解答】(1)人类目前面临的常见环境问题有工业废气排放导致的酸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车辆等导致的噪声污染等等;
(2)保护自然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控制人口增长;
故答案为:(1)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8.【答案】(1)科学
(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1)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科学;(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19.【答案】(1)可
(2)光的传播方向
(3)内;机械
【知识点】光的反射;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能源能否再生,我们可以把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1)尽管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 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光能够汇聚在某一位置,从而起到更强的作用。
(2)水蒸气具有内能,在推动汽轮机转动的过程中转换为汽轮机的机械能,进而转化为发发电机的机械能,最后转变为电能。
故答案为:(1)可;(2)光的传播方向;(3)内;机械
20.【答案】(1)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解答】(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日常生活中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主要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进行,如 、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不同意,这种发展方式是指牺牲一些来获得另外一部分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最终会得不偿失。
故答案为:(1)经济;社会;生态系统;(2) 、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 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1.【答案】(1)①②③;①
(2)B(或者A);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知识点】化石能源;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人类燃烧煤和石油来获取能量,增加了大气层中的 CO2、NO2、SO2 等 含量。大气中 CO2 含量上升,使得温室效应失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NO2、 SO2 溶解到雨水中产生酸雨,影响人类生活。燃烧柴薪来获取能量,一方面砍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方面释放的CO2会污染空气。
【解答】(1)柴薪、煤炭、石油的燃烧会污染空气,柴薪的燃烧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2)由表格数据可知:煤气的性价比低于天然气,每月平均用气量却多于天然气。由此,应该推荐使用天然气,或从长远看,更经济。但由于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所以也可以继续使用煤气。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①;(2)B(或者A);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22.【答案】(1)金属;有机合成
(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节约能源
(4)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①铁据和钢钩属金属材料,尼龙绳属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故填:金属,有机合成;
(2)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用太阳能代替电能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
(4)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能量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答案】合成纤维;糖类;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用水浇灭;太阳能
【知识点】注意食品卫生;燃烧与灭火;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解:(1)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故填:合成纤维;
(2)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填:糖类;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用水浇灭;故填:用水浇灭;
(5)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故填:太阳能.
【分析】(1)根据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进行解答;
(2)根据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进行解答;
(3)根据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5)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解答.
24.【答案】(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D
(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4)3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1) 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说明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
(2)由信息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是由于森林的毁灭导致的,所以其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D符合题意;
(3)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土壤、水的缺乏导致的,而这些都是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所致的,因此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4)科学家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的林地,水土流失要比无森林覆盖的土地减少60%以上,因此要使一个国家农牧业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要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2)D;(3) 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4)30.
25.【答案】(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及图表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实验结果测定方法为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排除无关因素,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为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
26.【答案】(1)2(CH2O)n nCH4↑+nCO2↑
(2)厌氧异养型;1.296×106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微生物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新陈代谢类型有:自养需氧型:蓝藻,绿藻等是光能自养;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化能自养。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O2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杆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根据题意,反应物的化学式是 (CH2O)n ,生成物是CH4 和 CO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2) 甲烷细菌 不能合成有机物,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 。 1米3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6×3600= 1.296×106 焦;
(3) 7.2×108 ÷( 3× 107×60% )=40千克
(4) ①②④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 2(CH2O)n nCH4↑+nCO2↑ ; (2) 1、厌氧异养型 2、1.296×106 (3) 40 (4) ①②④
27.【答案】(1)化学;叶;12
(2)②③
(3)合理即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叶。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光照6小时能发电12千瓦时。(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可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或者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如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替燃油车;出门随手关灯等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叶;12;(2)②③;(3)合理即可
28.【答案】(1)答:只要说出关于能源危机或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例如不能过度开采,否则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枯竭
(2)答: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能源(如电能、水能、天然气、煤、柴).
还可以开发新能源、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各种耗能设备效率等方面的想法即可.
例如做法有:随手关灯,尽量少开私家车.
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煤炭的消耗量在逐年升高,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可以从节约能源方面入手,进行作答.
29.【答案】(1)有机物
(2)B
(3)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发电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甲中三类物质所占的百分比多少分析回答。
(2)由柱状图分析出(Cr)、铅(Pb)、砷(As)三种重金属在不同深度的含量的基础上总结回答。
(3)从垃圾的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等角度回答。
【解答】(1)从生活垃圾成分图可知有机物占垃圾的比例为54.0%,因此垃圾主要为有机物。
(2)从柱状图可看出Cr、Pb、As含量30~60厘米处比0~30厘米处高,故B符合题意。
(3)城市垃圾处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垃圾分类收集;有用物质循环使用;垃圾发电等。
故答案为:(1)有机物;(2)B;(3)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发电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灯,以行动支持地球”是今年活动的主题,作为青少年,我们最需要做好的是(  )
A.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B.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从国家战略出发,放眼世界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应节约水资源、电、粮食、森林、土地等资源都需要节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粮做起。
【解答】“关灯,以行动支持地球”是今年活动的主题,作为青少年,我们最需要做好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帖的是(  )
A.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D.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才能和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下列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占用耕地
C.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三废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解答】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占用耕地都会破坏环境,不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故答案为:B
4.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控制“三废”的排放
C.自然资源的保护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故答案为:A
5.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并努力开发新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A不合题意;
B.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会使资源匮乏,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C不合题意;
D.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对比下列两图,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
A.火力发电量将减少
B.水力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A.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火电发电量为46627kW h,2030年火电发电量47570kW h,火电发电量将增加,故A错误;
B.2017年我国水电发电量11898kW h,2030年水电发电量为15900kW h,因此水力发电量增加,故B正确;
C.我国2017年和2030年核能发电量的比例都是4%,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风电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2030年风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12%,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7.“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中可行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是否能够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时,由于消耗大量的电能,而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产生,因此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合题意;
C.有的行业必须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果禁止使用,虽然减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却影响了生产和生活,故C不合题意;
D.煤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也不会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不会题意。
故选A。
8.关于能源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汽车可以从排放的尾气中吸收能量,不消耗新的能源,返回原地
C.达·芬奇设想的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D.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传递转化是没有方向性的
【答案】A
【知识点】能源的种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能源和能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煤和石油、天然气,都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汽车不能从排放的尾气中吸收能量,需要不断的消耗新的能源,故B错误;
C.只要是机械都要消耗能量,因此达·芬奇设想的永动机是不可以制成的,故C错误;
D.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传递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D错误。
故选A。
9.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因为(  )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解答】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下列能源中,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是(  )
A.太阳能 B.石油 C.水能 D.风能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煤是动植物体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B.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保护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解答】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所以在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12.下列行为中,能较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2)北京留民营村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3)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模式: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解答】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属于合理利用资源,不属于循环经济。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会造成物资浪费,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混合模式,谷物枝叶用来饲养家畜,家畜产生的粪便用来灌溉谷物,较好的实现了物质循环。 ④城市垃圾集中填埋,没有体现循环经济。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合理减少物资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故③⑤⑥⑦⑧体现了循环经济。
故答案为D.
13.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推出了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善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措施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加快煤改电、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
B.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热机的性能
C.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D.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在田间燃烧秸秆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考的重点.
【解答】解: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B、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和性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在田间燃烧秸秆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限制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用秸秆制沼气,变废为宝,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遭受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不能改善空气和环境的质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4.学习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后,同学们就利用和开发能源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和设想,其中永远做不到的是(  )
A.尽快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
B.研究如何使煤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
C.研究一种既可以不消耗能源,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D.用超导体送电,减少输电过程中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解决能源问题有两条出路:一是要把现有的能源利用好,提高利用率;二是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
【解答】解:A、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好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环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煤炭资源有限,所以使煤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是可行且必须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没有永动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输电过程要损耗部分电能,如果利用超导体送电,可以减少输电过程中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14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十面霾伏”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下列关于雾和霾的认识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雾霾天气会加重呼吸道疾病
B.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戴口罩出行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项重要举措
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答案】C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雾霾天气的成因解答.由于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加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冬季取暖也向空气中排放粉尘,致使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悬浮在大气中,形成雾霾.本题主要考查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防治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积累.
【解答】解:
A、雾霾中的颗粒物吸入肺中,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故A正确;
B、雾霾天气中的空气污染严重,要减少户外活动,故B正确;
C、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减少雾霾天气,而戴口罩出行只能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影响,不能治理雾霾,故C错误;
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16.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C.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应该停止开采石油
D.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主要是消耗化石能源所致.(2)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存在能源危机;(3)现在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应合理开采,但不能停止开采;(4)核能在安全范围的使用,利大于弊.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和能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解答】解:A、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不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错误.
B、虽然自然界中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存在能源危机,故B错误;
C、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人们还无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不能停止开采石油,故C错误;
D、如果安全地使用核能,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也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因此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7.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1)请说出人类面临的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2)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你认为如何去保护自然环境?(不少于30字)   
【答案】(1)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解答】(1)人类目前面临的常见环境问题有工业废气排放导致的酸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车辆等导致的噪声污染等等;
(2)保护自然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控制人口增长;
故答案为:(1)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8.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   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   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   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1)科学
(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1)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1)科学;(2)资源;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结构转型
19.如图所示是由大量反射镜组成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各个反射镜均由计算机控制,使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集热器(锅炉)上。集热器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后推动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1)太阳能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   ;
(3)水蒸气推动汽轮机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答案】(1)可
(2)光的传播方向
(3)内;机械
【知识点】光的反射;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能源能否再生,我们可以把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1)尽管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 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光能够汇聚在某一位置,从而起到更强的作用。
(2)水蒸气具有内能,在推动汽轮机转动的过程中转换为汽轮机的机械能,进而转化为发发电机的机械能,最后转变为电能。
故答案为:(1)可;(2)光的传播方向;(3)内;机械
2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发展的,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如图“断指”图,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两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
【答案】(1)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解答】(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日常生活中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主要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进行,如 、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不同意,这种发展方式是指牺牲一些来获得另外一部分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最终会得不偿失。
故答案为:(1)经济;社会;生态系统;(2) 、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拒绝“方便袋”、“贺卡”;节约用水用电等 ;(3) 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1.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填序号)
①柴薪 ②煤炭 ③石油 ④天然气 ⑤水能 ⑥风能 ⑦太阳能 ⑧地热能
(2)某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建设,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 m﹣3 当地价格/元 m﹣3 每户月平均用气量/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 气 约4×107 9 6 0
天然气 约8×107 15 3 70
请你决策:   (填字母)。
A. 继续使用煤气   B. 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种决策的理由:   。
【答案】(1)①②③;①
(2)B(或者A);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知识点】化石能源;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人类燃烧煤和石油来获取能量,增加了大气层中的 CO2、NO2、SO2 等 含量。大气中 CO2 含量上升,使得温室效应失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NO2、 SO2 溶解到雨水中产生酸雨,影响人类生活。燃烧柴薪来获取能量,一方面砍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方面释放的CO2会污染空气。
【解答】(1)柴薪、煤炭、石油的燃烧会污染空气,柴薪的燃烧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2)由表格数据可知:煤气的性价比低于天然气,每月平均用气量却多于天然气。由此,应该推荐使用天然气,或从长远看,更经济。但由于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所以也可以继续使用煤气。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①;(2)B(或者A);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2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全新的冰雪理念、欢乐祥和的氛围极具代表性的冰雕,彰显冰城哈尔滨独有的内涵与个性.冰雪大世界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走近更让我们骄傲的建设冰雪大世界的人.
(1)在松花江上,他们用铁据将冰切割成块,再用带钢钩的尼龙绳子把冰块拉上岸,铁据和钢钩属于    材料,尼龙绳属于    材料;
(2)拉上岸的冰块用铲车将冰块运走,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3)现在冰雪大世界的彩灯还是靠电源供电发光的,专家们将研究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劳动了一天的工人师傅,饭量都很大,多数都能吃四个大馒头,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   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经缓慢氧化供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金属;有机合成
(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节约能源
(4)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①铁据和钢钩属金属材料,尼龙绳属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故填:金属,有机合成;
(2)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用太阳能代替电能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
(4)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催化;水;C6H12O6+6O26CO2+6H2O.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能量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 小明全家到美丽的牡丹江江边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穿了一件防晒服,标签注明“成分:100%锦纶”,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   .
(2)妈妈带了红烧肉、拌黄瓜、面包、牛奶、矿泉水,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    .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你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    .
(5)木柴、化石燃料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燃料,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    (填一种即可)等.
【答案】合成纤维;糖类;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用水浇灭;太阳能
【知识点】注意食品卫生;燃烧与灭火;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解:(1)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故填:合成纤维;
(2)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填:糖类;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用水浇灭;故填:用水浇灭;
(5)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故填:太阳能.
【分析】(1)根据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进行解答;
(2)根据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进行解答;
(3)根据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5)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
24.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   %以上.
【答案】(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D
(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4)3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1) 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说明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
(2)由信息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是由于森林的毁灭导致的,所以其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D符合题意;
(3)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土壤、水的缺乏导致的,而这些都是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所致的,因此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4)科学家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的林地,水土流失要比无森林覆盖的土地减少60%以上,因此要使一个国家农牧业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要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2)D;(3) 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4)30.
25.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   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答案】(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及图表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实验结果测定方法为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排除无关因素,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为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或“碳-氧”)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碳-氧”)
四、解答题
26.(2019九下·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据测算,1米3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米3。1米3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一氧化碳,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则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 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答案】(1)2(CH2O)n nCH4↑+nCO2↑
(2)厌氧异养型;1.296×106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微生物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新陈代谢类型有:自养需氧型:蓝藻,绿藻等是光能自养;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化能自养。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O2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杆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根据题意,反应物的化学式是 (CH2O)n ,生成物是CH4 和 CO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2) 甲烷细菌 不能合成有机物,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 。 1米3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6×3600= 1.296×106 焦;
(3) 7.2×108 ÷( 3× 107×60% )=40千克
(4) ①②④ 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 2(CH2O)n nCH4↑+nCO2↑ ; (2) 1、厌氧异养型 2、1.296×106 (3) 40 (4) ①②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的优点: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燃烧的热值高,大约是汽油热值的二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氢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解水的方法,但消耗电量太多,成本高,不经济,不能大规模地制取氢气。第二种方法,也是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材料二:太阳能具有总量巨大、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大技术领域,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光电转换就是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目前该技术领域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如图是某海岛上一村民建在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它属于家用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该电站发的电,满足自家使用后,多余的并入电网。
(1)①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
②自然界最普遍的光化转换发生在植物体上,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   。
③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照6小时能发电   千瓦时。
(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你认为以下课题中具有研究价值的是   。(填字母编号)
①寻找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的方法,节约制氢成本
②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从自身出发,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该怎么做。请写出一项具体做法   。
【答案】(1)化学;叶;12
(2)②③
(3)合理即可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叶。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光照6小时能发电12千瓦时。(2)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可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或者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如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替燃油车;出门随手关灯等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叶;12;(2)②③;(3)合理即可
28.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如图).
(1)看图后,说说你最担心的问题.
(2)要解决你最担心的问题,一方面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至少说两点),另一方面谈谈你有什么设想(说出一点即可).
【答案】(1)答:只要说出关于能源危机或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例如不能过度开采,否则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枯竭
(2)答: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能源(如电能、水能、天然气、煤、柴).
还可以开发新能源、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各种耗能设备效率等方面的想法即可.
例如做法有:随手关灯,尽量少开私家车.
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知识点】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煤炭的消耗量在逐年升高,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可以从节约能源方面入手,进行作答.
29.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 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 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 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 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
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利用价值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我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出两点) :     、     。
【答案】(1)有机物
(2)B
(3)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发电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甲中三类物质所占的百分比多少分析回答。
(2)由柱状图分析出(Cr)、铅(Pb)、砷(As)三种重金属在不同深度的含量的基础上总结回答。
(3)从垃圾的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等角度回答。
【解答】(1)从生活垃圾成分图可知有机物占垃圾的比例为54.0%,因此垃圾主要为有机物。
(2)从柱状图可看出Cr、Pb、As含量30~60厘米处比0~30厘米处高,故B符合题意。
(3)城市垃圾处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垃圾分类收集;有用物质循环使用;垃圾发电等。
故答案为:(1)有机物;(2)B;(3)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发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