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4节)A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1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28.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考试范围:4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秋 密云区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气焊 C.人工降雨 D.气体肥料
2.(2023秋 东台市期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2”表示两个氮原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O: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干冰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汽化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集成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5.“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少量“雪碧”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6.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
A.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收集法
B.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法
C.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7.实验室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不反应
B.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结构不同
C.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8.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
9.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C、B两种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C、B两种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10.(2023秋 格尔木市校级期中)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收集气体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
B.收集气体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可乐饮料中
D.将可乐饮料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11.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燃烧木炭 D.燃烧煤
12.(2023秋 巧家县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13.(2023秋 运城期末)中国秉着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2060年前努力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单质 D.含碳物质
14.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如图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仍是紫色
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
15.(2023秋 石狮市期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都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这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反应①可通过镁在氧气中燃烧实现
C.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可用反应⑤表示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里分别用稀硫酸和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 ,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无浑浊现象出现,原因是 ,后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原因是 .
17.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
18.(2023秋 江源区期末)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白膜),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白膜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
(2)清除此污渍,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 (填试剂的名称)。
19.(2023秋 宛城区校级月考)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I、植物气肥
(1)在蔬菜大棚内增大CO2浓度,有利于植物进行 ,促进生长。
Ⅱ、生产化肥
(2)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NH4HCO3)。
①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
②合成碳酸氢铵的反应为CO2+NH3+H2O═NH4HCO3,理论上,相同质量的NH3分别生产CO(NH2)2和NH4HCO3时所消耗的CO2质量比为 。
20.(2023秋 靖宇县期末)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增强;
(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CO2能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原料。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
21.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5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22.(2023秋 前郭县校级月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3.(2023秋 湖南月考)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该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填序号)。实验室也可以用同样的制取装置来制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
(3)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24.(2023秋 乾县校级期末)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 ;若将点燃的红磷缓慢伸入瓶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偏 (填“大”或“小”)。
(2)实验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三通入CO2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四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5.(2023秋 高新区校级期末)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小明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措施产生兴趣,进行学习之旅。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2)二氧化碳的封存和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图1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分析图2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选填装置序号),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上用CO2与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获得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X+4H2O,则X是 。
26.小科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装配成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于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l)为检察装置的气密性,小科进行如下操作:关闭止水夹,将试管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若观察到 ,则气密性良好。
(2)小科将CO2通入盛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合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扁,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若小科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解释软塑料瓶为什么变扁 。
(3)小红认为小科实验还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瓶子变扁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为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请简要写出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1分)
2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3 宛城区校级四模)人类总要向自然界中排放“碳”,若排放过多的“碳”,会引起
增强(环境问题);为了吸收排放出去的“碳”,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行动!我国将于2060年做到“吸收量=排放量”,即实现“碳中和”。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若生成32t图中的单质,理论上“吸收”“”的质量是 t。
29.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示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左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右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观察到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 (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3)“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是 (填能的转化)的过程。
30.(2023 茂南区三模)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态CO2能制冷的原因是 ,CO2气体制成干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 。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3)2021年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请分析“搭积木”式的合成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②写出如图中①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在制备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③淀粉(C6H10O5)n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④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
A.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
C.可以节约耕地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考试范围:4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秋 密云区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气焊 C.人工降雨 D.气体肥料
【答案】B
【解答】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用于气焊,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做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3秋 东台市期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2”表示两个氮原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O: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C
【解答】解:A、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该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则CO2中“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为2,则选项描述错误,故A正确;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原子个数,故2N中的“2”表示2个氮原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
D、元素的化合价标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O中“2”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正确;
故选:C。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均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可以使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同一种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反应条件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干冰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汽化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集成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答案】C
【解答】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A、B、D都不正确。
故选:C。
5.“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少量“雪碧”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答案】D
【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蕊由红变紫。
故选:D。
6.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
A.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收集法
B.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法
C.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答案】C
【解答】解:甲(固)+乙(固)丙↑+丁,属于固体加热型;气体丙易溶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气体丙易溶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制取丙气体不能选用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丙气体不能选用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气体丙易溶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气体丙易溶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实验室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不反应
B.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结构不同
C.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块状的大理石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但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中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A错误;
B、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因此其组成和结构都相同,故B错误;
C、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在于颗粒大小不同,说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C正确;
D、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状态不同,就是说物理性质不同;但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8.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
【答案】C
【解答】解:当电器设备失火时,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故选:C。
9.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C、B两种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C、B两种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答案】C
【解答】解: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在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10.(2023秋 格尔木市校级期中)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收集气体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
B.收集气体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可乐饮料中
D.将可乐饮料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答案】D
【解答】解: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稳定,在振荡,受热时就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1.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燃烧木炭 D.燃烧煤
【答案】A
【解答】解:
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是否能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A、煅烧石灰石符合上述各项要求,所以正确。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成本高,所以错误。
C、燃烧木炭的方法收集困难,不利于大量生产,所以错误。
D、燃烧煤成本高、污染大、不利于大量生产,所以错误。
故选:A。
12.(2023秋 巧家县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答案】B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不能产生雾,该选项不正确。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正确。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变成紫色,是因为加热时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D、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3.(2023秋 运城期末)中国秉着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2060年前努力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单质 D.含碳物质
【答案】B
【解答】解:“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B。
14.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如图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仍是紫色
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
【答案】C
【解答】解:A、图1处滴加稀硫酸,为酸性溶液,遇到紫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2处水不显酸性,试纸不变色,3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试纸变红,4处二氧化碳不显酸性,试纸不变色,选项A正确;
B、3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体现了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C、4处二氧化碳与试纸接触不变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选项C错误;
D、一个实验出现多组对照实验,具有极好对比性,节约了药品,选项D正确;
故选:C。
15.(2023秋 石狮市期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都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这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反应①可通过镁在氧气中燃烧实现
C.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可用反应⑤表示
【答案】D
【解答】解:A.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二氧化碳、水均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错误;
B.反应①为氧气与碳或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错误;
C.反应④中,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方程式为:2H2+O22H2O;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错误;
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可用反应⑤表示,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里分别用稀硫酸和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 ,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无浑浊现象出现,原因是 ,后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原因是 .
【解答】解:因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它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的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故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就是盐酸,会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生成的碳酸钙沉淀重新溶解,所以看不到沉淀,故填: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O2带出的HCl与石灰水反应,阻碍了CO2与石灰水的作用;沉淀物碳酸钙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可溶物碳酸氢钙,所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的原因是:生成的CaCO3与通入的CO2、H2O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
故答案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O2带出的HCl与石灰水反应,阻碍了CO2与石灰水的作用;生成的CaCO3与通入的CO2、H2O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
17.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
【解答】: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检,装,收,验;可知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⑥收集二氧化碳.
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故答案为:②③①⑥④⑤.
18.(2023秋 江源区期末)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白膜),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白膜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
(2)清除此污渍,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 (填试剂的名称)。
【答案】(1)Ca(OH)2+CO2=CaCO3↓+H2O。(2)稀盐酸。
【解答】解:(1)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是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和水,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碳酸钙能溶于酸,故清除此污渍,可加入稀盐酸。
故答案为:(1)Ca(OH)2+CO2=CaCO3↓+H2O。(2)稀盐酸。
19.(2023秋 宛城区校级月考)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I、植物气肥
(1)在蔬菜大棚内增大CO2浓度,有利于植物进行 ,促进生长。
Ⅱ、生产化肥
(2)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NH4HCO3)。
①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
②合成碳酸氢铵的反应为CO2+NH3+H2O═NH4HCO3,理论上,相同质量的NH3分别生产CO(NH2)2和NH4HCO3时所消耗的CO2质量比为 。
【答案】(1)光合作用;(2)①H2O;②1:2。
【解答】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用到的原料为CO2、H2O,则在蔬菜大棚内增大CO2浓度,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发生变化,反应前C、O、N、H的原子个数为1、2、2、6,反应后C、O、N、H的原子个数为1、1、2、4,则X中含有2个H,1个O,为H2O;
②合成尿素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氨分子个数比为1:2,而合成碳酸氢钠的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氨分子个数比为1:1,则相同质量的氨气分别生产尿素和碳酸氢铵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①H2O;②1:2。
20.(2023秋 靖宇县期末)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增强;
(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CO2能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原料。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温室;(2)2NaOH+CO2═Na2CO3+H2O;(3)CH4O。
【解答】解:(1)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O。
故答案为:(1)温室;(2)2NaOH+CO2═Na2CO3+H2O;(3)CH4O。
21.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5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答案】(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50。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将300mL二氧化碳通入盛有250毫升蒸馏水的广口瓶中时,只能溶解250mL二氧化碳,则排出的水的体积为50mL。
故答案为:(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50。
22.(2023秋 前郭县校级月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2)CO2+H2O=H2CO3。
【解答】解:(1)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的产生增多,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2)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2)CO2+H2O=H2CO3。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3.(2023秋 湖南月考)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该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填序号)。实验室也可以用同样的制取装置来制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
(3)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答案】(1)水槽;
(2)CaCO3+2HCl=CaCl2+H2O+CO2↑;BC或BF;2H2O22H2O+O2↑;
(3)AD。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水槽;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或F,则应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BC或BF,实验室也可以用同样的制取装置来制氧气,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二氧化碳气体从a端通入,故A符合题意;
B、洗气应该长进短出,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CO2,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气应该长进短出,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CO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故答案为:(1)水槽;(2)CaCO3+2HCl=CaCl2+H2O+CO2↑;BC或BF;2H2O22H2O+O2↑;(3)AD。
24.(2023秋 乾县校级期末)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 ;若将点燃的红磷缓慢伸入瓶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偏 (填“大”或“小”)。
(2)实验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三通入CO2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四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1)耗尽装置内的氧气;大;
(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A变为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不变色;
(4)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1)实验一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耗尽装置内的氧气;若将点燃的红磷缓慢伸入瓶中,瓶内的空气受热部分逸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纸变红色,故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A变为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不变色;
(4)实验四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耗尽装置内的氧气;大;
(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3)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A变为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不变色;
(4)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5.(2023秋 高新区校级期末)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小明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措施产生兴趣,进行学习之旅。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2)二氧化碳的封存和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图1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分析图2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选填装置序号),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上用CO2与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获得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X+4H2O,则X是 。
【答案】(1)化石燃料的大量应用;
(2)丙;Ca(OH)2+CO2=CaCO3↓+H2O;
(3)C2H4。
【解答】解:(1)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应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等;
(2)由图2可知,在捕集过程中,使用 NaOH 溶液几乎可将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吸收,故“捕捉”效果最好的是丙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2、4,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守恒不变可知,则一个X分子中含有C、H的原子数目是2、4,则其化学式为C2H4。
答案:(1)化石燃料的大量应用;(2)丙;Ca(OH)2+CO2=CaCO3↓+H2O;(3)C2H4。
26.小科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装配成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于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l)为检察装置的气密性,小科进行如下操作:关闭止水夹,将试管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若观察到 ,则气密性良好。
(2)小科将CO2通入盛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合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扁,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若小科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解释软塑料瓶为什么变扁 。
(3)小红认为小科实验还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瓶子变扁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为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请简要写出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
【答案】(1)上升一段水柱;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将瓶子压瘪;
(3)取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通入二氧化碳发现瓶子变瘪的程度不如原实验中的瓶子。
【解答】(1)关闭止水夹,将试管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出现上升的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上升一段水柱;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使瓶子变瘪,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将瓶子压瘪;
(3)因为实验中有水的干扰,所以可以取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通入二氧化碳发现瓶子变瘪的程度不如原实验中的瓶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和二氧化碳反应了,故答案为:取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通入二氧化碳发现瓶子变瘪的程度不如原实验中的瓶子。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1分)
2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质量分数为:×100%=83.3%;
(2)由分析可知3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溶液具有均一性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3g x
x=2.19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30g盐酸消耗3克碳酸钙,100克盐酸消耗10克碳酸钙,
设10克碳酸钙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二氧化碳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10g y z
y=11.1g,z=4.4g
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0%≈10.5%
故答案为:(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2023 宛城区校级四模)人类总要向自然界中排放“碳”,若排放过多的“碳”,会引起
增强(环境问题);为了吸收排放出去的“碳”,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行动!我国将于2060年做到“吸收量=排放量”,即实现“碳中和”。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若生成32t图中的单质,理论上“吸收”“”的质量是 t。
【答案】温室效应;CO2+2H2OCH4+2O2;22
【解答】解:题目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
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为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4个水分子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4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故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
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图中的单质为氧气,需要求的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为二氧化碳,设:理论上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t
故理论上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t。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CO2+2H2OCH4+2O2;22。
29.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示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左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右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观察到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 (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3)“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是 (填能的转化)的过程。
【答案】(1)右侧液面低于左侧;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则右侧的瓶内的温度高,压强增大;(2)变小;
(3)8H2O+6CO29O2+2C3H8O;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则右侧的瓶内的温度高,则压强增大,故会压着食用油向左侧移动,会出现右侧液面低于左侧的现象;
故答案为:右侧液面低于左侧;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则右侧的瓶内的温度高,压强增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越强,pH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3)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丙醇,反应条件是光照,化学方程式是:8H2O+6CO29O2+2C3H8O,这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故答案为:8H2O+6CO29O2+2C3H8O;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0.(2023 茂南区三模)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态CO2能制冷的原因是 ,CO2气体制成干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 。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3)2021年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请分析“搭积木”式的合成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②写出如图中①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在制备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③淀粉(C6H10O5)n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④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
A.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
C.可以节约耕地资源
【答案】(1)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分子间隔;(2)CO2;
(3)①光合作用。②CO2+3H2CH3OH+H2O;化学性质;
③1:8;④ABC。
【解答】解:(1)固态CO2能制冷的原因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CO2气体制成干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化学符号为:CO2。
(3)①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②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在制备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淀粉【(C6H10O5)n】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6×5)=1:8。
④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可以节约耕地资源等,故选:ABC。
故答案为:(1)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分子间隔;
(2)CO2;(3)①光合作用。②CO2+3H2CH3OH+H2O;化学性质;
③1:8;④A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