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结】人教必修5第7课《陈情表》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1. 李密《陈情表》,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篇抗旨奏章。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语不得稍有差池,特别是李密这样的亡国之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李密不仅抗旨成功,而且还获得暴君司马炎的嘉奖。李密的秘密在哪里?
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就是他读懂了司马炎这个人,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文化的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解读。千百年来,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忠孝节义”,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忠、孝”二字贯穿在《陈情表》中。 李密对祖母“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个,更相为命”,因此,对于卧病不起的年迈祖母,朝夕侍奉,“区区不能废远”。为了祖母,官可以不做,名可以不要,朝廷征召,屡次不行。甚至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根本原因是他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古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李密的这篇文章,恰恰说明了现在暂时的尽孝正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尽忠。忠与孝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读李密的文章,一方面为他那片至诚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庆幸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常人难以解决的矛盾。
二、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有四种感情,一是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敬之情;二是进退两难的为难之情;三是李密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四是对皇帝的忠诚之情。基本的思想是“忠”与“孝”。
【写作素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素材激活】
本来已极尽凄凉的身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你写来,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闪着盈盈泪光,每一句话都让人的鼻端忍不住阵阵的酸楚。那寥寥的几百字像几万根细密的小针,绵绵地刺着人的心,一股热热的潮流从心里向外涌着,布满全身每一个毛孔,说不清是酸,是涩,还是苦。这感觉还不是像潮水那样排山倒海般地袭来,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无数的支流,缠绵,悠长,细密,在胸臆间、脑海里久久地徘徊。
你真的是用自己的那颗心、那腔血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陈情表》。40年相依为命的祖母,就是你全部的世界,就是你整个的灵魂。祖母的恩情,已不是山高海深这样的语言所能够形容,对于你来说,即使倾尽了整个生命也无法报偿其万一。所以,名望,官位,利禄,一切加起来也比不上对祖母多一天的奉养;一丝的亲情,即使用全部的世界也无法换取。
难怪晋武帝读完后,非但没有追究你的怠慢之责,反而赞赏你的孝心,赐你奴婢二人,并让郡县供你祖母膳食。
【适用话题】
从李密角度,适用于“沟通”“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语言的艺术”“真诚的力量”“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善意的谎言”“情与理”“行走在取舍中”“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等话题或作文题。
从晋武帝角度可于“宽容的力量”“气度”“尊重”等话题或题目。
从李密与祖母的关系来说,可用于“带着感恩上路”“源泉”等题目。
从整体角度思考,适用“补钙”“镜子”,主要是反思当今孝文化的缺失。
三、素材储备
于孝的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长幼有序。——孟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www.
【预】人教必修5第7课《陈情表》教学资料
一、认识作者
姓名 李密 字 令伯
朝代 晋 籍贯 四川彭山县
生平简介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氏抚养成人。李密虽从小境遇不佳,但十分好学,师从于谯周门下,博览五经。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蜀亡后,李密曾以奉养祖母为由,谢绝晋邓艾之请,辞不出仕。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为竉络蜀汉旧臣,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以照料年迈祖母为由,作《陈情表》上书晋武帝,其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得晋武帝恩许。后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主要作品 《陈情表》
作品风格 情真意切
二、文本知识
1.表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2.背景资料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忠,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 李密传》记载,李密侍奉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密遂得以终养。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祚薄( ) 逋慢( ) 床蓐( )
终鲜兄弟( ) 闵凶( ) 陨首( )
优渥( ) 期功强近( ) 矜育( )
拔擢( ) 盘桓( ) 茕茕孑立( )
2、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
(3)常在床蓐
(4)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舅夺母志
古义:
今义: 强取,抢
(2)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存在;(理论、 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今义: 身心劳苦
4、一词多义
薄
(2)息
(3)寻
(4)除
(5)行
(6)矜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则刘病日笃
(2)夙遭闵凶
(3)猥以微贱
(4)愿陛下矜悯愚诚
(5)无以终余年
(6)谨拜表以闻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文言句式
①而刘夙婴疾病 ______________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_____________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_______________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_________________
⑥臣具以表闻 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探究
1.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
2.“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文中几次说到类似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贬低自己的话?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
3.若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你觉得好吗?
参考答案: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zuò bū rù xiǎn mǐn yǔn wò jī jīn zhuó huán qiónɡ
2. 通假字
⑴“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⑵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⑶“蓐”通“褥”,垫子 ⑷“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3.古今异义
⑴强行改变 ⑵不能走路 ⑶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指优秀人才⑷成人自立 ⑸申诉(苦衷) ⑹辛酸悲苦
4、一词多义
⑴形容词,浅薄 动词,迫近 形容词,少 动词,轻视
⑵名词,子 动词,叹息 动词,休息 名词,气息
⑶副词,不久 动词,寻找
⑷动词,授予官职 动词,清除、去掉
⑸动词,经历 动词,走路
⑹动词,怜惜 动词,自夸 动词,怜悯
5、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⑵形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用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⑶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⑷ 形容词用作名词,诚心 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6、特殊句式
①被动句②判断句③判断句④状语后置句⑤宾语前置句⑥省略句
四、内容探究
1.提示:大致有这样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2.提示:李密这些话都是真话,而且也是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不可的。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别有用心,招来杀身之祸。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是讲究什么名节,完全是因为祖母尚在,需要照顾。事实上在李密一再推辞任职之后,已经出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严重局面。所以赶紧上表陈情,恳切地再三声明自己之所以一再推辞的理由,以免遭杀身之祸。
3.提示:不好。因为:出于情,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www.
【讲】人教必修5第7课《陈情表》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2、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 板书强调重点读音。(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ìn) 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陨(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①实词
险衅 陨首 东宫 伏惟 伏渥 区区
②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区区 不行 沐浴 无主 上报 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④单音文言实词
夙 鲜 息 吊 婴 逮 拜 寻 除 矜 听 闻
⑤通假字
闵——悯 蓐——褥 有(同)又
⑥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 更(更相为命) 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⑦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 (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 (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⑨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后老师再明确: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大体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达的情感。今天,我们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讨。
二、检查
1、检查背诵。
学生准备两分钟。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语文课代表)。每人背诵完,学生点评。
2、师生齐读或背诵,再次体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陈什么情?
讨论后回答。(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⑴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引导: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2、构思艺术
【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
陈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养无主 孝情
沐浴清化 过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理)
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
五、作业设计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www.
【练】人教必修5第7课《陈情表》教学资料
课内巩固
1.根据课文,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①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 优渥wò 洗马xǐ 更相为命ɡēnɡ
B.逋慢bū 茕茕 qiónɡ 盘桓yuán 门衰祚薄zuò
C.日笃dǔ 期功jī 陛下bì 终鲜兄弟xiān
D.闵凶mǐn 矜育jīn 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ěi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有:
A.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 夺:夺取
B.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笃:病重
E.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与“茕茕”同义
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厚”的反义词
H.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③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D.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解析:本题列出的都是一词多义现象,要求根据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①蒙国恩,除②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③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④,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⑤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8.指出文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语句,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修辞分析题,同时要求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所以这同时又是一道语言鉴赏题。
9.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A.本段为什么要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起笔?
B.陈述太守、刺史对自己的荐举,其用意是什么?
C.“臣具以表闻”,这奏表的内容是什么?
D.本段文字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E.这段文字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10.将“诏书切峻”以下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
课外提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 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缉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湮郁 湮:堵塞
D.直岁大饥 直:一直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 ②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③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④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
⑤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 ⑥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高考链接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1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 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1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1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B (A应为应yīng验 C应为提dī防 D应为guì)
1.答案: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④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解析:A项“洗”表示姓和官职(洗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念xiǎn。“更”表示“更替、更换”的意义念ɡēnɡ。 B项“桓”念huán(不要误读成“垣yuán”)。 C项“期”,表示周年、周月和服丧一周年时念jī,“鲜”,表“稀少”的意思时,念xiǎn。
答案:D.
3.解析:舅夺母志,夺,丧失、改变。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三军可以易帅,匹夫不夺志”,夺与易同义。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皇上)闻。日薄西山,薄,逼近,念bó。薄,作单音节词,念báo,如~饼、~待、~酒、~田;在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念bó。
答案:ACG。
4.答案:A项①③怜惜、同情,②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崇尚。B项①授与官职、任命,②呈上、献上,③跪拜礼。C项①②推辞、辞谢,③辞别、告辞。D项①因,②凭,③拿、用。
5.答案:A项闵,教材注通“悯”,本资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闵”,病困,凶丧,不是通假用法。“闵”通“悯”,表“怜恤、哀伤、忧虑”等义。B项蓐,本指草席、草垫,文中通“褥”,指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C项零丁,通“伶仃”。D项有,通“又”。
6.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稍不注意,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用今义释古义。阅读时要特别留意。
答案:A项不行,文中意义是“不能行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义表示“不可以、能力不够”等。成立,文中的意义是“长大成人”,古有三十而立的说法。今义是表示“某项事情筹划成功或某观点能站得住脚”等。B项 汤,文中指加水把中药熬煎,今义指菜汤。废,文中与“离”同义复用,今义表示“废弃、废止”。C项秀才,文中指优秀的人才,与明、清朝时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D项告诉,文中表示的意义是“请求、诉求”,今义指“通知对方,使人知道”,也表示“向法庭起诉讼”。
7.答案:①不久。②授予官职,与“拜”同义。③掉落。④使……闻,动词使动用法。⑤逃避、拖延。⑥深、甚。
8.答案:“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所蒙受的逼迫和巨大压力。“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是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尴尬。
9.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A、B项侧重揭示文字背后的用意。C项“表”的内容作者虽然没有明言,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揣摩出它的大意。D项要求概括本段中心内容,实际就是考查捕捉中心句的能力。E项要求分析本段文字在全篇中的作用。这些题目体现了文章分析和鉴赏的基本要求。
答案:A,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关涉重大,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现,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内容,这便为全文的论说确定了一个能得到晋武帝认可的前提。
B,追述自己因“供养无主”,对太守、刺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举”,曾经“辞不受命”,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能应召并非即兴之想,而是确有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苦衷曾经为地方官吏所谅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时也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一句张本。
C,“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是对朝廷征召表示无限感激,“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另一方面是表白“供养无主”“辞不就职”。
D,本段的中心是说明由于“诏书切峻”“郡县逼迫”,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E,本段突出朝廷征召,使自己陷入忠孝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的境地。那末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究竟如何决断呢?他会把祖母弃置不顾吗?他能说服晋武帝放弃成命吗?这便为下文留下悬念。
10.解析:翻译时要注意文中关键字词意义准确。本文重要的词语是:切峻、逋慢、临门、日笃、告诉、狼狈。
答案: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故意逃避 ( http: / / www.21cnjy.com )、怠慢。郡县长官一次又一次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府官员亲自登门,逼迫急如星火,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一再向长官请求、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11.D(直:遇到、面对)
12.A(筛选信息首先要读准题干,此题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筛选出先母辛勤操劳的事例,然后再根据选项给出的事例到文章相应区间进行比对,检查选项是否有误。第②句是指母亲识大体,懂孝顺。第⑤句写母亲疾病缠身。第⑥句感慨母亲悲苦一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④句省略的主语,切不可将其主语误以为是其姐姐。)
13.B(B项对应文中句子“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先主”一词应当理解为“祖宗神主”,而不是汪中的祖父。)
14.(1)白天常常叫姐姐看守房屋,先母带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和妹妹,颓丧(疲困)地到亲戚故旧处乞讨,大抵(一般)整天得不到一顿饭食。(“傫”、“匄”、“率”、介词结构,各1分,句意1分)
(2)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对于血肉之躯(生命)呢?(“论”、“摧剥”、“销”、“血气”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
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 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15.B(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16.B(①处说的是王尧臣为避嫌疑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刘敞列为第二名。“以”,介词,表原因,“因为”,合乎句意;“且”,连词也好(表递进、并列、让步等),副词也好(姑且、暂且、将要)均不合适。②处是说范伟在刘敞被召还之后翻供的次数至四五次之多,用介词“于”,组合为“至于”,表示到达某种程度。“则”,连词与副词用法均不通。③处说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时引经据典来讽谏,虽然“因”与“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句中“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更为恰当;“所”凭借的内容大都在后。)
17.C(标点: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18.D(A项对应的内容见第三段前半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特别是因为发运使(官名)不同意刘敞对雷塘的处置意见,可“卒以予民”,可见刘敞确实是“经过努力”才让他折服的。正确。
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雷塘事、王甲事、范伟事等,足以见出他“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正确。
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即变前狱”的意思就是“马上翻供”。正确。
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错误。)
19.(1)【答案】
①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②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2)【答案】
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