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学习笔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学习笔记(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08: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准备:
1.作者链接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2.作品链接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三里之城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委而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亲戚畔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其他重点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  
委:____________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界:_________________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_________________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利:_________________
(6)得道多助  
得道:_________________
(7)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
(1)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
(2)之: 三里之城  ___________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
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
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
(3)而:夫环而攻之  ________________
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
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章中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突出强调“________”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
富贵不能淫
学习准备:
读准字音,准确诵读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淫(yín)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父命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5)行天下之大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6)与民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
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
(2)戒:戒之曰  _________________
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_
(3)道: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
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
(4)居: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
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重点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大丈夫:______
(2)无违夫子   夫子: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__
(2)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
(3)以: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
(4)其: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
(5)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
子未学礼乎  ______________
(6)之:丈夫之冠也  ________
父命之  ______________
母命之  ______________
往送之门  ____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
二、特殊句式
1.戒之曰。(    )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章中心
本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品质: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五、文意理解与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链接材料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了人面对贫贱时的态度,请说说其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准备:
读准字音,准确诵读
(shùn) 孙叔敖(áo) 畎(quǎn)亩 傅说(yuè)
鬲(gé) 奚(xī) 法家拂(bì)士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
(2)拂: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
4.其他重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_________________
(2)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______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士:_________________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其: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
(2)则: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
(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
征于色 __________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
(4)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
二、特殊句式
舜发于畎亩之中。(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章中心
本文作者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__________________,磨难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意理解与探究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哪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链接材料
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①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节选自《墨子·耕柱》)
【注】 ①欣:同“睎”,望,测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能说书者说书: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为义孰为大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简析孟子与墨子在论辩方面各自的用语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1.同“叛”,背叛
2.(1)护城河;池汤,水池 (2)内城;城市(3)离开;前往 (4)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婚姻、血统关系的家庭和成员);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婚姻、血统关系的家庭和成员
3.(1)泛指武器装备 (2)放弃 (3)边界 (4)险要 (5)锐利 (6)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7)极点
4.(1)介词,凭借
(2)助词,的 助词,的 代词,他,指寡助者 动词,到
(3)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承接
二、1.(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3.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背叛的寡助之君。
4.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少。
5.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人和
富贵不能淫
一、1.同“汝”,你
2.(1)真正,确实;诚心,诚实,忠诚 (2)成年男子;帽子(3)教导、训诲;命令 (4)准则,标准;位置在中间(5)喻指“义”;大路 (6)遵从;理由
3.(1)能够 实现 (2)告诫 谨慎 (3)原则,行为准则 道路
(4)居住 住所 (5)作为 当作
4.(1)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文中指丈夫
5.(1)连词,表顺承 (2)怎么,哪里 (3)介词,把
(4)代词,自己的 (5)语气词,相当于“呢” 语气词,相当于“吗” (6)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丈夫 代词,指女子 动词,到 结构助词,的
二、1.省略句(省略主语“母”) 2.判断句
三、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3.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4.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五、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不能坚守原则,无法保持本性,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主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六、1.为……做事
2.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
3.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事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有骨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1(1)同“增”,增加 (2)同“横”,梗塞、不顺 (3)同“弼”,辅佐
2.(1)兴起,指被任用;发放,发送 (2)选拔、任用;举起 (3)狱官;士兵,战士 (4)这;为,对,正确,表示判断 (5)在国内;进入 (6)在国外;出去
2.(1)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2)违背 同“弼”,辅佐
3.(1)田地 (2)集市 (3)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
(4)征:征验、表现 喻:了解、明白 (5)辅佐君王的贤士
(6)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4.(1)代词,他的 (2)连词,如果
(3)介词,从 介词,给 介词,在 连词,由于
(4)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二、倒装句(状语“于畎亩之中”后置)
三、1.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内心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心意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就常常会被消灭。
5.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四、激励人奋发有为 促使人有新成就
五、1.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
2.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国外的祸患。
六、1.讲书
2.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一件是大事?
3.选文中孟子善于用排比来增强雄辩的非凡气势。例如:开篇用六个相同句式构成排比,有力地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链接材料中的墨子善于选取相类事物进行类比论辩反驳。例如:以“筑墙”与“为义”类比,深入浅出地说明行义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