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预习任务单教案+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预习任务单教案+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21:55:14

文档简介

单元预习任务单
【预习内容】
教材:《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
【预习目标】
1.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借助助读资料,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预习过程】
10 三峡
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积累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_______,北魏_______学家。所撰《_______》,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瞿塘峡、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掌握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飞漱( ) 绝( ) 属引(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于夏水xiāng líng___________,yán sù zǔ ju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冬之时,则sù tuān lǜ tán___________,huí qīng dào yǐng___________。
二、背诵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直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境默写。
(1)描写贵在精练。如郦道元的《三峡》“___________”一句,仅用四字就分别写出了水、树、山和草的特点。
(2)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三峡》中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简要概括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善长 地理 水经注 古代地理 巫峡 西陵峡
2.(1)quē shù yǎn zhǔ(2)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二、1.(1)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2)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2.(1)清荣峻茂(2)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略。
11 短文二篇
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积累文学常识。
(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___________》。
(2)苏轼,___________文学家,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等。
2.掌握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藻、荇交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两岸石bì_________ 五色交huī_________ 沉lín jìng____________跃
二、背诵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直接默写。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四时俱备。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2.情境默写。
(1)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郦道元《三峡》中,秋冬时节“常有高猿长啸”,给人凄惨悲凉之感;而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却因作者乐于隐居林泉,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晨雾、猿鸟、夕阳、游鱼也都染上了快乐的色调,显得生机盎然。
(2)古人很多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朗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就像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葆有内心的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有诗意。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简要概括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陶隐居集(2)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2.(1)tuí héng(2)壁 辉 鳞竞
二、1.(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青林翠竹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2.(1)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略。
12 与朱元思书
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积累文学常识。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掌握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缥( )碧 泠( )泠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世务 横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互相xuān miǎo_________
二、背诵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直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
2.情境默写。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营造了一种“以动衬静”的美学效果;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为我们演奏了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同时衬托了山谷、树林的幽静和谐。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简要概括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2.(1)piǎo líng yuān lì lún kē(2)轩邈
二、1.(1)风烟俱净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3)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2.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三、略。
13 唐诗五首
一、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积累文学常识。
(1)《野望》作者_________,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唐代诗人。曾三仕三隐,最后隐居东皋。
(2)《黄鹤楼》作者_________,唐代诗人。他的这首诗最为人称道,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3)《使至塞上》作者_________,字摩诘,盛唐_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有“_________”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破吐蕃,王维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4)《渡荆门送别》作者____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盛唐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5)《钱塘湖春行》作者_________,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_________,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掌握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驱犊( ) 千载( ) 塞上( ) 候骑( ) 都护( )
燕然( ) 白沙堤(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ǐ______倚 bómù______ cǎiwēi______ 芳草qīqī______ 征péng______
绿yángyīn______里
二、背诵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直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牧人驱犊返,_________。相顾无相识,_________。
(2)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6)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
2.情境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出门在外的我们,面对太阳即将落山、烟波浩渺的景象,也许会情不自禁萌生思乡之情,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用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作答)
(3)月圆之夜,我们来到江边赏景游玩,看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明镜下凡,云霞缥缈,让人遐思无限,方才深深领悟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简要概括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王绩(2)崔颢(3)王维 山水 田园 诗佛(4)李白 青莲居士 诗仙(5)白居易 香山居士
2.(1)dú zǎi sài hòu dū yān dī(2)徙 薄暮 采薇 萋萋 蓬 杨阴
二、1.(1)山山唯落晖 猎马带禽归 长歌怀采薇(2)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3)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4)渡远荆门外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5)仍怜故乡水(6)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7)浅草才能没马蹄
2.(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三、略。(共27张PPT)
《三峡》《短文两篇》
《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预习任务单
(供检查预习之用)
· 预习目标 ·
1. 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
2. 默读课文,借助助读资料,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0 三峡
郦道元,字 ,北魏 学家。所撰《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 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瞿塘峡、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 初读,积累文学常识 ·
善长
地理
水经注
古代地理
巫峡
西陵峡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 飞漱( ) 绝 ( ) 属引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于夏水 xiāng líng ,yán sù zǔ jué 。
春冬之时,则 sù tuān lǜ tán ,huí qīng dào yǐng 。
· 初读,掌握重点字词·
quē
shù
yǎn
zhǔ
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1. 直接默写。
(1) , ,自非亭午夜分, 。
(2)或王命急宣, , ,其间千二百里, , 。
(3)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猿长啸, ,
, 。
· 背诵,默写·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2. 情境默写。
(1)描写贵在精练。如郦道元的《三峡》“ ”一句,仅用四字就分别写出了水、树、山和草的特点。
(2)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三峡》中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 背诵,默写·
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 简要概括:我读懂了 。
2.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课文空白处或预习任务单上。
·再读,理解内容·
11 短文两篇
(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 》。
(2)苏轼, 文学家,字 ,号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等。
· 初读,积累文学常识 ·
陶隐居集
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1)给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藻、荇交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两岸石 bì 五色交 huī 沉 lín jìng 跃
· 初读,掌握重点字词·
tuí
héng


鳞竞
1. 直接默写。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2) ,四时俱备。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
(4) , ,盖竹柏影也。
· 背诵,默写·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2. 情境默写。
(1)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郦道元《三峡》中,秋冬时节“常有高猿长啸”,给人凄惨悲凉之感;而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却因作者乐于隐居林泉,所以“ , ; , ”。连晨雾、猿鸟、夕阳、游鱼也都染上了快乐的色调,显得生机盎然。
(2)古人很多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朗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就像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 ? ? 。只要我们葆有内心的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有诗意。
· 背诵,默写·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简要概括:我读懂了 。
2.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课文空白处或预习任务单上。
·再读,理解内容·
12 与朱元思书
(1)给加点字注音。
缥( ) 碧 泠( ) 泠作响 鸢( ) 飞戾( )天 经纶( )世务 横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互相 xuān miǎo( )
· 初读,掌握重点字词·
piǎo
líng
yuān

lún

轩邈
1. 直接默写。
(1)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2) ,千丈见底。 , 。 , 。
(3)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 背诵,默写·
风烟俱净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2. 情境默写。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营造了一种“以动衬静”的美学效果;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 , ; , ”也为我们演奏了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同时衬托了山谷、树林的幽静和谐。
· 背诵,默写·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1. 简要概括:我读懂了 。
2.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课文空白处或预习任务单上。
·再读,理解内容·
13 唐诗三首
(1)《野望》作者 ,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唐代诗人。曾三仕三隐,最后隐居东皋。
(2)《黄鹤楼》作者 ,唐代诗人。他的这首诗最为人称道,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3)《使至塞上》作者 ,字摩诘,盛唐 诗派代表诗人,有“ ”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破吐蕃,王维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 初读,积累文学常识 ·
王绩
崔颢
王维
山水田园
诗佛
(4)《渡荆门送别》作者 ,字太白,号 ,盛唐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5)《钱塘湖春行》作者 ,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 ,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 初读,积累文学常识 ·
李白
青莲居士
诗仙
白居易
香山居士
(1)给加点字注音。
驱犊( ) 千载( ) 塞上( ) 候骑( ) 都护( ) 燕然( ) 白沙堤(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ǐ 倚 bómù cǎi wēi 芳草 qīqī 征péng 绿yángyīn 里
· 初读,掌握重点字词·

zǎi
sài
hòu

yān


薄暮
采薇
萋萋

杨阴
1. 直接默写。
(1)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相顾无相识, 。
(2) ,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
(3)单车欲问边, 。 , 。
(4) ,来从楚国游。 , 。
(5) ,万里送行舟。
(6)孤山寺北贾亭西, 。 , 。
(7)乱花渐欲迷人眼, 。
· 背诵,默写·
山山唯落晖
猎马带禽归
长歌怀采薇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渡远荆门外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情境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 ”两句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出门在外的我们,面对太阳即将落山、烟波浩渺的景象,也许会情不自禁萌生思乡之情,发出“ ? ”的感慨。(用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作答)
(3)月圆之夜,我们来到江边赏景游玩,看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明镜下凡,云霞缥缈,让人遐思无限,方才深深领悟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景象的魅力!
· 背诵,默写·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2. 情境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出门在外的我们,面对太阳即将落山、烟波浩渺的景象,也许会情不自禁萌生思乡之情,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慨。(用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作答)
(3)月圆之夜,我们来到江边赏景游玩,看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明镜下凡,云霞缥缈,让人遐思无限,方才深深领悟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景象的魅力!
· 背诵,默写·
1. 简要概括:我读懂了 。
2.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在课文空白处或预习任务单上。
·再读,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