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23:18: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与朱元思书》
【学习内容】
教材:《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注意文言文中方位词的用法。
2.体会文中写景技法的妙处。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2课时(建议)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常常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写景,这类作品我们一般称为“尺牍小品”,比如本单元的《答谢中书书》就属此类。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尺牍小品《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同样借书札写美景,与友人分享自己看到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
二、初读,把握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解释、翻译,然后进行通关挑战活动。
(1)找出文中的方位词,解释并分析其用法。
①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名词作动词。
②负势竞上:上,向上,名词作动词。
③横柯上蔽: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2)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①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整理词类活用现象。
互相轩邈: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形容词作动词。
(4)翻译重点语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①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②(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③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④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⑥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世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写的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和作者面对美景的感受。(2)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分写异水和奇山。
三、细读,品味“奇异”
再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思考:我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读出了山之奇、水之异或富春江景色的“独绝”之处。请把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到的画面批注在课文空白处。
学生自主阅读、品味、思考、批注,然后班内交流、提升。
课堂预设:
1.异水。
(1)水之清澈。
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读出了水的奇异。江水非常清澈,清澈到一千丈都能见到底。(当然,这是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同时,作者还用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侧面衬托了水的清澈。
点评追问:你不仅关注到了“千丈”,还留意到了“细石”的“细”。夸张包括夸大和夸小,大小对举,写法非常独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水皆缥碧”与“千丈见底”之间的矛盾?大家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说。
水是青白色(蓝白色)的,一般是不能千丈见底的。其实“缥碧”可能并不是水的颜色,而是水反射的天空和山上树木的颜色,就像九寨沟、玉龙雪山中的水一样。
(2)水流湍急。
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出了水的奇异。富春江水不仅清澈见底,还流速湍急。这一句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评追问:你非常善于前后联系,学习就是不断联系、归类、总结的过程。这两句在相同之中还有哪些不同呢?
屏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修辞角度来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主要是通过对比来突出水流之急,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不仅运用了对比,还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从句式角度来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散句,参差不齐,长短有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对称句,整齐、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第2段:描写水清的句子可以读得慢一点,水急的句子可以读得快一点。重读“千丈”“急”“猛”。
2.奇山。
我从“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读出了山的奇异——山特别高峻,我仿佛看到江两岸的高山像巨大的屏障一样把富春江夹在中间,它们争先恐后,直指云霄。这让我联想到了《三峡》中的“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追问:富春江两岸的山与《三峡》中的山一样高大险峻吗?大家可以联系其他词句思考分析。
富春江两岸的山和三峡有所不同。“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富春江两岸的山特别多,所以才“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这也说明此处的山不是“略无阙处”,而是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3.“独绝”之处。
(1)树之苍翠、茂密。
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读出了富春江景色的独绝之处——山上的树木特别绿、特别密,以至于让人心生寒意。
追问:我们到公园里去,也经常看到密而绿的树木,你会心生寒意吗?
会有清凉、凉爽的感觉,但不会感觉寒冷。作者之所以说“寒树”,是因为这些树木长在夹岸高山甚至悬崖上,“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仰望这密密匝匝、参天耸立、苍翠逼人的大树,感觉森然绿意“扑面”压来,令人心情紧张、寒意油然而生。这是用人的主观感受来写山的高大、树的茂密。
(2)山谷生机盎然。
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读出了水声清越,鸟儿美丽,叫声婉转,此起彼伏,就像一场动听的音乐会。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山谷的生机勃勃。
追问:同样写到猿声,这里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和《三峡》中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何不同?(屏显)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三峡》是用猿凄厉的鸣叫烘托三峡秋天的寒冷、凄清、悲凉感。《与朱元思书》中,猿和蝉争相鸣叫,与美丽的鸟儿、清越的水声互相和鸣,体现了山谷的生机盎然,也写出了山谷的幽静和谐。
(3)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山的高峻、美丽和山谷的生机勃勃。
四、聚焦,探究志趣
1.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结尾,你从中读出了吴均怎样的心境或志趣?(屏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我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出了天空干干净净,万里无云,我感觉作者的心境也像这天空一样澄澈。
我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读出了船儿在江中随意漂荡,我感觉作者的心境也像这船儿一样自由自在、自然随意、惬意从容。
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读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陶醉,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总结:古人观山水,在于“澄怀观道”。作者用澄澈的心境来欣赏自然山水,内心也便映照出自然美丽的情韵、悠然自适的生活态度、高洁的人生志趣。
3.齐背全文,深入体会富春江山水的奇异与独绝之处、作者澄澈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五、布置作业
1.准确默写课文《与朱元思书》。
2.预习丛书中的《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