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梦回繁华》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09:19:33

文档简介

组文阅读:《梦回繁华》
【学习内容】
教材:《梦回繁华》
丛书:《〈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
【学习目标】
1.速读文章,抓住关键语句,梳理写作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2.品析重点语句,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建议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借助“单元预习任务单”,夯实本课基础知识。
二、导入新课
(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三、速读,概括内容,理清顺序
1.浏览《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若学生阅读速度慢,可从后两篇中任选一篇阅读。
以《梦回繁华》为例。
第1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第2段:交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3段:介绍画作的材质、着色、尺幅等基本信息。
第4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主要内容。
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2.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全文及段内说明顺序。
《梦回繁华》从整体看使用的是逻辑顺序,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4段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以下语句具有提示作用:
(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此段按照“开卷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来进行介绍,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一般规律,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一文先为我们详细描述了画中三处乞讨的场面,然后分析作者画这些乞讨者的目的,接着引出北宋时期郑侠的《流民图》,最后总结出《清明上河图》的现实意义,所以这篇文章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一文先为我们介绍了《上下五千年》浮雕壁画的创作缘由,然后说明了制作过程,接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浮雕的具体内容。全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但第10—12段则是按照“画面下方、画面中部、画面上方”的空间顺序来介绍浮雕的具体内容,运用的是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
四、默读,体会“繁华”,理解深意
带着以下任务默读三篇文章,组内交流讨论: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出“繁华”这一特点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固定,言之成理即可。)
2.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梦回繁华”“戏剧性场面”或“镇馆之宝”的理解。
以“梦回繁华”为例。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这一标题中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中华文明先进性逐渐丢失的遗憾。
五、跳读,感受适切的语言、方法
1.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线勾画三篇文章中的概括力强、典雅富有韵味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讨论。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了画面开卷处的“汴京近郊风光”。
(答案不固定,言之成理即可。)
2.几篇文章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想想其中缘故,并进行交流讨论。
几篇文章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因为文章的说明对象均为艺术品,作者需着力描摹其整体和细节,才能将其特点全面细致地呈现给读者。因此说明文选择说明方法的要义在于使用最适切的方法说明某一说明对象。
【板书设计】(共18张PPT)
梦回繁华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组文阅读课
教材:《梦回繁华》
丛书:《〈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速读文章,抓住关键语句,梳理写作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2.品析重点语句,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检查预习
1.积累文学常识。
《梦回繁华》作者 。
2.掌握重点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汴 ( ) 京 题跋( ) 田畴( ) 漕( )运 舳舻( )
篙( ) 无暇( ) 遒劲( ) 摄 ( ) 取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uàn( )本 rǒng( )长 春寒料qiào( ) 长途bá( )涉 摩肩接zhǒng( ) luó yì( )不绝
(3)根据情境辨析多音字。
①坊:街坊(fāng)四邻 磨坊(fáng)
书坊( )和磨坊( )在村里随处可见。
②薄:薄雾(bó) 薄饼( báo ) 薄(bò)荷
厨师别出心裁地烤了一张薄( )荷味的薄( )饼。
3.掌握词语含义。
:形容微微的寒冷,早春的气候仍带有微微的寒意。
: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多,来往不绝。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雄健有力。
春寒料峭
跋涉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遒劲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三、速读,概括内容,理清顺序
1.快速浏览《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以《梦回繁华》为例
第 1 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第 2 段:交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 3 段:介绍画作的材质、着色、尺幅等基本信息。
第 4 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主要内容。
第 5 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2.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全文及段内说明顺序。
参考示例:
《梦回繁华》从整体看使用的是逻辑顺序,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四段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以下语句具有提示作用:
(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此段按照“开卷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来进行介绍,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一般规律,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参考示例:
《〈清明上河图〉上的戏剧性场面——乞讨》一文先为我们详细描述了画中三处乞讨的场面,然后分析作者画这些乞讨者的目的,接着引出北宋时期郑侠的《流民图》,最后总结出《清明上河图》的现实意义。所以这篇文章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参考示例:
《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一文先为我们介绍了《上下五千年》浮雕壁画的创作缘由,然后说明了制作过程,接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浮雕的具体内容。全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但第10—12段则是按照“画面下方、画面中部、画面上方”的空间顺序来介绍浮雕的具体内容,运用的是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
四、默读,体会“繁华”,理解深意
默读两篇文章,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出“繁华”这一特点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梦回繁华”“戏剧性场面”的理解。
默读,体会“繁华”,理解深意
说说对标题中“梦回繁华”“戏剧性场面”的理解。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这一标题中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中华文明先进性逐渐丢失的遗憾。
五、跳读,感受适切的语言、方法
1.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线勾画三篇文章中的概括力强、典雅富有韵味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讨论。
2.几篇文章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想想其中缘故,并进行交流讨论。
参考示例:
1. 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线勾画三篇文章中的概括力强、典雅富有韵味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讨论。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了画面开卷处的“汴京近郊风光”。(答案不固定,言之成理即可。)
2. 几篇文章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想想其中缘故,并进行交流讨论。
几篇文章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因为文章的说明对象均为艺术品,作者需着力描摹其整体和细节,才能将其特点全面细致地呈现给读者。因此说明文选择说明方法的要义在于使用最适切的方法说明某一说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