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单选题
1.随着空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为利用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模型图,则参加反应的和的的粒子个数比为( )
A.2:8 B.6:2 C.7:2 D.8:2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C.丙是氧化物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3.科学实验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B.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电解水实验导致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结构的发现
D.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可能
4.一个事物可用多种方式来表述它。下列关于物质“二氧化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宏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微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符号: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式CO2表示
D.模型:二氧化碳的微观模型可用右图表示
5.C20、C60、C70都是富勒烯,是近年来最重要的碳纳米材料。下列有关这三种富勒烯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碳原子构成 B.充分燃烧都能产生CO2
C.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都是碳的新型化合物
6.“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Ⅰ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B.变化Ⅰ降温后,分子的质量变大
C.变化Ⅰ和Ⅱ都是化学变化
D.图Ⅰ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
7.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碳原子,下列模型表示甲烷分子的是( )
A. B.
C. D.
8.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镁锂合金。该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下列最可能是其结构模型图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
B.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
10.静置的密封容器内有氢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ρ氢气=0.09kg/m3,ρ二氧化碳=1.97kg/m3)。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以●表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气体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再难以推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二、填空题
14.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
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相同粒子为未参与反应的粒子,去掉未参与反应的分子,由此确定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由所给图示中分子的变化,去掉反应前后相同的粒子(即未参与反应的粒子),该反应过程为,则参加反应的和的的粒子个数比为6:2;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过程;
B.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C.氧化物指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参与反应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
【解答】A.反应后无单质,故其不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零价,反应后+1价;
C.丙有三种元素,故其不属于氧化物;
D.甲:乙=44:6=22:3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并且其很大;
C.电解水说明了水的组成;
D. 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
【解答】A.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故正确;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并且其很大,故正确;
C.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 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可能 ,故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围观的角度来讲,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还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A. 宏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正确;
B. 微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B错误;
C. 符号: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式CO2表示 ,C正确;
D. 模型:二氧化碳的微观模型可用右图表示 ,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知识分析。【解答】A.这三种富勒烯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这三种富勒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这三种富勒烯的碳原子结构相同,故C错误;
D.它们都是碳的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分析,分子种类改变则为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不变则为物理变化。
【解答】A、 变化Ⅰ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不符合题意;
B、 变化Ⅰ降温后,分子的质量不变,只是间隔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 变化Ⅰ为化学变化,Ⅱ是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图Ⅰ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 ,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分子的构成确定其结构模型分析。
【解答】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由氢原子和碳原子的模型可知,甲烷的分子模型为;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及金属由原子构成分析。
【解答】金属都由原子构成,镁锂合金是两种金属组成属于混合物,即该模型图中由镁原子和锂原子构成,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构成的物质:内部有最小的重复单元,最小重复单元是分子,物质是由无数个这些相同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这中分子间力很小,就是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并不是一个很牢固的整体。物质种类的不同,在于物质中分子的种类不同。
【解答】A、水、氧气、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原子,故A错误;
B、原子数目不同并不是物质不同的原因,有的不同物质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故B错误;
C、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C正确;
D、都含氧原子的物质显然并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及气体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分析。
【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氢气分子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的,两种气体分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压缩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压缩分析。
【解答】 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后,再难以推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不能证明物质的分子构成、分子的不断运动及分子间的引力。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1)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如果构成它的原子个数太少,原子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当它得到电子时,负电荷数多,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当它失去电子时,正电荷多,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解答】A.H2分子的分子量是2,而O原子的原子量是16,因此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因此原子可以再分,故B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C正确;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1)电子
(2)化学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的性质是由其构成的微粒所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化学性质也改变”。
故答案为:(1)电子(2)化学
15.【答案】(1)C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在变化II中,气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故选C。
(2)在变化I中,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3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6.0(83.9%)
主观题(占比) 5.0(16.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86.7%)
主观题(占比) 2(1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2(13.3%) 5.0(16.1%)
单选题 13(86.7%) 26.0(83.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0.0%)
2 容易 (2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5.0(16.1%) 6,15
2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21.0(67.7%) 1,2,3,4,5,6,7,8,14,15
3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8.0(25.8%) 4,9,10,11
4 模型与符号 2.0(6.5%) 2
5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0(12.9%) 12,13
6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2.0(6.5%) 3
7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2.0(6.5%)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