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荒漠化(共115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荒漠化(共115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4 14: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5张PPT)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了解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图像资料认识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并掌握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01-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干湿过渡、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生态脆弱区
北方干早半干早区
南方丘陵区
西南山地区
东部沿海水陆交接
五个地区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早半干早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
东北林草交错
北方农牧交错
西北荒漠绿洲交接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
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
西南山地农牧交错
青藏高原
沿海水陆交接
八个类型
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3)时空波动性强;
(4)边缘效应显著;
(5)环境异质性高(环境表现得非常复杂)。
荒漠化=沙漠化?
植被生长




减少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不毛之地
荒漠化:由于 和 等因素造成的 。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土地退化
变化过程
植被遭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
力下降
荒漠景观
荒漠化实质是土地退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类型:
狭义荒漠化
广义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红漠化)
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
荒漠化 沙漠化?
荒漠化的类型
Types of desertification
石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渍化
沙漠化
红漠化
沙漠化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北的区域
行政范围:涉及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土地沙漠化是指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伦贝尔沙地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探究: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A、地理位置
位于第二阶梯,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探究: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B、地形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探究: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C、气候
我国西北地区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
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自然原因
多大风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
土地退化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探究: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D、河流
探究: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E、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1.自然因素
荒漠化的成因
探究: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位于第二阶梯,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稀疏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青藏高原对水汽的
阻隔
风化作用强烈
干旱
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各个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2.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水资源利用不当
9.6%
工程建设
0.7%
过度樵采
32.7%
过度放牧
30.1%
过度开垦
26.9%
荒漠化的成因
人文因素(决定性的作用)
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农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耕地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土壤次生盐渍化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多大风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90% )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西北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不合理的工矿建设
课堂活动P.64-65:
2(1)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的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柴薪
②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①人多地少,毁林开荒,陡坡开荒;
②农村能源缺乏,伐木烧薪导致植被破坏。
针对南方地区红漠化的问题,我们具体的措施?
2.解决能源需求问题:
推广生活用煤,减少森林砍伐;
推广使用省柴灶;
发展沼气;
营造速生薪炭林;
开发小水电。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红漠化(红壤区)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活动探究
据了解,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思考: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区)?
其形成原因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比较南方“红色荒漠”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异同?
主要分布的省区有:江西,湖南,福建,广东
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有何异同?
人口激增
滥牧
垦荒
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
用水量加大
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枯死
植被遭破坏
水土流失
红壤裸露
红漠化
同:植被被破坏后导致土地退化
异: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而使土地退化
新疆则是在干旱环境下形成的土地退化
水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
主要分布区:风蚀荒漠化也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占据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1.风蚀荒漠化
拓展: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
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
主要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山麓地带。
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2.水蚀荒漠化
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是指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的地区,在气候变异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被破坏或质量下降,造成植被减少、土地退化的过程。
主要分布区及其影响:冻融荒漠化是我国气温较低的高原所特有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青藏高原具备了冻融荒漠化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而较大面积的冻融荒漠化土地又给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3.冻融荒漠化
拓展: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
土壤盐碱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盐碱化的实质是盐分向土壤表层聚集
典型地区:西北、华北
气候
气温高,蒸发强烈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
①土壤盐碱化自然因素: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尤其是不及时排水,导致水在地表聚集,大量下渗,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进而随着地下水上升,增加了土地盐分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不合理的灌溉
②土壤盐碱化人为因素:
①地形因素:地形低洼;
②气候因素: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③水文条件: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自然原因:
2. 人为因素: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
土壤盐碱化小结:
针对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我们的具体的措施?
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深翻、台田模式、微区改土(客土)、隔层阻盐、暗管排盐、灌水洗盐。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动物修复、秸秆还田等;
化学改良: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土地盐碱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石质荒漠化
贵州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
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2)典型地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
想一想: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治理?
云贵高原石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地形:多陡坡,土层薄;
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江南丘陵:红漠化
危害:
a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a退耕还林还草;b保护自然植被;c植树造林;d建立自然保护区;e转变生产、生活方式;f实施生态移民等。
石漠化的防治措施
方向 措施
管理措施 ①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管理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生态移民
工程措施 ①修建水平梯田②平整土地③修建水库
生物措施 ①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恢复自然植被
②调整农业用地结构
技术措施 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黄河素有“一碗水,半碗沙”之说,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及渭河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洮河及乌鞘岭以东。
涉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②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与降水多少和强度有关)
③地形: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易产生水土流失。
(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
(与覆盖程度有关)
⑤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在实际的地面调查中确认的地质灾害点共784处,其中,滑坡721处、崩塌53处、不稳定斜坡9处,泥石流1处,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问题1:该区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多发性
材料:
加剧水土流失
问题2:能导致什么结果?
(2)人为原因
①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③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不合理的工矿建设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中 游
下 游
1、对黄土高原地区: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
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对黄河及下游地区:
(3) 黄河泥沙含沙量剧
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 地上悬河”,严重威胁
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2.危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恢复植被
修筑梯田
平整土地
②工程措施
轮作套种
地膜覆盖
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
科学施肥
③农业技术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一)治理水土流失
▲治理后的峁
今天下第一塬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重要工程措施:缓坡(<15°)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
重要工程措施:陡坡(15-45°)鱼鳞坑
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坡面径流;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流速,增加下渗。
坑内土壤湿度大,且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
重要工程措施:打淤地坝
作用:①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②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③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工程措施 地段    效果
固沟工程 ______ 营造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护坡工程 修筑____ 封坡育林育草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保塬工程 ___      营造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沟谷
水平梯田
缓坡
平整土地
打坝建库
塬面
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农业措施
间作套种 垄作(地膜) 喷灌 滴灌
耕种手段 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 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生产技术 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 灌溉技术 喷灌、滴灌 治理水土流失——农业措施
重要工程措施:陡坡(10-20°)水平阶/反坡梯田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二)优化产业结构
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业
2)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能源产业等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国家生育政策
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搬迁移民村
分类 分布 外力
沙漠化
石漠化
红漠化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西北地区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宁夏平原等灌溉农业区
江南丘陵
黄土高原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
不合理灌溉
流水侵蚀
说出下列A ~H地区荒漠化类型
水土流失
石漠化
冻融荒漠化
土地沙化(沙质荒漠化)
红漠化
盐渍化
草场退化
H
-02-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01-全球荒漠化分布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
02-我国荒漠化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
素材来源 星球研究所
荒漠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降水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地处大陆内部,距海洋远
山岭阻挡海洋气流进入,导致降水少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寒流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原生荒漠的成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属于原生荒漠。
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属于次生荒漠,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
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
荒漠化的危害
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危害和北方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起,被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生态灾害。
(1)农业生产:土地退化、沙化,使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甚至丧失,影响播种面积和生产产量,可能导致食物短缺
(2)破坏基础设施:流动沙丘埋没村镇、交通线路、水库、灌渠、良田
(4)影响人们的生活:荒漠化地区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恶化人们生存环境
(3)交通:流动沙丘埋没公路、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暴降低大气
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
灾害性天气:沙尘暴
1.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份加速荒漠化进程,使得沙尘暴频繁爆发: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
2.形成条件:①沙源(物质条件)②强风(动力条件);③不稳定天气(环流条件)。
3.我国沙尘暴传输路径:西路、北路、西北路
4.措施:保护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建立沙尘暴预警系统,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完善抗灾减灾措施;加强科普宣传;沙尘暴来临前,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自主阅读-消失的楼兰古国P72
Reading - the disappearing Loulan ancient country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畔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
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
楼兰作为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的各国使臣、商贾、游客络绎不绝。
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外迁。楼兰国都逐渐变成废墟,绿洲良田成为荒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1.查找有关资料,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2.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3.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植被成活。
库布齐沙漠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库布齐沙漠总体地势较低,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03-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大规模荒漠化防治、沙产业发展和沙区百姓脱贫致富三大目标的有机结合,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防沙治沙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新鲜经验。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构筑防护体系
调整牲畜结构、数量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举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目的
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
环境压力增加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植被破坏
荒漠化
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生态移民
过牧过垦过樵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植树造林、封沙育草,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
具体措施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合理开发保护
课堂活动P.70:
3.什么是“生态移民”?议一议,“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尊重自然?
生态移民:
作动词——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居民转移出来,集中居住到新的居民点,使生态脆弱期区达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
作名词——指移民主体,即被转移出来的原住地农牧民。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
河流水资源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改善灌溉技术
中上游过度引水下游缺水断流
过度放牧,水井过多,地下水超采
过度引水灌溉 次生盐碱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田防护网
防沙林带
草方格沙障
构筑防护体系
黄土高原打坝淤地
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封沙育草
沙 障
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014高考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链接高考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2).①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
②侵蚀路基。
③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磨损。
④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防治措施: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链接高考
毛乌素沙地治理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陕北榆林一带,面积 1.4 万多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相对较多,为 250~400 毫米。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毛乌素沙地 600 多万亩流沙“止步”,荒漠生绿,特别是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如今已建设成为“塞上绿洲”。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 165 处,建成了总长 1 500 千米的 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 1 629 万亩,林草覆盖率由 0.9% 提高到 25%。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 160 万亩,榆林这座昔日的“沙漠之城”变成了“塞上绿洲”。全市境内 860 万亩流沙有 600 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图 2-46 榆林城区周围的部分荒沙被绿色覆盖
活动 Activity
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成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园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间,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活动P.69
1(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气候变干,温差变大;加剧沙尘暴灾害;
风沙入河,河床淤积;
农牧业减产,威胁人们生产、生活。
(2)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但这里高寒多风少雨,每年积雪长达7个月,自然条件十分酷。历史时期的滥垦乱伐和过度樵采,使该地森林几乎荡然无存,成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风沙肆掠之地。
20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
现在的塞罕坝
(1)在地图上找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位置,说明该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位于河北承德北部坝上地区。当地以高原和波状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当地气候属于由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河流稀少;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课堂小结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荒漠化
荒漠化的成因
类型
概念
分布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主要表现
原则、措施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答题模板】
一、区域生态问题的解题思路: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答题模板】
一、区域生态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程结束
随堂巩固
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3题。
①黄土高原 ②河西走廊 ③哈尼梯田 ④云贵高原
随堂巩固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①地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随堂巩固
3.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巩固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冬冷夏热,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 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沙丘底部植被相对较多,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4~6题。
随堂巩固
随堂巩固
4.图中草本植物在2个月生长期之后会迅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风沙大 C.土壤贫瘠 D.昼夜温差大
5.图中梭梭等植被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增加土壤湿度,稳定沙丘面 D.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6.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是(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播种沙生植物
C.控制载畜量 D.扩大耕地面积
随堂巩固
读下图,完成7~9题。
随堂巩固
7.左图所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湿地干涸
8.左图中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发电灌溉
9.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地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右图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随堂巩固
10. 图1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相关资料记载,图1中甲处古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随堂巩固
图1
图2
随堂巩固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随堂巩固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减弱,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随堂巩固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