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填充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特点
陆地上最强大、最________、最能________存在的生态系统;最________的物种库;保护森林、________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2.森林破坏
(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
(2)人为原因:原始社会表现为刀耕火种和________制度;农业社会表现为无计划________和大量使用薪柴;而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________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1.复杂 长久 丰富 植树造林2.(2)游耕 垦殖 机械3.森林面积(2000年)
(1)世界:________亿公顷,人均0.6公顷,覆盖率为30%。
(2)中国:________亿公顷,人均0.11公顷,覆盖率为30%。
4.生态功能:提供________最佳场所;________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________;调节气候,________水源;吸收________,释放________,净化空气。
5.毁林后果: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________、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________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________。3.(1)38.66 (2)1.58
4.旅游休闲 保持 噪声 涵养 二氧化碳 氧气
5.失调 水土流失 增强重点突破图示森林的生态效益对点演练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节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退耕还林”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当地种植业的播种面积,扩大林业面积,是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大力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故应选择C项。
答案:C基础填充保护森林1.世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定了________的原则。
2.中国: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________依据。1.保护森林
2.法律重点突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森林保护工作的重点
由于林业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便成为林业的首要工作。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是:
(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
(2)保护和发展并重。
(3)提高单位产量。
(4)提高林地利用率。
(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对点演练2.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村落
D.①林地 ②耕地 ③村落解析:解题时关键是读懂地形剖面图,了解各地段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中①地段:相对而言,海拔较高,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是本区海拔最高地段,且坡度较陡,不宜布局耕地和村落,最宜作为林地。②地段:海拔低于200米,有较宽广的平地,布局村落、果园均适宜。③地段:为地势平坦且广阔的平原,有河流,灌溉便利,最宜布局耕地。
答案: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将近70%,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进口大量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还成立了“树木银行”,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银行”,等工程结束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1)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
①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②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的劳动力价格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低 ③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④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的处理方式是( )
A.卫生填埋 B.烧掉
C.作为造纸原料 D.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3)日本的做法对我国森林保护有何借鉴作用?
解析:日本不砍自己国家的树,有保护生态的原因,还有经济原因。日本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农民少,而经营林业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日本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岛国,进口木材比砍伐自己国家的树木合算。一次性木筷生产加工的劳动成本高,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D。日本重视环境保护,一次性木筷回收后,作为造纸工业的原料。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一次性筷子都是高价进口的,但通过回收利用,日本在这个项目上还有利可图,故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1)D (2)C (3)①注意采育结合,营造人工林,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②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③教育国民养成爱树、植树的良好风气。 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A、B、C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林区为(字母)________,人工林区为(字母)________。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E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的。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我国森林的分布区及图例所示地区的位置,然后再针对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具体保护措施。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南方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南方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的生态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答案:(1)A C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入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1.课本第56页 思考
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
2.课本第56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找起,也可以通过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总结出森林的生态功能)。
思考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3.课本第56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我国政府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思考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基础达标1.当前世界破坏最严重,减少最快的森林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原始森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最为严重。
答案:B能力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初期的8.6%提高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0.53亿公顷。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反应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 )
A.总量不足 B.品种质量较差
C.分布不匀 D.人均占有量偏低
解析:材料中反映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人均占有量国偏少,不能说明森林品种质量较差。
答案:D2.在我国的绿化工程中,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的是( )
A.沿海防护林体系 B.黄土高原防护林
C.“三北”防护林体系 D.平原绿化工程
解析:沿海防护林体系以防止海风侵袭为主,“三北”防护林体系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为主,平原绿化工程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主。
答案:B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