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Ⅵ人教新课标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修Ⅵ人教新课标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1 16:1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填充什么是湿地1.定义:不论其为________或人工、________或暂时、________或流动、________或咸水,由________、泥沼、________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________以内的海域。
2.功能:________、调蓄水量、________、释放氧气、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中国湿地的特点1.天然 永久 静止 淡水 沼泽 泥炭 6米
2.调节气候 净化水体 美化环境
3.绝对数量大 分布广 丰富重点突破运用相关图示法记忆中国湿地现状对点演练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释放氧气、发展航运等生态环境效益
B.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C.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为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
D.青藏高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作用解析: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航运是湿地的经济效益而非生态环境效益,故A错;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的特点,故B项说法错误;中国湿地绝对数量大,现有面积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而非2%,故C错。
答案:D基础填充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________和沼泽。
2.人为原因
(1)________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2)环境污染导致入流营养物增加,水体________。
(3)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沼泽和________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4)________,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1.湖泊
2.(1)土壤侵蚀 (2)富营养化 (3)海滨滩涂 (4)大量引水灌溉重点突破用相关图示法记忆湿地减少的原因对点演练2.下列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叙述是(  )
A.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的过程
B.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C.围湖、围海造田,导致入流泥沙减少
D.国家实施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是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是,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如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泊沼泽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围湖、围海造田,能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等。国家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保护湿地,防止湿地消亡的加快,通过以上分析只有B项正确。
答案:B基础填充保护湿地1.湿地的破坏
(1)行为
①填平________、建造楼宇。
②________、铺砌水泥护坡。
③将天然河流变为________等。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________联系和生态联系。
2.湿地保护的措施:签署《________》,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1.(1)①湿地 ②裁弯取直 ③人工明渠 (2)水文
2.湿地公约重点突破湿地的破坏与危害的相关图示法记忆对点演练3.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B.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能再利用湿地
C.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D.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解析: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我们不能走向极端,所以人类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只保护而不能利用都是错误的。《湿地公约》是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朗签署的而不是在伊拉克签署的,故C也错。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故D正确。
答案:D 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湿地一般是指陆地中永久或暂时的天然或人工水域,以及陆地和水体交汇处,有暂时或永久浅层积水的过渡地带,一般水深不足6米,如沼、滩涂、湖滩、湿草地、浅水湖泊等。湿地主要具有调蓄水量、调节气候、灌溉给水、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保护物种等功能,其生态价值居各类生态系统之首。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兴起一股“湿地热”,城市发展理念也在更新,从追崇高楼林立向争相恢复湿地、建设湿地公园转变。
(1)苏、浙、沪三省形成湿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比较江苏、浙江两省,湿地公园较少的是________省。该省湿地公园较少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公园建设投资高,全国现已部分建成、新开建及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共51个,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占16个,其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湿地公园,属于湖泊湿地的有________,属于河流湿地的有________,属于滩涂湿地的有________。(每空各填一例)
(5)按照湿地的含义,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了图中标出的湿地公园外,还有农业生产形成的大面积人工湿地,如________;以及由城市建设形成的人工湿地,如________。
(6)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一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二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请你在上述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  )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前五个小题考查湿地的形成原因及其类型,第(6)小题以湿地公园功能研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研究学习能力。
答案:(1)气候湿润 地势低平 河湖众多 海岸线长(任答三点)
(2)浙江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3)经济发达(或城市化水平高) 生态环境意识较强
(4)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 慈溪杭州湾湿地公园
(5)水稻田(或鱼塘等) 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湖
(6)“生物多样性”课题举例:
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
途径:观察(或文献查阅)
“旅游观光”课题举例:
内容:旅游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间变化、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
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 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据图分析即可,原因要从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即可。第(3)题,要紧扣洞庭湖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注意的问题。
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 水产业 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1 .课本第61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
思考2.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可以在学习课本之前和学习本课之后,说出对湿地生态意义的不同认识。
思考3.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食基地,虽然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使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降低。2.课本第63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湖泊干涸、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思考2.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要注意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简单地讲是“开源节流”,开源节流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3.课本第64页 思考
思考提示:从佛里达南部大沼泽疏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湿地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我们不合理地利用湿地(如疏干沼泽),就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护它。同时,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提高,即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基础达标1.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
①沼泽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对于湿地的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理解。①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海域;②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③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据此判断,沼泽、河流、湖泊都是湿地。
答案:C能力提升下图四处为分布在我国云南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完成1~3题。1.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2.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第1题,水分是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云南省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又大,在一些低地上,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四处湿地的海拔比长江干流高,受不到长江洪水泛滥的影响。第2题,纳帕海作为湿地具有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第3题,A项属破坏湿地的行为
答案:1.D 2.B 3.A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