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填充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现状:________严重。
2.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表现为巨大的________和不合理的________活动。
3.区域性特点
(1)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过度________
(2)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____1.非常
2.人口压力 开发
3.(1)砍伐 (2)放牧(3)湿地萎缩:三江平原低地、湖泊、海滨—围湖(海)________
(4)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过度________
(5)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半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不当
(6)生物多样性________:林区、草原、近海—人类破坏(3)造田 (4)开垦 (5)西北 华北 (6)锐减重点突破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可用列表法对比记忆对点演练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解析:四川盆地的酸雨危害属于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破坏环境问题;青藏高原南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原因主要是过垦、过伐、过牧严重造成的。
答案:D基础填充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环保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________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
(2)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资源采取________式、________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3)由于________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4)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________不足,也是重要原因。1.(1)资源 (2)掠夺 粗放 (3)监管 (4)投入2.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重点________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
(2)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如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建设。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________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5)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________法制建设逐步完善。2.(1)生态 (4)自然保护 (6)环境保护重点突破图解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措施对点演练2.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南地区土地盐碱化
B.东北地区湿地萎缩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D.西南地区水土流失
A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图中图例的分布结合起来正确得出各图例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这些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答案:(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人口密集,垦殖过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006年7月1日,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通车运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十万大军,五年时间,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为了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
(1)简述青藏铁路建设中重视环保的原因。
(2)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为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和繁殖,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5)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减少生态破坏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原始、敏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驴等国家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这里常年低温低气压,高寒缺氧干燥,生态极其脆弱,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生物物种,使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
(2)减少车站设置,以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对沿线设置的车站,采用太阳能、电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运营后产生的各类垃圾也将集中收集堆放,定期运交高原下邻近城市垃圾场集中处理,使环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等。
(3)采用加筋挡土墙、“以桥代路”、铁路施工中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等减少对高原植被的占用,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进行草皮移植和再造植被。铁路建设者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地段进行了大面积的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被恢复试验,均获成功,开创世界高原 、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4)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栖息的重点区域,在施工中减少噪音,避免惊扰野生动物;在沿线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5)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改变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减少由于居民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而导致的生态退化。铁路运营之后,周边400公里以内的居民可以用煤炭、天然气等替代牛粪、木材、灌木等,这会大大减少对生态燃料的依赖,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1.课本第71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见重难疑点探究部分,自然背景与形成原因中的自然原因基本对应。
思考2.森林破坏、草场退化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和土壤侵蚀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少。
2.课本第72页 思考
思考提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确定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后结合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来回答。基础达标1. (2011年广东文综)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C 能力提升下面表格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完成1~3题。
1.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 )A.浙江——④ B.内蒙古——①
C.广东——③ D.重庆——②D 2.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
A.沿海防护林工程 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 D.建青藏铁路
3.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基本不影响广东,其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降水少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低,重重山岭的阻挡C D 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