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Ⅵ人教新课标5.1认识环境管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修Ⅵ人教新课标5.1认识环境管理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基础填充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固有的________性。
2.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4年墨西哥研讨会共识: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________。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________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1.局限
2.环境管理 人类重点突破环境管理对点演练1.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解析: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答案:C基础填充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1.环境管理的对象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个人、企业和政府。
(1)对于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进行环境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建立________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________。
(2)________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对其进行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对企业进行________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________生产。1.(1)绿色 环境道德 
(2)企业 产品 清洁(3)________影响环境的行为有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公用事业,拥有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________,对其进行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3)中国政府的环境管理:制定一整套的________、________、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3)政府 管理权
2.(1)国家 政府 
(3)基本国策 方针重点突破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示意图对点演练2.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
A.排污许可证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三同时制度 D.谁污染谁治理
解析: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而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D基础填充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1.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________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________手段等。
2.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学会运用________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________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一般违反环境法的犯罪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________利益的驱动;二是不懂法律,不知道法律的威慑力。1.法律 宣传教育
2.经济 法律 经济重点突破环境管理的手段对点演练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据此完成(1)~(2)题。
(1)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2)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组题以南水北调为背景,考查对环境管理的分类和手段的理解。(1)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2)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1)B (2)A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危害及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分布可知其应代表酸雨,其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或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1)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解析:第(1)题,结合A、B两处所在河段,从流域内人口、工农业生产状况,及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导致水质差等角度分析。第(2)题,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可从影响三峡工程安全、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角度回答。第(3)题,解决措施可从宣传教育、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以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1.课本第74页 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这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此外,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说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共同说明了环境管理对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2.课本第77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来回答。
思考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思考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3.课本第79页 思考
思考提示: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使人们产生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达标1.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D能力提升1.我国某些条文规定市区内禁鸣喇叭,这是(  )
①资源环境管理 ②区域环境管理 ③专业环境管理
A.①   B.②   C.③   D.②③
解析:市区禁鸣喇叭,一是规定了区域,二是规定了对噪声的控制。因此这既是区域环境管理,又是专业环境管理。
答案:D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