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8张PPT)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概况
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
划分依据:发展现状、开发优势、限制性因素
划分目的:确定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
实现手段: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
四类主体
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在我国地图上找出上述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
查找资料,说一说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各有哪些不同,其设定的依据有哪些?
我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in China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初级阶段
The primary stag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区域的发展阶段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region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
成长阶段
The growth stag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main body
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
转型阶段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upgrading transformation stage
以创新驱动为主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Innovation driven high benefi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传 统 产 业 活 动
收割水稻
传统纺织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
业为主。
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少而稀疏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山那边是什么”“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湖南湘西的武陵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就像诗中所说,被绵延无尽的重重大山所包围,虽然风景秀丽,但却阻隔着一代代山民们走出贫苦大山的梦想。
隐身在这片山区深处的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村落,全村2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只有几分。过去,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交通信息闭塞,村民靠种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为生,自给自足特征明显,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县平均水平的四成,贫困发生率高达58%。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思考:分析十八洞村山环水绕、景色秀美,却是远近闻名的穷困地方的原因。
地处湘黔边界,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信息闭塞。
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产业结构落后、单一。
村民外出打工为生,劳动力流失。
思考:分析十八洞村的脱贫致富路。
理清发展思路,多方探索,发展市场经济。
因地制宜,改善对外交通,发展特色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
现在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经过两年多时间,十八洞村铺上了沥青路,修起了游道和护栏,村里的房屋修缮一新,脱贫265人,十八洞村开始换上一副新面貌。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
如今十八洞村的村民们有的做起了苗绣生意,有的做起了特色种养殖产业,还有的做起了乡村游。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建设显著加快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二)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
由点到面发展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资源不断消耗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城市化
工业化
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征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
变化: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由匹兹堡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
原因:
资源的不断开发,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
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度开采资源等问题。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
限制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人体健康。
4、有人说,如果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同意: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居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20世纪90年代之前:
长沙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长沙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崛起,称为制造业基地,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处于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地居民由农民逐渐转为市民,所从事的产业也从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1)特点
①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②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③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
(2)措施:区域产业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3)案例:中国新型工业化。
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以下问题: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东三省为何能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近年来,东北经济遇到了重重困难,老工业企业改革未能到位,新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相对欠缺,民营经济发育欠佳,出现了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东北的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主要是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繁荣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同时,还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的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构建面向东北亚的重点开放平台,着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东北地区要转变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成为全国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观光旅游基地。
东北老工业基地
①大兴安岭的木材
②“北大仓”的粮食
③大庆的石油
④长春的汽车
⑤沈阳的重型装备
⑥鞍山的钢铁
⑦大连的造船
有利条件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雄厚
农业发展潜力大。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
①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
②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
③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3.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应措施?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历史地位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面临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振兴措施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工业高速发展到后期
较高
交通便利
城镇化带来了环境问题严重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阅读
深圳的转型提升
思考:深圳转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
这些方向为什么能整体提升当地经济?
深圳通过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低端,走向数字革命时代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数字革命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如今,深圳实现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华丽转身。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也是我国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包括生物工程、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发展总部经济。
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对当地经济整体提升作用明显。
问题:深圳转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
这些方向为什么能整体提升当地经济?
深圳的转型提升
“三来一补”
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物工程、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信息技术、节能环保
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2)具体措施
①以创新为引领: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
②路径: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
③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高度关注制造业的提升。2015年,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
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部门,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此提升整体发展素质;
倡导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提升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
意义
Significance
“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
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提升产品设计能力;
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制造基础;
提升产品质量;
推行绿色制造;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中国制造2025
水平高,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工业为主
大幅度增强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活动1
下表A、B、C、D四个地区分别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地区 地区生产 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 30633 0.4 30.5 69.1 126634
B 13541 15.0 40.1 44.9 37956
C 89705 4.0 42.4 53.6 80932
D 3444 7.3 45.9 46.8 50765
A、C处于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因为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超出第二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很高水平。
B处于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因为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重相差不大且处于优势,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D处于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因为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重相差不大且处于优势,第一产业也占有一定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活动1
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想一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几乎没有,主要以农业为主附带部分服务业;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比重增加超过服务业,农业仍占最大比重;
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科技发展,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全新的发展点,超过农业;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和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到高峰,生产力过剩,工业无法消化大量的资源转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超过工业成长为产业结构比重最大部分。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对外联系
对外开放
区域内部差异
人地关系
较低
农业经济为主体
工业化起步(劳动、资源密集型)
交通运输线稀疏
较低
小,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对环境影响小
加速发展
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
出现大中城市和工业基地、内部集聚作用加强
加快
提高
区域内部差异增大
人地关系不协调
经济增长缓慢
产业萎缩、产业层次偏低、人口减少
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减弱
减弱
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枯竭
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以智能、信息、网络、创意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区域集聚效应增强
交通运输网络化
增强
差异小、协同发展
人地协调发展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你能说出这三幅图是在我国什么地区拍摄的吗?
区域差异的表现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区域差异的表现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北方“滚”的元宵,南方“包”的汤圆
文化习俗差异
判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构成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人文发展指数:
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作用 常用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 可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人文发展指数(HDI)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 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区域开发 粗放型开发方式 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大范围破坏、地方经济短期内高速增长。
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区域开放程度 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社会经济相对封闭。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活动1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中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秦岭
太行山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吕梁山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亚热带季风气候及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产业结构
对外联系
亚热带季风气候及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产业结构合理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大
区 域 差 异 对 比 项 目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地形
气候
植被
土壤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一月份0℃等温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秦岭
淮河
1. 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1. 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
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拢,形成城市群。
2. 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
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创新等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原因:区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措施:
区
域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相应对策策略
根据自身情况
推行
采取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1、选择性必修1):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生物等。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 (必修2):人口、乡村和城镇、农业、工业、服务业、交通。
特定的 地理环境条件
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阅读
深圳的转型提升
瑞士因地制宜发挥了
哪些优势,发展了何种产业?
瑞士领土面积狭小,高山雪峰林立,冬季寒冷漫长,矿产资源匮乏。但无论总体发展水平,还是人均国民收入,都位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在于瑞士构建了高品质的产业体系。
瑞士号称“钟表王国”,生产手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准确的时间、精美的机械、优美的造型、高昂的价值成为瑞士钟表文化的特征。
瑞士发挥湖光山色瑰丽的优势,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旅游者。瑞士不少旅游景观享誉世界,比如万国宫、奥林匹克博物馆、西庸城堡、莱蒙湖、施皮茨风景区等。
瑞士以中立国著称,但也参与众多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设于此。瑞士会展业发达。另外,瑞士生产的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在全球也享有盛誉。
瑞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历史文化、制造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建设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指出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农业带 分布范围 形成原因
乳畜带
小麦带
玉米带
棉花带
分布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
分布于中部平原和北部平原地区
分布于中部平原,乳畜带以南地区
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多,利于玉米生长。
光热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多雨而秋季干燥,利于棉花的生长、成熟与收获。
2. 分析自然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影响。
美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温度条件较为适宜,南部地区的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都好于北部地区,同时西部高大山脉地区温度条件相对较差。
美国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多;
部分农业处于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3. 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海域宽阔,岸线漫长,海湾和海岛众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独特,近岸海域海水清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岸岛矿产资源丰富,以铁、水晶、钛、独居石等为多。莺歌海盛产海盐,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产区,盛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目前,海南岛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热带旅游基地。
2009年12月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力图将海南岛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2018年4月,国家决定支撑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
基地?
我国的热带范围小,海南岛纬度较低,全部位于热带,水热充足,适宜发展热带作物。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国家政策支持
1.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3.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拓展: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
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
课堂小结
随堂巩固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1~3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
A.湘 B.冀 C.赣 D.陕
2.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
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
随堂巩固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1~3题。
3.南方部分地区实行集中供暖后,可能会( )
A.加剧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吸引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
C.促进管道运输的普及与扩展 D.推动当地城镇化快速发展
随堂巩固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完成4~6题。
随堂巩固
4.图示四个阶段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6.①阶段时,该区域处于( )
A.初期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随堂巩固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7~9题。
7.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8.“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众多的技术人才 D.丰富的水能资源
随堂巩固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7~9题。
9.类似匹兹堡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大量输出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随堂巩固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曲线表示的产业类型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金融业
11.关于该城市目前发展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工业化水平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用地规模小,对外联系少
C.区域发展水平高,科技成为主导力量
D.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值低
随堂巩固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浙江乌镇有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美称。在农耕文明时期,乌镇逐渐成为浙北商业巨镇,形成了农桑繁荣、商贾汇集、文人荟萃的水乡文化。近年来,乌镇通过基础设施整治、遗产保护、古建筑修复、景区建设、资本融入、影视宣传、世博会展览等一系列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集景区、度假区、创新发展试验区、
高科技产业园于一身的“互联网+”小镇样
板,是城乡融合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例。图为乌镇区位图。
随堂巩固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农耕文明时期乌镇形成水乡文化的原因。
(2)描述近年来乌镇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业发达,农产品丰富;稠密的水网形成了便利的水上交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繁荣,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
原以农业为主,随后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小镇知名度;吸引了互联网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随堂巩固
(3)说出乌镇对我国其他特色乡镇发展的借鉴意义。
加强区域历史文化的挖掘,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承接大都市的产业转移,在产业链的分工和合作中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