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1.隋朝的统一
2.“开皇之治”
(1)原因:______在位期间,实行“________”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他严惩________,经常派人侦察京内外百官,发现有人犯罪便加以重罚。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表现:在隋文帝统治的短短20多年里,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3)评价: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历史上把他统治的这一盛世叫做“________”。
二、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 加强对东方和____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____和布帛
开通者 ______
三点 以____为中心,北至____,南到____
四段 从北到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 长达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____的运河
作用 对加强我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起了巨大作用
答案:一、1.杨坚 隋朝 589 统一
2.(1)隋文帝 轻徭薄赋 不法官吏 (2)人口繁盛 仓廪充实 (3)开皇之治
二、江南 粮食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最长 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 巩固国家统一21教育网
【问题1】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1世纪教育网
探究:①隋文帝在位的20多年里,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进行大的工程建筑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21cnjy.com
【问题2】 大运河开通产生了哪些影响?
探究:积极影响:(1)大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21·cn·jy·com
(2)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1)大运河工程的完成,给运输带来了方便,封建统治集团贪婪的胃口也更大,他们以残暴的手段更多地榨取劳动人民的成果。www.21-cn-jy.com
(2)征调更多的劳动人口负担沉重的徭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使劳动人民终年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旧时代,滚滚大运河,流淌的不仅是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无数劳苦大众的鲜血和泪水![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
1.下图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它的都城在( )。21·世纪*教育网
A.北京 B.长安 C.洛阳 D.建康
3.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近40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裂后,到隋唐时期国家再次走向统一。隋朝统一南北时灭掉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宋朝 B.齐朝 C.梁朝 D.陈朝
4.《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三章标题为:开皇盛世。这一章描写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情况( )。2-1-c-n-j-y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5.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的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勾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在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 21*cnjy*com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2011·广西桂林)位于咱们桂林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7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7.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答案:1.A 2.B 3.D 4.A 5.B 6.D
7.参考答案:(1)隋 大运河
(2)北京 杭州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它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